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k123您好
內機可以直接蓋住插座,判斷那個插座是220v的,一般也是給冷氣用的。
如果希望插座露出來,也可以請安裝師傅將插座接線以明線方式,延伸至機器以外的地方,
然後再做一個插座,只是這個插座不是埋在牆壁裡的,而是外露的。
內機一般高30cm左右,上面起碼留5cm的高度當迴風。
只有12cm(17cm-5cm)是可以掛機器的,但是機器下方背後是懸空的,看起來會怪怪的。
基本安裝一般來說就是基本安裝,改電線或接排水依現場狀況,可能都還會產生施工費用。
現在這樣是可以安裝的,只是管線也會外露。
假如希望管線是看不到的,就可能要請冷氣師傅採用管槽做管線的修飾,
或是要搭配木作來藏管線,再來裝機了。
影
影 - 竹北星明光
感謝您的回文,收穫很大!
補拍兩張照片,因為明天下午師傅要來裝機,我在家時間不多,
真的很擔心到時候問題一堆,我人不在,只有家人也不知道要應對什麼,
所以想在這裡先請教大家。
【室內機問題】

Q1:
建商有預留一個孔洞可以通到陽台,這是排水口嗎?
可是如果室內機是在紅色位置的話,這樣還能排水嗎?
水不是要往下流?
Q2:
室內機上緣要距離上方橫樑 5CM 或是 10CM,當作回風空間呢?
Q3:
室內機下緣到地面只有 185CM 左右,這樣高度是否會太矮?
【室外機問題】

Q1:
是否可以把室外機裝在 A 處,直接正面用支撐架上牆的方式?
這樣的狀況,通風還算可以嗎?
Q2:
是否可以把室外機裝在 B 處,直接正面放在地上(可能還是會用支撐架或是墊片墊高離地一點距離)?
這樣的狀況,通風還算可以嗎?因為感覺好像會被周圍的牆壁擋住排風,
可是又有人說室外機本來就是放在地上?
Q3:
之前有位冷氣師傅是建議把室外機放在陽台牆上(C區),牆的厚度是 25CM,室外機深度是 33CM,
等於把室外機跨在牆上,再用架子支撐多出來的部分並鎖好,這樣好嗎?
因為想讓陽台內空間較大,是否可以把室外機露出的部分往外擺放,也就是支撐架是鎖在外牆而不是內牆,
這樣好嗎?會破壞外牆防水?
Q4:
目前有 A、B、C 三個地方可以放,如果只有一台室外機,不知道大家建議放在哪一個位置較好?
Q5:
目前有 A、B、C 三個地方可以放,如果有兩台室外機,大家又會建議要放在哪兩個位置較好?
kennek123您好
圖面上黃圈的地方,一般是給銅管過樑的套管,不太是讓排水走的路徑。
現場牆面上找找看是否有留排水管,
像紅色框框中電源開關的下方那個,有無可能是排水呢?
內機上方留5cm是基本的,10cm是較佳的。
內機離地185cm 我是覺得還好,高度看照片也不太能再更高了。
如果擔心風比較容易吹到人或是壓迫感,那看看管線要往哪邊走,
看內機是不是往管線那方向偏,看是否可以不造成壓迫感。
關於外機:
A或B都可以裝,但都是我比較不建議的位置。
散熱都是在陽台內,散熱效果較差,陽台會較熱,也是要占用陽台內的空間。
一般來說散熱範圍就女兒牆以上,這對外一個窗戶高的範圍。
因此選擇C的方式是較正確的。
女兒牆厚度若為25cm,外機後腳可以站女兒牆上,外面大概再架出起碼10cm以上的範圍。
前腳的支撐架算是鎖在外面沒錯。
一般來說垂直牆面不太需要擔心防水的問題,而且就算真的有漏,也是跑到陽台女兒牆內..
AB位置的問題,散熱不佳,陽台會變熱,佔用陽台空間。
C是站女兒牆上,擋視線。
女兒牆外面可以放嗎? 有沒有外側的照片,樓上樓下鄰居有沒有人外機裝到外面去呢?
影
影 - 竹北星明光
小弟剛好有個實務經驗分享給影大以及各位大大
雖然可能跟室內設計公司沒有關係,但是如果室內設計師建立了這些觀念
絕對是有助驗收以及降低成本的
小弟是作空調設備的,對於送風機本身,以及出回風使用的軟管使用有些小建議
一般來說,軟管對於送風機是一個很逼不得已使用的東西
它最大的缺點就是壓損大,如果彎來彎去更是嚴重
所以會建議以下:
1. 盡可能讓軟風管不要超過1.5米,不然壓損影響嚴重
有可能壓損這個東西對很多人沒有概念,我拿一個風車曲線跟您分享

資料來源:FANSYS
簡單來說,風機出風若是遇到太多壓損,風量會變小
風量變小,表示設備的效能下降
設備效能下降,表示在設計時會用刻意抓大安全值來選機
刻意抓大,表示設備成本增加,可能在跟同業競單時會有阻力
(但是看到影大不時都很忙,這完全不是問題XD)
2. 若必要超過1.5米,將送風機的出風集風箱設計可以接硬管(pvc水管也是很好用的風管)
因為天花板以上塞得下軟管,就一直塞得到pvc硬管
施工是多了些步驟沒錯,但是材料成本沒有多很多
而且,這送風機吹出來的效果會完全不一樣,達到理想的設計值
驗收起來絕對是輕鬆自在
完全不建議的接法(猜猜送風機在哪?完全被軟管淹沒了= =)

建議參考的接法(雖然設備不是送風機,但是是想分享各位參考這種接法)

3. 送風機接冰水管時,請考慮到管末的設備是否會有因為水壓不足而造成不冷
這是很常看到的設計失誤,常常配管或是設計配管的人
將冰水機主管利用直接給水的方式,遇到送風機就先進先出
實際上需要考慮到所有設備的水壓降,必要時需要配置逆回水配法
也就是遇到送風機是先進後出

水管配置的空間會大了一點,管料會多三至四成
但是就不用擔心有設計不良的情況,每一間都會是一樣冷度
另外,逆回水有個限制,如果送風機或是空調箱的水壓降與冰水主管水壓差異過大
就要小心因為冰水流速過快,一樣讓設備的效能降低
以上,分享給影大和各位大大,很高興有這麼棒的文章可以吸收知識,感恩
給Libra3213
軟風管的確在 1 較長, 2 轉彎, 等狀況都會產生壓損的狀況。
我自己個人規劃,軟管的長度會盡量控制在三米內,盡量控制頂多轉彎90度一次。
且搭配在一開始冷房估算時就稍微的提高需求冷房標準,
來讓吊隱冷氣盡量保有較佳的冷房效果。
軟管的好處在於好施工,可以改變外型,例如原本圓形的風管可以壓成橢圓形。
如果要用硬管施作,就沒有辦法保養外型的施作便利性,
簡單來說硬管要占用更多天花板內的可用高度,讓天花板更低,
而這與一般設計師的規劃常是牴觸的。
也可以說硬管的意義與金屬風管差不多,方形的風管所占用的高度則比圓管少。
至於金屬風管的時效性與價格,自然也都要考量進來了。
影
影 - 竹北星明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