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開箱】太陽能熱水器

定時器 vs 微電腦控制器 (2/3)

2.微電腦控制器:

我有問過老板,單就那一顆白色的液晶顯示器,開價3千元 ...

且我發現別家的熱水器,也是用這一個,

就代表後續不用擔心更換問題,因為很多廠商都可以修理,

價錢也不可能貴到那裏 !

不過從西元2011年安裝到現在,

還沒有聽過社區中,有誰家的微電腦控制器壞掉過 !



我的使用方式:微電腦控制器

需要用電加熱時,我都是在要用前30分鐘才加熱(可以定時或手動),

或者吃飯前按下手動加熱,吃飽後就可以洗澡了 !

冬天設定50度,夏天因為氣溫高,只設定45度,

需要用電補足水溫時,我都是我家最後洗澡的人,

我會依據前一個人洗澡水溫狀況,將加溫功能關掉,

輪到我洗澡時,如果水溫不足40度就補足,平常時候可以洗到30多度,

在寒流來時,最低記錄是25度,這時候的水還是溫的(不會冷).

我有觀察過幾次,當水溫被我洗到30多度,

隔天早上看,(保溫桶)溫度還是30多度,溫差不到1度.

所以,用電加溫的水,都有充份使用到,沒有浪費 !


另外隔天只要出太陽,水溫就又補回來,電費就又省下來了 !
定時器 vs 微電腦控制器 (3/3)

在我安裝前,就聽過定時器較耐用,這一種說法,所以我有作過功課 ...

1.理論上定時器的壽命會較長,但並不代表微電腦控制器的壽命就很短 !

2.使用定時器一定會多煮水來備用,免得熱水不夠用 ! 不然「省了熱水錢,卻花了醫藥費」

3.使用微電腦控制器較方便,可以在樓下控制加溫,隨時想洗澡都沒有問題 !


使用定時器一樣可以很省電,但是使用微電腦控制器更省電及方便 !

所以我還是選擇微電腦控制器 !


甚至親戚大約10年的太陽能熱水器,原本使用定時器,還花錢改成微電腦控制器 ...

galant99 wrote:
請問定時加溫不是會在...(恕刪)

所以定時加溫要加上溫度控制~~
這樣應該會大幅改善用電狀況唷~
根據歸南兄的用法是~~加熱時間定在洗澡前半小時或一小時

如果溫度到了~就不用加溫,溫度還沒到就加溫~
各位大大.小弟住彰化.有推薦那一廠牌的太陽能熱水器嗎

brougham wrote:
目前家裡也在增建裝修...(恕刪)


六萬五,只能裝三久的二片式。
不過三片式的你可以裝大品牌的鴻茂太陽能了。

個人覺的使用承壓式的不用熱水馬達,可以省一顆熱水馬達約4000(壽命平均2~3年需更換一顆)。
目前的小小心得是
太陽能熱水器系統其實是由各種單元組成
:進水、集熱、感測、加熱、定時、循環、保溫...之類的

太陽能熱水器要達到最高的使用效率除了安裝的方位跟角度外

我覺得要有

1.強制循環效率集熱效率高於自然循環
熱水收集量會是自然循環的一倍左右,溫度會多20%左右
本來自然循環只能到達40度,強制循環也許可以到達48度
本來50度,強制循環也許可以達到60度~

雖然要多一個熱水馬達跟溫差控制,但是仔細爬文後發現
循環馬達消耗的功率是相當省的,功率大約100W左右,假如一天有太陽的9個小時都有運轉,還不到一度電
而加熱管6K瓦的,啟動半小時就需要3度電了,更何況熱水循環馬達是要有"溫差"的時候才會運轉
一天運轉個4小時應該就差不多了,搞不好還不到4小時~~因為溫差到了設定值以下 馬達就不運轉了
也就是說
6K瓦的加熱管加熱半小時所用的電,就相當循環泵大約可以用7.5小時(兩天的運轉量)應該還可以更久~

很多人覺得要多一顆馬達運轉會有排斥跟耗電感,但是那個耗電跟加熱管比起來真的是天差地遠了~~

循環馬達1小時最大循環的水量是3-4噸水,一般家庭儲存桶大多是500L以下,如果以每小時3噸水運轉4小時來說,
12頓大概是500L儲存桶的水完全換水24次,所以我循環泵浦運轉時間估4小時,應該是很高估了

2.進水控制一定要裝,可配合電極控制水位或者時間開關控制
一般家庭洗澡的時間(7-10點,看每個家庭)就控制不進水,這樣熱水也不會又被補進來的冷水降低溫度
洗到最後一個都還是熱水,洗澡時間過後就自動補水,都不會洗到冷水
但是進水控制跟加熱棒動作位置要配合,水位低於加熱棒時,加熱棒就不要動作了,避免空燒,毀損加熱棒
(專業人員應該會裝控制的~)

3.加熱棒配合智慧型控制+時間開關控制
用太陽能熱水器就是為了要省錢省電省燃料
但加熱棒是非常耗電的,因此加熱棒開啟的時間是關鍵,站上有人是設定洗澡前半小時開啟,假如溫度感應到夠熱了(例如50度以上)就不開啟加熱棒,如此一來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電熱

4.至於平板還是真空管哪種好,就是看個人喜好了~~
平板:可以承壓,循環效率較真空管高,但是不保養就容易塞,堅固耐用,但是要定時放水才是長久之道
可避免阻塞,放放水應該是滿容易的,好好保養,用20年應該沒問題

真空管:不可承壓,集熱效率高於平板,循環效率比平板差,管徑大不容易塞,但是玻璃材質又容易破,好處是可以單獨更換真空管,但是破一隻就保溫桶內的水就全部水漏光了(熱媒集熱跟管內加銅管的不會漏光,但破了一樣就要換了)

5.但是集熱板要搭配保溫桶,不要集熱面積小,又搭配個超大保溫桶
應該會吃電吃到叫不敢~~集熱面積可以大些最好~

保溫桶承壓不承壓好像是關於洗澡時的水壓,有承壓的洗起來水壓強,就比較爽
但是不承壓的 也可以在出水端加上熱水加壓機改善
不管哪種,保溫桶就是保溫效果要好才是重點~

6.太陽能保溫桶要串聯並聯?這個我不太有把握,也是說一下我的理解~
各有優缺點
小桶串聯:
優點:在自然進水的情況下,串聯較不容易越洗越冷,因為冷水補到第一桶,比較慢直接影響到第二或第三桶,加熱棒也只要再出水末端加熱就好,不用一次加熱到全部的量,故省電
缺點:串聯要裝進水控制好像有技術上的問題,因為你一旦裝上進水控制,洗澡時沒水進來,熱水沒有壓力如何從第一桶到第二桶或第三桶,這樣第三桶的水用完了,第二桶的水會自己流到第三桶嗎?(除非三台串聯的高度不一樣)目前我的理解是這樣,等待高手來幫我解答

小桶並聯:
優點:進水口、出水口都並聯,水位高度一致,適合裝進水控制,可以洗到最後一滴水,隔天再進水
缺點:如果沒有進水控制,會變成同時溫度都會降低,容易洗到冷水,要用到加熱棒,且並聯的應該也不能只有一個桶有加熱管,變成每個桶都要加熱管,成本增加,也較耗電(一次三隻加熱棒運作很嚇人的~)

一大桶:
優點:可裝進水控制,洗澡時不補冷水,洗到最後都一樣溫度,隔天或深夜再補冷水,水量足
缺點:用加熱棒一次都要加熱一大桶,會耗電,應該要配合定時器使用,洗澡前溫度不夠再加熱

結論:1.如果你是一大桶那就沒串併聯問題,記得要裝進水控制 2.如果分成很多小桶,串聯應該是比較好的,但是無法做到進水控制3.完全都看個人使用習慣決定~~我是偏好一大桶的~他可以做到小桶串聯要的目的(不會洗到冷水),但是小桶串聯要裝進水控制就沒辦法了(有錯請指正)~~ 3.主要還是看使用習慣跟喜好~

7.用水量:男生平均洗澡用60L,女生80L,泡澡需求100-120L(浴缸大多150L,但是我們不會全部都加熱水會太燙)
舉個例子:所以如果家裡是兩個男生,三個女生就是:120+240=360
但是水量一定要多抓點,避免不夠用,所以至少要400-500L才夠用


8.阻塞度:真空管口徑大較不易阻塞,但是平板式如果有定期維護(定期排放水)也不會容易阻塞

真空管聯接處容易漏水,但其實我倒覺得那些矽膠墊圈都是耗材,不要買不到都不是問題,因為還滿便宜的

其餘還有內藏銅管的真空管太陽能,跟熱煤式的真空管太陽能,看個人需求選擇囉~應該各有優缺點

以上心得是爬了某篇70幾樓的心得,加上其他篇看到的綜合簡單心得,或許有遺漏的~~


也感謝其中很多熱心的大大給我指導,如有其他建議~~或者補充說明~~也請不吝賜教~~

hkhuang779 wrote:
六萬五,只能裝三久的二片式。
不過三片式的你可以裝大品牌的鴻茂...(恕刪)


我家的廠牌並不是上面這兩家 !

二片或三片的效能,要相同廠牌的比較,才有意義 !

如果是不同廠牌,是有可能發生

效能高的二片 > 效能差的三片

我的感想是

價錢最高,不見得效能就是最好 !

但是價錢很低,也不用去期望東西會給多好 !

k684151 wrote:
1.強制循環效率集熱效率高於自然循環
...(恕刪)


k684151 做很多功課喔 !

針對 k684151 所說的第1項,講一下個人想法:

「強制循環系統」一般用於學校、游泳池或飯店等大型系統,或者是安裝空間受限的地方 !

一般家用的太陽能熱水器,還是建議安裝保溫桶在上面的「自然循環系統」,

原因是「強制循環系統」需要多一顆循環馬達及控制系統,而運作時也會用到電 .

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就是要省電,因此小家庭儘量安裝一般的太陽能熱水器,最省錢 !


用例子來說明:

「自然循環系統」,簡稱「自然」,為一般家用的太陽能熱水器。

「強制循環系統」,簡稱「強制」。

1.天氣晴朗:「自然」不用電,「強制」需要馬達電力。

2.連續陰雨天,保溫桶內的熱水用完了:「自然」的電熱棒用電較多,雖然「強制」的電熱棒用電少,但是還要加上馬達電力。

3.完全陰雨天:熱水循環馬達因為「溫差」不足不會動,因此「強制」保溫桶內的水沒有增溫,
但是「自然」的水,只要稍微有陽光多少都會增溫。


對於家用系統,馬達安裝費及馬達電費,也是一筆費用;

如果將這些費用攤到大型系統,這些就變得微不足道,這時候就能發揮「規模經濟」的效能。


結論:

1.我也認同「強制循環集熱效率高於自然循環」

2.我也認同「循環馬達的用電少於電熱棒」

3.「強制循環系統」一般用於學校、游泳池或飯店等大型系統,或者是安裝空間受限的地方 !

4.家用的太陽能熱水器儘可能使用「自然循環系統」

hkhuang779 wrote:
六萬五,只能裝三久的...(恕刪)

一大桶:
優點:可裝進水控制,洗澡時不補冷水,洗到最後都一樣溫度,隔天或深夜再補冷水,水量足
缺點:用加熱棒一次都要加熱一大桶,會耗電,應該要配合定時器使用,洗澡前溫度不夠再加熱




若是使用直立桶, 加熱棒可以置於高處的 1/3 或 1/2 處! 此時加熱就只會向上加熱! 熱水並不會向下流動! 這樣也可以達成 「小部份」 加熱的方式啦!

這一種方式,在不少的一體熱泵機中,皆有這樣子的設計,主要就是給臨時要用熱水,可以開啟加熱棒來進行部份的加熱!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歸南無尾熊 wrote:
k684151 做很...(恕刪)

純討論~~畢竟現在強制循環還不如自然循環來的普遍~~
就我最近爬文所了解做討論~~
如有錯請指正~~~

就"強制"和"自然"來講~~其實是字面上的意思~~

兩個又可解讀為"主動循環"和"被動循環"~~

主動循環效能一定是優於被動循環~


其實我覺得家庭更需要用主動循環的耶~~

為什麼~?一顆熱水循環泵浦~~大約3千-4千,已經是德國品牌的[裝太陽能熱水器普遍都要5-7萬,三四千塊應該也是佔很少比例],家庭儲水桶約在500L內的循環,大約一天累計運轉2小時就足夠了(大約可完整循環12次)

而這兩小時的運轉~(加總起來的運轉時間~)

共耗電200W~這跟6KW的電熱棒啟動"2分鐘",3KW的電熱棒啟動"4分鐘"所耗的電量相差不多~~

(但是熱效率提高了,本來只能加熱到40度,變成可以48度;本來只能50度變成可以60度)

但是電熱棒啟動2-4分鐘~~並不足以讓溫度提高20%左右~~

在夏天可能不感覺甚麼,但是在冬天,循環加熱的效率提升,差個8度就差很多了~~

而且熱水循環泵浦的設計是24H運轉的,如果一天運轉2小時~3小時都算是小量用戶~~耐熱可達110度

家庭用的損耗更是微小~~如果不是特殊原因~~損壞的機會很小~~

我目前有個回水馬達~~用了6年了也都沒壞(但不是太陽能用)~~

如果可以用啟動電熱棒2到4分鐘的電力去換取'20%左右的效率~~那真的是太值得了~~

馬達一天累計運轉2小時,一個月會增加多少電費,答案是200*30=6000=6度電

假設一度電算4塊錢,一個月多24元 ,更何況,其中還可以設定溫度到了就不循環~~

一年只多花288元(一年約72度,以一度4元計算)~~

相當於每天用6Kwd加熱棒加熱2-4分鐘的電(288),就換了一整年提高15~20%的效率

且強制循環有個自然循環都沒有的好處,經常性讓水流動,集熱板內更不易結成水垢,再配合定時放水~更能讓集熱板效率可以維持在高水準~


針對歸南兄的見解,我也提出我的看法
1.天氣晴朗:自然循環不會用到電,而強制循環確實要用到電,大約5-6個晴天會用到台幣4元的電費(一度4塊錢計算)

2.連續陰雨天,保溫桶內的熱水用完了:水都用完了,當然兩者都會用到電加熱,這個就沒輸贏了,因為自然循環跟強制循環都沒有陽光可以做循環。而且保溫桶溫度高於集熱板,循環泵浦是不會動作的,所以也沒有耗到馬達的電,這個時候不管是強制還是自然,都是電熱水器~

3.完全陰雨天:假如自然循環稍微有陽光就可以動作,強制循環就一定可以動作~~因為自然循環反應會比較慢~~他是被動式的~溫差控制其實完全不受影響~~因為溫差範圍是可以調整~1度以上就可以動作~~一般都設定在3度左右[除非儲水桶內的水90幾度了,達不到溫差,但是那時候應該也不用運轉]


強制循環有個缺點
缺點是,停電就沒用了~~但是台灣會停電的機會大概就是颱風天~~而颱風天本來就沒太陽了~~
所以這個缺點我可以接受~


結論就是~

強制循環利用少量的電,減少啟動加熱棒的機會,整體下來,更能省下電

硬要形容的話,就像裝了時間控制或者進水控制,沒人會說多花了控制器的電跟錢
因為目的就是要省錢跟省電~~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