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據法規,600V以下都算低壓,所以不管是110V、220V、440V這些都算低壓,一般市面上的電纜除非是特別指定高壓或特高壓電纜,所能買到的都是低壓電纜。因為在低壓來說,絕緣係數都一樣,所以一般在購買電纜都是考慮電流來決定電線的粗細,並不會特別去考慮電壓。
以同功率來說,電壓越低,電流越大,電線要越粗,因此以同功率來說,110V使用的電線會較440V使用的電線粗一點,因為110V的電流會比較大。至於直徑30CM的電纜我還第一次聽到,282600平方,天呀!這是什麼電纜啊???不是不能做,只是這麼粗的電纜要怎麼散熱還真是傷腦筋喔!!
高壓傳送的損失小,所以遠距離輸電線路會用高壓,理論上,電壓越高,你甚至可以用頭髮一樣粗的電纜去做為輸電線路,但你可能要用幾十公尺厚的電纜皮去做絕緣保護,因為他的電壓可能會高到像閃電一樣放電,這合乎效益嗎?因此電塔上的輸電線路粗細,反而不是為了要走很大的電流,很大一部分考慮的是電線的拉力強度。如果要拿161KV跟1.1KV,110V來比較電線粗細,事實上是不妥的,因為一個走電塔,一個走電桿,一個走家庭管線。他們的粗細考量重點是不一樣的。而在高壓傳送損失較低的情況下,選擇220V似乎是較好的選擇,但電壓越高,感電後死亡的機會越大,孰輕孰重,看個人囉!
回到正題,抽水馬達跟加壓馬達其實都是馬達,但控制方式以及輪葉不同。加壓馬達可不可以當抽水馬達,當然可以,但有必要嗎?那位水電師傅是不是半桶師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他是一位奸商,因為他賣的真的好貴啊!如果整晚走走停停,我想要考慮的是管路是否漏水?浮球長度拿捏是否正確,若因為水不穩擺動,那就拿捏一下兩個浮球的長度,但總歸該用抽水馬達就用抽水馬達,該用加壓馬達就用加壓馬達,他辦不到就叫他滾,水電工多得是。
直徑30公分的電纜非常罕見, 因為那是用在GCB與GIS裡面, 平常時間都是用SF6氣體包覆住, 所有的熱量都被SF6帶走, 因此就算我再怎麼接近電纜都不會被電到
如果仔細觀察161kv與345kv的電塔, 可以發現電塔每一相都不是由一條線所構成, 而是四條線, 而且看起來很細, 那是因為要把每一相的負載以四條電纜平均分攤, 而且更重要的是, 這些電纜都是裸線, 也就是沒有任何的絕緣保護, 因此要是哪個白癡不想活了, 可以試著爬上通電中的電塔, 一手抓著裸線, 一邊接觸電塔, 保證瞬間燒焦
至於目前台電在施工中的第六輸電線路, 就是把345kv與161kv電纜地下化, 有機會你可以在路邊看到, 你就會知道那種有絕緣包覆的電纜有多粗了, 而且就是因為電纜太粗太重, 為了防止因為電纜過重而使施工難度升高, 硬拉電纜而把電纜拉斷, 因此第六輸電線路的人孔蓋每20公尺就有一個, 沿路都是人孔蓋, 超好認的
至於越高壓是否越容易電死人, 其實還是要以電流做決定, 以我的經驗, 我在唸國中時在家裡工廠幫忙工作, 那時家中有一台機器的電壓是380v, 使用的電源開關還是老式的閘刀開關, 當時我要把電源關起來時隨手拿了一根竹片, 只是那根竹片剛好沾了潤滑油, 我一碰到閘刀開關馬上被電到, 左手臂整個垂下來, 左半身連動都動不了, 叫都叫不出聲音, 可是我還活下來了, 事後檢討, 首先, 該機器已經停下來了, 整個電路系統是處於無電流狀態, 第二, 我腳上還穿著安全鞋, 雖然安全鞋也沾了潤滑油, 但是有總比沒有好, 所以當我發生感電時, 流經我身體的電流其實非常小, 要是超過一安培, 我就死了
以前在海軍也聽過110v電死人的故事, 總之, 電路的對人體的安全性決定於電流, 而電流決定於負載與電壓, 所以在選購較高負載的電器產品時, 建議使用220v, 理論上安全性會比較高
如有任何高見, 歡迎回文, 在下很樂意與大家交換意見
至於是甚麼實務呢? 在下是在發電廠工作, 專門負責機械的維修, 從AC161kv到DC24V我都見過
不是把發電廠這個頭銜抬出來嚇人啦, 而是因為發現到許多在理論上或是法規上的東西, 到了實務上可就是另外一回事, 就像之前所說的, 理論上電壓越高電線不一定會越粗, 實際上設備廠家之所以會設計成使用高壓電必有其道理, 像我管的範圍有使用460V的馬達, 功率才0.1KW, 每一相的電纜直徑跟家用110V的室內配線一樣細, 也有我之前提到200kw的馬達, 一條電纜含絕緣在內的直徑就10公分
再算進開關箱與設備的距離吧, 0.1kw的馬達與開關箱之間的距離以ISO圖來看大約是100公尺, 200kw的馬達與開關箱之間的距離以ISO圖來看大約是600公尺, 有趣的是兩者的開關箱其實都在同一間配電室當中, 因此起始點可以視為相同, 差異只在於負載不同與距離不同, 線徑就差很多了
如果去除距離的問題, 只單就電壓與負載來看, 460v 200kw的馬達上面裝有220v的空間加熱器, 至於空間加熱器的功率我就記不得了, 我還得去看看, 不過以我記憶當中空間加熱器的電源線也沒粗到哪去, 絕對不會大於8平方
本廠的設計是由日本公司設計, 台灣公司監造, 蓋一座電廠花了150億, 商人將本求利, 能用細電線絕不用粗電線, 如果照教科書上的內容去設計與審核, 全世界的電廠簡直是拿白花花的銀子打水漂, 我也可以跟你講目前台灣某個電廠因為使用太細的電纜而導致訊號傳不過去的窘境, 一條電纜長度將近兩公里全部廢掉重接, 這就是設計公司與施工公司在施工時按照教科書上的標準去設計, 餘裕抓得太小的結果, 而且這家設計與施工的公司在國際間還是相當有來頭的
由於4.16kv與161kv距離各位的生活太遙遠了, 我也很難形容這些電纜的平方數, 因為全廠的電纜, 不管是110v到4.16kv都是包覆在電管以及電線架當中, 我看不到詳細的平方數, 而18.8kv與161kv因為是以SF6作為絕緣, 因此想看也看不到, 我也只能憑維修的記憶告訴各位電纜的平方數, 詳細的資料我還得趁維修拆解時才看得到, 因此在平方數的敘述上面難免有誤, 但是我非常確定的一點, 在本廠:
相同的電壓, 負載越大, 線徑越粗
不同的電壓, 線徑視負載而定
相同的負載, 距離越遠, 線徑越粗
歡迎各位先進繼續給予指教, 相互交流, 感謝
電纜結構包括絕緣及導體,一般在講的線徑指的是導體部份,不會去講包括絕緣體的線徑,如果真的有30公分的導體線徑,那可真是奇觀喔!另外,線徑跟電流大小有關,跟絕緣體當然也有關,但此時絕緣體的絕緣係數就不是主要考量,大部分考量的是絕緣體的耐熱係數。而絕緣體跟電壓大小有關,此時導體的導電係數就不是主要考量,像超高壓輸電線路,在導體中,很大的一部份是為了增加拉力強度,而不是為了傳輸的電流。所以在相同功率下,電壓越低,電流越大,線徑當然要越粗,但電壓越高,絕緣層會越重要,會用不同材質甚至特殊材質等等。
電塔上的多路電線,除了為傳輸較大電流外,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輸電線路的穩定,萬一斷了一組,還有另外一組可以用。為什麼輸電線路是裸線?一方面為了散熱,一方面為了減輕重量,至於超高壓地下化,其電纜這麼粗大部份都是為了絕緣而增加的。但他這麼粗不能講是導體的"線徑"。
輸電線路本來就是一門學問,跟配電線路著重的點不一樣,但電學的基礎是一樣的,在基礎中用"電壓越高,線徑越粗"來解釋為何要用粗的電線其實是不正確的,實務跟理論當然會有些差異,那是因為理論沒有加入實務上的各種客觀因素,但理論總是基礎,不能因為些許的差異就認定理論跟實務是不一樣的,像距離與線徑的關係,因為導體的導電係數及溫度係數問題,距離越遠,電線就會變成一個"負載",既然是負載就會吃電,因此距離遠,線徑會用的越粗,這是為了負載電流,因為電壓降越大,電流會越大。就是我剛剛說的,相同負載下,電壓越低,電流越大。實務上距離遠我們會說"電壓降"多少,所以電壓、電流、電阻間是不能分開的,但就負載來講,著重的點是不同的。這在理論上其實都有講到,並不是要等到實務上才會遇到!
1200A的電流其實不需要用到30CM線徑的電纜,之所以你看到用SF6氣體來做保護,我相信是為了那高壓而設計,當然,他也可以帶走導體的熱量,算一舉數得!但我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導體部份絕對不會有30公分這麼粗的。因為就電的"集膚效應"來說,做這麼粗的電纜是一種很不合效益的做法。除非是直流電,就不會有集膚效應問題了。
工廠是不是460V起跳?其實並非如此,在台灣,工廠大部份用電都是220V,但這不是絕對,端看工廠的特性,至於電纜,好像也沒人講三相四線式的電纜,注意看電纜皮,他有標示耐壓,線徑,線數。460v基本上應該在低壓的容許耐壓範圍內。但高壓就不一定囉!
至於161kv的輸電線路, 暫且不論高空裸線, 以本廠從變壓器至GIS這一段線路是以有包覆絕緣的電纜作為輸送, 長度大約200公尺, 剛剛看了一下是2000mm2, 但是每一相都只用一條電纜傳輸, 而這個變壓器所承受的負載是400MW, 而相同的變壓器有兩組, 同時送負載到GIS, 因此GIS內部導線等於是要承受兩組變壓器所送過來的負載, 很遺憾的是我看不見GIS內部結構, 所以也很難證明我所言是否屬實, 因此大家看看就好
至於18.8kv的GCB內部我是有見過, 不過那是因為短路被炸掉, 每一相GCB兩端的接點也是用單一條電纜直接連接, 每部發電機的負載是150MW, 有興趣的話可以反算一下要用多大的裸線
Kevin凱 wrote:
謝謝大大的說明!順便...(恕刪)
個人建議裝在1樓(若怕被偷則2樓),多年前我家的抽水馬達也是裝5樓(我家的水最少上4樓),但裝5樓的效果不太好,馬達也常掛了,後來就改到1樓。
這麼多年來,不知道馬達技術是否進步到裝5樓就有很好的抽水效果?但水電師父說,抽水馬達的效果要愈好,就是裝的離進水點愈近,我想這觀念應該沒有問題。
你家5樓就沒水上去了,馬達容易空轉易壞,加上水管本來就沒水,要抽水上去應該更難,抽滿水塔所需的時間和電費也就更可觀。
馬達現在好像都有防空燒的控制,但如果常抽不到水,它會抽一陣子然後停下,過陣子又抽,一直重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要求另裝個開關,萬一"停水多日"可先關掉,才不至讓它空轉,浪費電費,甚至燒壞。
水電師父的"專業"建議可以參考,但他們不見得會站在客戶的立場,水電費是客戶自付,將來維修費又可多賺(5樓的損壞率較1樓高),所以還是要自己全盤考慮的最好的方法,以上是個人安裝抽水馬達的經驗給你參考
,也祝你別像我這次遇到二光的水電
PS.
1.首次拉到5樓的電線和工錢也是一筆開銷,最好先談好全部費用再開工,免得水電工把費用東加西加的錢愈算愈多.
2.裝1樓水電說1/4HP的就夠了,後來裝2樓,我怕不夠力才要求裝1/2HP,若裝5樓會不會要更大($$),也要考慮.
3.逆止閥我不清楚,好不好用?還請其他網友回答.
內文搜尋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