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LED照明時代終於來了--便宜+高規格+國家標準CNS認證的LED燈泡

想請教一下,用相機拍燈泡,測試是否會閃
是用手機拍就能測嗎?
還是要數位相機?單眼呢?

我也想試一下,但用手機拍都白白一片
有啥技巧呢?
vns131 wrote:
想請教一下,用相機...(恕刪)


參考那篇文章作者提示的技巧:
---》
“我說明一下拍攝方法及觀察方式。
拿起手機,在預覽情況下,去觀察燈泡。
這時因為燈泡太亮,照片可能會飽和掉。
你可以點選燈泡附近進行對焦測光。
品質不佳的燈泡這時就讓整個畫面有黑色條紋滾動的情形。
按下拍攝,照片上就會根據嚴重程度,有不同的亮暗淡紋。


另外有人說:
---》
“家中有單眼的話 可以進行測試唷

快門先決 1/60秒開始測試 ~~ 快們一直調高 到 1/8000 秒

若會閃頻的 燈泡 或是 LED電視 電腦螢幕都可以測~~ 原形畢露~~

持續不閃爍光源 就算 1/8000 也是沒有橫條紋


還有人解釋做這個測試不能用CCD sensor的一般數位相機:
---》
為什麼要用 照相手機 來測試,而不是用市售的數位相機來測試?

那是因為照相手機幾乎都是用CMOS sensor,而這些低價的CMOS sensor,快門都是用electronic rolling shutter,簡單的說,畫面由上到下,每一條線的 開始曝光時間 是不同的,是用 逐條掃描 的方式來曝光的,所以呢,拍一張照片的動作,就等於是將time domain的資訊,展開在space domain上,用眼睛就可以觀察,如果光源有閃爍,畫面上就會出現明暗的條紋。

那如果是用一般的數位相機,很多還是用CCD sensor的,利用frame transfer的架構,畫面上所有的像素是同時開始曝光,同時結束曝光,所以也就沒有time domain的資訊可用。所以呢,就算是用CCD sensor的數位相機來拍傳統機械式安定器的日光燈,也拍不出條紋效果的。”
vns131 wrote:
想請教一下,用相機拍...(恕刪)

用相機或手機測頻閃是個很不精確的方法,原因在於光源閃爍頻率需要與感光元件的曝光特性相配合,才會有條紋出現。拍不到不代表沒有,拍到了又無法量化閃爍程度,只能當粗略的參考。
我最近有在五金大賣場,買了一顆特價$99的旭光10W 白光(6000K) 900Lm LED.(實測10.5W)

我覺得發光角度和21W省電燈泡很類似,安裝後,室內亮度也差不多.
但如果同一個空間,裝上 $168 光林 10W LED 1000Lm LED 燈管後,整個空間明亮非常多...真想不懂,為什麼同樣是10W的產品,只差100Lm ...為什麼LED燈管會比 LED燈泡效果好那麼多? 該不會光林那隻的未經 CNS認證的規格,是高規低報,實際流明大於1300Lm ??

且 這顆旭光900Lm LED 或許是發光角度較大些 , 我用照度計,放在燈座下一公尺測量, 旭光900Lm的照度 竟比 $99 光林800LM 燈泡 ,少了20%. 或許是 光林那顆發光角度較小些,火力較集中吧?

但我又拿了一顆costco賣的 $249 13W 1200Lm 全周光LED (實測12.5W),發光角度比 旭光還大些. 這顆costco的12.5W 照度竟然比 旭光10.5W 高50%. 莫非這棵未經 CNS認證的 costco $249 實際的流明超過1400Lm嗎?
vns131 wrote:
想請教一下,用相機...(恕刪)
一般的LCD電視,因背光模組多是用 PWM線路去控制背光亮度,所以會有人眼看不到的閃頻現象. 所以現在很多品牌推出 不閃頻護眼 的螢幕或電視 當賣點,把背光模組改用 DC線性控制.

品牌廠廣告說,用手機相機拍攝就能看出 電視閃頻的現象,我試過看不太出來,後來看到另一篇文章,說用電腦 12V(或 USB 5V) DC風扇,透過轉動的扇葉,就能分辨是否有閃頻, 我試過,真的很容易分辨...會閃頻的電視,看到的扇葉是不規則轉動. 不閃頻的電視,看到的扇葉是通透的.

我以前看 系統廠的散熱工程師,要分析每顆風扇的轉動速度RPM時,也是拿一支高速閃動的特製光源(閃頻儀) ,去調整光源閃動頻率,調到風扇轉動的扇葉通透時,那個頻率就能換算出 風扇的轉速.

用風扇 做閃頻測試 ,影片第40秒.

shng wrote:
參考那篇文章作者提示...(恕刪)


jackhung_web wrote:
用相機或手機測頻閃是...(恕刪)



pqaf wrote:
一般的LCD電視,因...(恕刪)


感謝以上分享
jackhung_web wrote:
用相機或手機測頻閃...(恕刪)

是沒錯
不過那篇文章有人建議用單眼相機調快門慢慢測應該算是夠精確的
說沒頻閃的怎麼也測不出,有頻閃的很快就現形
但是又有人說用CCD sensor的相機測不出
老一些的單眼相機應該大都是CCD sensor的

shng wrote:
(恕刪)那是因為照相手機幾乎都是用CMOS sensor,而這些低價的CMOS sensor,快門都是用electronic rolling shutter(恕刪)


你引的這些文字是我寫的,可是內容是依附整個討論串下來的,是有前提的,如果直接引用這段,恐有斷章取義之嫌,所以我在此補充一下。

我在那篇的內容,是解釋"如果燈光有閃爍,為什麼要用手機才能拍出條紋",而不是說"如果燈光有閃爍,用手機一定能拍出條紋",這是有很大的差異的。

專業一點講,如果手機拍照(用CMOS sensor)有啟動防閃爍(anti-flicker)功能,則照相功能會將曝光時間調整成閃爍週期的整數倍,比如說,60Hz的交流電直接驅動,燈光的閃爍頻率是120Hz,也就是閃爍週期是1/120秒,如果相機將曝光時間調整成1/120秒、1/60秒、1/30秒等,則拍出來的畫面依然不會有條紋的。

也就是說,如果燈光有閃爍:
1. 用CMOS sensor拍照,不啟動防閃爍功能->畫面有條紋。
2. 用CMOS sensor拍照,啟動防閃爍功能->畫面沒有條紋。
3. 用CCD sensor拍照,畫面沒有條紋。
如果燈光沒有閃爍:
->不論用什麼拍,都沒有條紋。

所以如果畫面沒有條紋,表示沒有閃爍->錯!
所以如果畫面有條紋,表示有閃爍->對!
shng wrote:
不過那篇文章有人建議用單眼相機調快門慢慢測應該算是夠精確的
說沒頻閃的怎麼也測不出,有頻閃的很快就現形
但是又有人說用CCD sensor的相機測不出
老一些的單眼相機應該大都是CCD sensor的

CCD是global shutter,全畫面同時曝光,所以是拍不出來,
一般的CMOS是rolling shutter,畫面分時曝光,
曝光時間必須夠短,row readout delay必須夠大才有機會拍到。
大部分相機雖然曝光時間可調,但row readout delay未知,
光源閃爍頻率未知,不確定因素太多,所以不存在所謂精確的檢測方法。
低階手機因為row readout delay大,所以成功機會較高。

另外,諧波失真是規範交流電器設備的耗電特性,以免影響同迴路上的其他設備,
PF功因規範則是降低供電迴路的線損,
這些規範與實際驅動LED的電流間並無直接關聯,
所以用通過協波失真與功因規範,作為led頻閃的判斷並不恰當,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AC LED的架構,他可以通過上述兩項規範,但光源卻是以120Hz閃爍,
因此這個問題還是得回歸percentage flicker與flicker index兩項指標,
不過目前國家尚未訂出標準。

shng wrote:
最近因為家中連續有...(恕刪)

未來或有需求,mark一下...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