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allen wrote:因為買了不少顆,都一...(恕刪) 假設是這狀況,一般狀況是開關上有小夜燈(標示燈),版大您的開關是否晚上會有個微微的亮光讓您在晚上可以辨識,有的話這就是所謂的小夜燈(不是真正的燈)一般作法是在驅動電源設計時補上元器件即可,不然就是請水電行幫忙,都不是,可能要打電話給億光了,@@
看到大家在討論,我也忍不住吐一下苦水~~~5/22在7-11買了億光8w的燈泡,還花了1.2個小時跑了10幾間,掃了7個。5/24和5/25這兩天分別裝上了6棵......結果悲劇來了,5/28早上1棵黃光的掛點。5/29中午1棵白光掛點。都是開燈開到一半突然就暗掉了 >_<昨天就有打去億光了,客服態度是不差,說有留發票就可以去7-11更換,但是可能會沒貨,要等兩三天~~~結果我去7-11,店家說都缺貨了,直接退錢 @_@~~~今天這個又不曉得要怎麼辦,要跑到車程30分鐘遠的7-11 -.-家中電燈一天最少都有開6H,想說不出兩年,只要燈泡沒壞,鐵定有省到電費~~~沒像到用不到一個禮拜連壞兩個,信心頓時下到谷底了......還有在7-11買億光燈泡的苦主嗎...大家一起討論看看 @_@
看到大家針對LED燈泡討論得如此激烈,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其實LED燈泡掛掉,不一定是晶粒問題,有絕大部分是基板上的零件不耐所致,大廠之所以貴,因為主被動元件都做過品管與篩檢,但一般價廉的燈泡,應該零件沒想那麼多,所以會出包。個人覺得,好像19"LCD螢幕,從10年前一台近兩萬,到現在幾乎都是3000多,就知道這產品的合理價到了,可以放心購買,版主現在就全都換LED燈泡,風險還是太高。
vicki4320001 wrote:最近小弟公司的封裝有...(恕刪) 不好意思,我本身是學散熱的,所以前述論點就我的觀點有點怪怪的,需要跟大家討論。從散熱的角度來看,在相同環境溫度與相同散熱面積的條件下,散熱鰭片的溫度越高,意味要散掉的熱量越大。理由為何?以下是一維熱阻公式:R=L/Ak+1/hAR=ΔT/Q其中R是熱阻,L與A是散熱器的幾何尺寸,h是自然對流的熱傳係數,k是散熱器的熱傳導係數,ΔT是散熱器與環境溫度的溫差,Q是散熱量。從以上公式可以發現,在散熱器的幾何尺寸與材料性質不變的條件下(也就是同一顆散熱器),散熱器的溫度越高,代表h值也會略微增高,熱阻略為下降。然而溫差增大,熱阻卻下降,意味熱量的增加幅度比溫差還大。換言之,所需散熱的熱量變多。這樣的結果意味著什麼呢?網友提到他們公司採用新的製程,如果晶片相同,耗的瓦數一樣,唯一的解釋就是新的製程使得封裝的光電轉化效率變差,使得大部分輸入的能量轉換成熱,而非光,所以需要散的熱量增加,導致散熱器的溫度升高。就我們做Thermal的人來說,新製程非但比舊製程差,而且還差蠻多的。至於先前網友提到不同球泡燈散熱器的溫度到底是越低越好還是越高越好?我覺得應該是越低越好。如果採用相同的晶粒與封裝,所需散的熱量相同,則熱阻越低,也就是散熱器溫度越低越好。散熱器的溫度高,在相同封裝與晶粒的條件下,意味熱阻(對流與輻射)比較大,代表散熱器的散熱面積不足,導致熱散不掉,不利於結點溫度的降低。如果散熱器的幾何尺寸與材料物性一樣,熱阻相同,則封裝的光電轉換效率越好,所需散的熱量越低,散熱器的溫度還是比較低。因此,設計良好的LED燈具與封裝,散熱器溫度越低,對於結點溫度的降低絕對是正面的影響。以上是個人的一點淺見,給大家做參考。
剛剛看網路 有家 GONAV 賣的 7.5W LED 燈泡 ,號稱 5年保固 ...不知有人用過嗎 ? 價格也合理 3顆不到 NT$999 ...我買了3顆 ...目前還在服役中 ....有人用過嗎? 我只能用眼睛感覺...其實不要直視..色溫..藍光 ...真的感覺不出來 ...如果真的5年保固 ...真是太划算了 !! 歡迎各位前輩賜教! 很想賣顆 憶光 750流明 8W 來比較,可是看到 良率 好像不太好...7.5W 跟 8W 750流明 .....猶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