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風力這個發電方式為例
風是因為地表冷熱不均 才會造成風的流動(因為熱氣上升 冷氣下降)
現在如果家家戶戶都採用風力發電
每棟大樓上都有一堆風扇在補捉風力
風的動能被轉成電能 風的流動就變慢了
則原本熱的地方會更熱(因為沒風可以散熱) 造成冷熱更不均
冷熱更不均的結果就是使得空氣的流動更強勁
如此一來 風在經過一部份的動能流失(被拿去發電了)之後
才有足夠的動能移動到較熱的地方
風力更強勁會使得人們更樂意使用風力發電 ...
如此循環下去
到底是好 還是不好?
我們住在同一個地球上 質能守恆!!
根本就沒有所謂的真正環保的發電方式
大家只是在比那種發電方式造成的影響比較小
或者應該是說 哪種發電方式造成的影響現在還沒被重視
地球是個近似密閉的系統 所有一切都以循環的方式達到平衡
改變了一個因素 最後繞個圈 一定會回到我們自己身上的!
台電電源開發計畫--再生能源
此外就是行政院在6年前提出的再生能源發展條例,這個案子卡在立院很久了,
有辦法的人可以再去多關切一下...
所以設計更環保的東西不如朝向簡約生活,不買最新的東西,舊東西能修就修,不能修的就一定要拆解,將資源物品與報廢物品分門別類,到他應該去的地方!
我很認同樓上朋友的見解,用不著為了環保而生產所謂『環保產品』,每個人都朝節能、減廢、不用不該用或不用也沒關係的產品!
個人力行熱交換、不買用不著的東西,家裡東西不用一定用拍賣,減少產生廢棄物的機會,希望世界永遠健康!
"NIKON D200"+"12-24 F4"+"24-70 F2.8"+ "50mm F1.8"+"70-300G VR" +SB800
電廠發電不能說停就停,舉例來說如果白天尖峰要2億度,晚上可能只要1億不到的電能,但只有水力發電可以說停就停,其它火力、核能怎麼辦,只能減少發電能量,不能停機,可能還有1.5億,那這5千萬度哪邊去,拉條地線放到地上去了,也就是浪費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台電要蓋抽蓄發電廠,好回收晚上的發電,不是用電池回收。推夏天大廈夜間製冰提供空調使用,就是另一種晚上電能的回收。當然鼓勵離峰電力的使用是更直接的。
其實台電之前的最大浪費是在過大的備載電量,約50%,也就是台灣尖峰需要2億度,發電機組約可發4億度,所有電廠大家輪著保修,現在大約只有10-15%,省很多不必要的設備投資。
風力發電的缺點如前面所述,大自然不是可控制的,電力就不穩定,但只要電力網調控夠強,再配合其它電力來源,至少也是選項之一。西部海岸適合插風力桿的地點早就有商人規畫好了,等的是政策的配合,如補貼及收購電力價格。
orgichen wrote:
其實台電之前的最大浪費是在過大的備載電量,約50%,也就是台灣尖峰需要2億度,發電機組約可發4億度,所有電廠大家輪著保修,現在大約只有10-15%,省很多不必要的設備投資。
台灣的用電尖峰時間,應該只有在夏天白天開冷氣的時候,
為了用電尖峰備援足夠,才要擴充發電廠。
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倒是可以像日本一樣,鼓勵"住宅"使用太陽能與台電併聯。
日本政府實施「住宅用太陽光電系統補助計畫」及電力公司實施「淨電表計量法」......系統設置民眾可與電力公司簽訂契約,將系統白天產生的剩餘電力以與電力公司售電之相當價格,賣給電力公司。
這樣的太陽能就不需要電池了!
但要太陽能板、正弦波變頻器、保護監控裝置。
這種電機的耗損比較不會像電池那麼傷...
台電減少建置新電廠的費用,則可用來補貼住宅的太陽能建置費用。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