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

分享~~Amazon購物分享 (自己也可以做平行輸入啦)~~

jingfu wrote:
好像是國際轉運和過海關比較麻煩一點而已,
再研究一下年底前怎麼買個nook平板進來。


我的Kindle DXG是直接從Amazon下單買回的,
到海關的時候,
快遞公司要求我傳真一張自用切結書給海關,
(網路上可找到填表範例)
之後很快就可收到。

買SONY prs-T1的時候(在其他商店),
是請代送公司寄回,
就沒有簽切結書。


--
剛同事收到他前一陣子在Amazon下單的kindle paperwhite,
他昨天也有傳真一份自用切結書,
今天就收到了。

aguro wrote:
我的Kindle D...(恕刪)

最近也想從amazon上買一隻sony手機回來
不知道有沒有直接運送到台灣或是有轉運公司可推薦的呢?
產品能否直送台灣,要看商品及所屬店鋪了

在Shipping & Delivery › Shipping Rates & Times › Global Shipping Rates›Shipping Rates to Asia & Pacific Islands
可以找到運費的部分,
假設可找到手機直送台灣的,也只能使用[Priority Courier Shipping]
費用為:每次運費29.99+每一商品$5.99/lb(美金)。

另外在Shipping & Delivery › International Shipping ›Search for Items Eligible for International Shipping
有介紹他們的國際配送頁面AmazonGlobal,
可直接去AmazonGlobal找商品(東西會少很多)。


代收送的話,
上網找 美國代送/代收 就有不少了,
可以先了解各家收貨、付款流程是否符合自己需求,
目前用過OneNow、Wocow,東西都順利收到。

cnn wrote:
收到了之前都找台灣的...(恕刪)


我之前找露天代購與最近剛剛用spearnet

價格都不算頂便宜

不過剛剛找到一家superusaexpress似乎是以貨運為主

但也有代收代買的服務

運費相當便宜,以我最近買的onkyo擴大機30.5公斤來說

spearnet要超過300美元

這家只要不到200美元

有人使用過嗎?

http://www.superusaexpress.com

chuangfj wrote:
請問像這樣http:...(恕刪)


只能說是Amazon自己賣的,
至於真品與否...
Amazon有保證,
有問題請直接找Amazon。

cnn wrote:
我之前找露天代購與最...(恕刪)


還沒用過,
之前有想買一些擴大機之類重量偏高的東西,
也有看到一些做海運的有加入代送的服務,
但似乎會有報關的問題要處理,
目前還沒使用過。

有用海運代送的網友請不吝發表心得,
謝謝。

白藍拖鞋 wrote:
這網友寫的教學也很不...(恕刪)

好文! 先標起來以後一個一個好好察看!
感謝分享!
蘇秦曰:「嗟乎!貧窮則父母不子,富貴則親戚畏懼,人生世上,勢位富貴,蓋可忽乎哉!」
前一陣子的新聞,
常購買低於3000元(或代購、代送報價低於3000元)物品的網友,
要注意囉~(購買物品已含關稅者可忽略)

財政部關務署預告訂定「郵包物品進出口通關辦法」(草案)
http://web.customs.gov.tw/ct.asp?xItem=66755&ctNode=4299

引用草案中,對大家影響最大的法條如下:


第十一條
自國外進口之郵包物品,自同一寄遞地,同一到達日寄交同一地址或同一收件人,在兩件以上者,合併計算完稅價格。
前項所稱同一到達日,指郵政機構加蓋郵戳於郵包發遞單上之日。

官方說明:
為避免郵包物品以化整為零方式取巧進口規避進口稅費,規範自國外同一寄遞地,同一到達日寄交同一地址或同一收件人之進口郵包物品,在兩件以上者,合併計算完稅價格,並依關稅法施行細則第六條規定訂定「同一到達日」之定義,以資明確並杜爭議。



第十二條
自同一寄遞地寄交同一地址或同一收件人之郵包物品,次數頻繁者,不適用本辦法關於免稅之規定。
前項所稱次數頻繁,指於三十日內郵寄物品二次以上或半年內郵寄物品六次以上。

官方說明:
為防止郵包物品藉化整為零方式取巧進口規避進口稅費,規範次數頻繁者不適用本辦法免稅之規定,並規定次數頻繁之認定標準為三十日內郵寄物品二次以上或半年內郵寄物品六次以上,俾利執行。


說實在的,有時候很難由下單日期控制寄達日,Amazon給的range都還挺大的,
所以常買免稅範圍內物品的網友,要注意點了。
  • 3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