現在的大樓的防雷,一定會比以前的建築物的防雷做的更好了!但能不能不受雷搫的影響的,我想比較難一點,除非大樓的各接地都是等電位連接,各設備都有加裝突波吸收器。這樣的作法,要有用的多。接地電阻的高低,並不是防雷的重要項目。姑且不論測試的方式對不對? 以電學的角度都說。電流都是流向阻抗較低的地方,若鄰棟的大樓中,只有您住的大樓電阻是最低的,當落電在共用的電線上,那麼您說~電流會流向那裡呢?因此量測接地電阻應該要多少?,我想意義並不大,重要的是各設備等電位連接,並加上突波吸放器的後衛保護,才能用效的抑制雷害。
SDEVICE wrote:現在的大樓的防雷,一...(恕刪) 那再請教一件事, 目前小弟的社區有數棟連接的大樓, 但只有一支避雷針, 照建商的說法, 是以引雷涵蓋範圍設計, 所以雖然有數棟, 還是只設計一隻, 不曉得這樣是否合理?謝謝...
使用傳統的Franklin避雷針,從避雷針頂端至被保護建築物地面投影的連成一線和避雷針所夾的角,稱「保護角」。一般的保護角約為45度。因此在雷針上至地面連成一線,在45度的範圍內,都是在保護的地區。所以得看您各大樓分佈的狀況來研判了。樓頂裝了避雷器,換言之它也就是「引雷器」。雷電專找它放電,裝了它並不能保証雷電都一定會在那裡放電,得視雷電流的大小而定。如果電流大!它就有足夠的距離到達雷針上。電流小了點可能就無力達到雷針上,而發生了「側擊」的現象、就是雷打到建築物的外牆上了。所以呀~要將雷電順利的引導落地,有時還多少真要有點運氣。但運氣不好時,那麼就要靠接地的方式,突波吸收器來加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