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氣爆的壓力鍋應該都是傳統密封式那種吧! 我也不敢用。
之前做過家電維修,有修過不少台壓力鍋,自己家跟親戚家也都在用,
在此小弟分享些經驗吧
安全問題:
現在的壓力鍋,蓋子上方都有個洩壓閥,如果溫控故障,導致壓力超過預設值時,
都會自動從上方的壓力閥洩壓,所以不會有爆炸的可能,
因為那壓力閥就只是一個有適當重量的金屬,然後再套在蓋子的排氣管上,
所以...
一但超過壓力值,蒸氣就推的動排氣管上的洩氣閥,然後就一直洩氣,直到乾燒,最後溫度保險絲燒斷。
通常壓力值會跑掉,一般是機器裡面的溫控故障,無法跳保溫,最後導致水氣不停的外洩,直到乾燒,
乾燒的結果,當然是裡面的食物燒焦,但沒到起火那麼誇張,最多就整間房子聞到食物燒焦味,
其實原理就跟一般煮飯的電子鍋故障的情形大同小異。
白飯問題:
之前我煮白飯是乾乾的,不算好吃! 有些人煮是溼溼的,我是沒遇過,可能水放太多吧。
有一天,我跟我嬸嬸聊天時,就聊到這台壓力鍋煮飯好像不好吃!
但是我嬸嬸說不會啊,煮出來的飯很好吃啊,跟一般電子鍋差不多!
後來,經過嬸嬸的教導,才知道大概是怎麼回事...
水跟米的比例跟一般煮飯沒兩樣,從加熱到保溫,飯煮熟只需要十分鐘的時間,
十分鐘一到,就馬上享用吧。 就這麼簡單!
我們習慣上,煮飯時都會過二十分鐘以後才開蓋。但是,壓力鍋保溫時的溫度比電子鍋還要高,
這時飯早被悶爛了(Q感下降),裡面的水份也被蒸發的差不多(水份流失),所以會比較乾,比較難吃。
所以,用壓力鍋煮完飯後,不適合保溫,要第一時間立即食用,剩餘的飯最好先挖出來,不然就拔掉插頭吧。
異味問題:
密封圈是異味來源,那是新橡膠的味道,基本上新的密封圈要先用熱水滾燙個五至十分鐘,味道可消一大半,
有時煮過中藥之後,中藥的味道會咬死在密封圈上,導致接下來煮的食物也都有同樣的異味在。
可以考慮向廠商另外購買幾條密封圈,印象中一條好像100或150元,密封圈算是消秏品,
然後,煮中藥的用同一條,煮飯的用同一條,煮湯的用同一條,把味道分開來就不會那麼嚴重了。
內鍋問題:
以前都是附那種像鐵弗龍的不沾鍋,會掉漆,這種不太好,
現在有出不銹鋼材質跟什麼斧什麼的... 品質比較好了,
不過內鍋的"邊緣"要注意一點,不要敲到了,一但邊緣變形,會導致漏氣,
到時候,就要向廠商重買一個內鍋了,價格可不便宜啊,不銹鋼的一個好像就賣800~1000元,外面還買不到。
食物入味問題:
基本上,一樣是煮九尾雞,用壓力鍋花一個小時,煮的味道比瓦斯爈煮三個小時還入味.....
而且,雞肉真的是有夠綿的,骨頭一壓就碎,跟廣告上的一樣......真恐怖,
你想,這樣夠入味了吧,不過如果保溫放太久的話,整鍋就變的跟粥差不多爛了。

其實就只是利用壓力把湯硬是滲透到雞肉裡,跟肯X雞的原味炸雞利用壓力鍋的原理差不多。
市面上有電子按鍵式跟轉盤式的壓力鍋,電子式是全自動,就不多說了
轉盤式的比較有爭議,通常廠商的標榜是,只要30分鐘紅豆湯或雞肉馬上就能煮好,
可是實際使用,轉盤明明轉30分鐘,卻花了50分鐘才轉回定位....難道廣告是騙人嗎?
其實也不算騙人,轉盤上的時間,代表的是壓力的時間,也就是壓力有到達預設值,轉盤才會倒數!
當壓力一下降,低於預設值時,轉盤又停止了。
因為壓力鍋的原理也是蠻陽春的,就是送電、斷電而己。
當壓力低時--送電加熱,壓力到達標準時---就斷電不加熱,當壓力慢慢流失少於預設值時--又送電加熱,
一直反覆這個動作,直到倒數結束,所以說,壓力鍋不是恆溫裝置,是屬於控溫。
還有食材的量跟水位多寡,對時間的影響也很大,比如說八分滿的水,加熱時間一定比二分滿的水久,
一隻全雞一定比半雞還要慢熟透,
所以"一開始"壓力鍋的加熱時間,就需要花五分鐘到十分鐘不等,直到壓力到達,轉盤才開始計時
就像我們用瓦斯爈燉雞湯一樣,一定是等到水滾食材配料都差不多,關小火,蓋鍋蓋後才開始計算時間一樣,
前面的加熱時間,我們一般也都很自然的不會去在意。
所以.....壓力鍋是很快,但也沒有廣告上快到那麼離譜。
至於品牌,我修那麼多種,看來看去...,台灣賣的應該都是OEM的,除了MARK不同跟外觀有些許差異之外,
內部構造幾乎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公司的態度跟售後服務比較重要。
個人之前的小經驗..........提供給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