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非常怪,應該是跟產品本身的色溫有關,雖然以LED燈泡來說,色溫跟CRI有很大的關係。小弟也認為,CRI很需要被強調與規範,市面上的產品很少有說明CRI,那種東西用起來真的很不舒服。只是CRI是目前白光LED的罩門,有CRI就沒流明.....
CCFL跟LED我都有裝(E27),價格與規格都差不多(10W,3xx台幣/pcs)CCFL裝了三年多壞不了LED裝了快三年也壞不了CCFL剛點亮需要一些時間才會很亮,LED剛點就很亮兩者共同缺點是熱造成光衰的問題,大約使用一小時後開始會變比較暗以上為我個人使用感覺,如果買貴一些的可能會比較有改善吧!!心得是不用常換燈泡,也比較省電囉~~
iamyy2000 wrote:請問大家這個是真的嗎...(恕刪) 嗯, 算對也算不對 ...led藍光傷眼>> 目前用來作照明的LED燈, 基底LED都是藍光晶片, 因為藍光晶片的發光效率高於紅光 & 綠光.但是我們買到的都是黃光(3000K) or 白光(6000K), 其實都是在封裝過程中加入了螢光粉讓光色改變.至於傷眼, 我們只要不是直視LED光源, 基本上沒有傷眼的問題, 且LED無紫外線(UV-B), 反而可以降低視網膜病變風險. 相較起來比盯著手機/電腦/電視所造成的傷害低很多了 ...發色又不自然>> 藍光LED晶片+ 螢光粉, 雖然看起來是白or黃, 但透過光譜儀分析, 一樣是藍光為主光, 發色當然比不上傳統光源...但有的廠商會在燈泡中另外加入1顆~2顆較小的紅光LED, 讓發色較自然, 但成本也會比較高, 不純粹是LED晶片的成本, 因為藍光晶片 & 紅光晶片的電壓並不一樣, 電路板的設計相對複雜.演色性又差>> 目前市面上的LED燈泡都號稱演色性>Ra80, 但我相信基本上都只有Ra70~Ra76不等, 如果只是單純買來當作照明用, 演色性差一些是沒太大影響, 除非你是從事設計業 ...另外, 一般省電燈泡的演色性也大概是Ra80, 要達到Ra100 (太陽光為標準), 就採用最耗電的鹵素燈泡or白幟燈泡吧.燈泡又大顆>> 還好吧, 如果只是要取代掉省電燈泡 (20~23w), LED的瓦數約8~10w, 大小也差不了多少, 重量比較重倒是真的.價錢又貴~>> 沒錯, 目前市面平均市價約300~400塊錢, 不過比起當時我在從事LED產業時, 價格已經親民許多了(當時8w約600~800元), 不過一顆可以撐個3~4年, 我就覺得划算許多...jiuanwenbaobai wrote:好文 !...(恕刪)
之前在別版問這問題沒得到答案趁這機會再問一次LED的藍光問題是否跟色溫有關?還是只要是LED一定傷眼我把家裡的燈換成LED後發現我以前用的省電燈泡藍到不行現在用的是5300k的LED以前用的歐司朗省電燈泡是6500k目視起來可以明顯感到歐司朗很藍那這兩顆比起來哪一顆比較傷眼?我不太能夠接受在家中裝黃光燈,不舒服
taiwan2008 wrote:其實很多是政策和財團...(恕刪) LED lamp 也沒有環保到哪去原件內是有很多重金屬的.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害物更多.如果對LED 最前端的磊晶製造過程有點了解的話, 你就會知道的.
Monte920 wrote:舉手發問:為何同樣瓦...(恕刪) LED燈因為沒統一標準機構沒統一標準power 沒統一標準LED 燈也沒有 統一標準10W = 100v * 100ma = 50v * 2A , 都可以所以 很亂
Monte920 wrote:舉手發問:為何同樣瓦...(恕刪) 樓上已經有大大把LED的狀況描述很多了其實陰謀論不只出現在LED鎢絲也是,現在的省電燈泡也是不過會有這樣陰謀論並不意外省電燈泡剛開始一顆300多元超耐用現在一顆100元不到,如果還是跟剛開始一樣耐用,有可能嗎?再說現在消費者的心態,大都價格至上封裝技術,散熱技術,晶片等級,來源一概不想了解只會說"外觀都差不多阿~我在哪看到誰賣多少錢"當然廠商只好投其所好,用便宜材料以求降低售價再來我們偉大的政府LED規範一直不肯明確導至規格亂七八糟,甚至最簡單的外包裝標示的亮度往往與實際測出數據不符合還有那種品牌只把每瓦亮度衝到最高,而不管演色性的最扯得有的水電師傅跟消費者說拿的是某知名品牌,實際裝上不同的大陸商品也有光源大廠的LED是貼牌的 = =結論~LED請買中研院公佈的市占率排行榜,最少榜上有名的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