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灣早期的市內低壓電力是參考美國和日本的,110V 插座沒分大小(也就是不管是電器或插頭都沒有標示火線和中性線之分)
後來美國開始要求要有第三孔(接地線)目的在減低因電器內部在長期使用之後絕緣降低或絕緣失效
後造成的感電危害(尤其是馬達類具有感應電動勢電器),但是電器外殼搭地後如果開關的進入點是中性線
那就會變成若是火線絕綠失效反而會有在同一供電饋路上所有的電器都有感電的可能,於是法規
就明訂插座要是一大一小且電器制造商的插頭也要一大一小的標示火線和中性線,關關設計在火線側
2)歐洲是220V 是兩條線對大地電壓都是110V 只是相位角不同造成兩線電壓差是220V,所以220V除了接地或中性線外另外兩孔不需要分別標示的(標示了也無意義)
以上
那另一條火線就是 0~110V 之間以60Hz弦波的方式呈現,AC 最大
的電壓差為 110V ,所以市電的 110V 就是這麼來的,
規格就是 ==> 0V(min)~110V(max) 60Hz
而 220V 就是兩組 110V AC 組成,可以說一組是 0~110V,另一組
可看成反相位但電壓為 0 ~ -110V,地線接在一起(共地)之後,兩條
火線就變成最大壓差
110V-(-110V) = 220V
規格就是 ==> 0V(min)~220V(max) 60Hz
所以 220V 絕對是三線插頭(座)
最後,給個觀念,110V市電雖是交流電,但兩條並非正負一直變,地線
永遠是 0V,而是火線一直在變 (0~110V)
而 220V,剛剛講過,兩條火線對地線都是 110V 的壓差,只是同時一正,
一負,壓差變成兩倍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