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 你裝太小了
公共空間要一坪700W才夠, 房間其實400W都會涼, 不要用一坪500或550去統估房間和客廳, 結果都是房間很冷, 客廳不涼
很多人想省錢所以裝小台一點, 錯, 真要省錢可以搭配好一對多的來省錢, 以日立頂級來說, 搭一對多可以比1對1多台省2萬左右(以5台來說)省下的錢就能加大客廳的機子
以你的例子
50NB+28NB+28JB+28JB, 我算全部NB的機子錢, 約$132600
其實更好的配法是
108(71+22+22)+28主臥, 多少錢呢? 約$135100
如果要省到底
108(63+22+22+28), 多少錢? 約115800, 這3種配法都是整間用日立頂級變頻冷暖喔
好了, 以上是通例, 現要說你這台機子
只能說你的裝機師父沒有經驗, 依你的情況, 不應該用這台
這台50的比較特殊
1. 他是日例小窩卷式的上限, 等於出力已經一拜了, 所以銅管不能太長(耗損大, 如果你又拉個20米, 補冷媒又不確實, 那就不夠涼了)
2. 50剛好又是4分管的上限, 再往上就用5分管了, 所以銅管也是一拜, 只要安裝稍有過多彎曲, 就要大打折扣了
在壓縮機和銅管都一拜, 你銅管又拉長(大於10米)又裝客廳且容量偏小, 這.....怎麼弄阿
Antus wrote:
你這台機子本身是沒問...(恕刪)
樓主那邊的高度幾公分不曉得?
他已經將原本10P隔成目前的5~6P(詳細幾P不曉得)
室外機就幾乎在室內機的後面,(銅管長應該也沒5米)
以我自己也是精品級45NW的使用經驗來看待,那樣子室溫打不下來應該有某些問題存在。
頂級型用的壓縮機與精品級的不知有沒有很大差別?
(頂級型與前身精品型)機板邏輯控制不知有沒有大幅改變?(為了更省電或更靜音,犧牲了壓縮機原本該有的力量?)
===
以8/5夜晚時,天氣比較涼,我這邊外溫大概28~29度。
室內機好像是顯示30度或29度 我忘了~大概2~3小時,也能到達室內機顯示20度,房間最遠距離溫度計也21度~ 我這邊還算半頂樓的環境(頂樓,但用了蘭花網隔熱,但還是有些沒隔到,一樣會有熱負荷)。
像今天就很熱,室內機顯示31度,我桌子上面的溫度計都已經32.8左右,
如果讓它持續額定或高頻運轉,大概兩個多小時後可以到達23~24度左右。(我猜測啦^^)(今外溫可能又34~35了)
(房間角落,及冷風範圍內,還有室內機體上端,溫度會不相同。時間越久,全域溫度會越一致)
最近研究的想法是,譬如外溫35度(室外機後面,這溫度非陽光射到所測量),那麼大概有機會我的室溫可以到24度左右。
大概就是維持一定的降溫比例。(不曉得是不是機板邏輯控制?)
我這邊額定是1P分得750kcal。 樓主那邊分到的也是差不多kcal冷房效率。
(銅管大約九公尺,大概有5個接近90度的彎。轉彎確實影響到它原本該有的能力。)
雖說溫差有到達正常標準,但室溫降不下,就是有奇怪。(難道有什麼熱負荷嗎?他那邊也不是頂樓)
以那部50級的來說,室外機上面有水泥檯,可能疑似會影響?
(如果是我 我會在運轉前後 拿根溫度計測一下室外機後面的空間是否溫度差不多?)
因也是受限於相片,室外機的位置如果是整個建築物的"凹"型環境,不知會不會影響散熱?
室內機的正前上緣有個木作天花板,感覺也是怪怪的?
倘若都不是安裝及環境的問題,那就是機子的問題。
===
溫差有13~14度,風量也夠的狀態下,為什麼室溫就是降不下?疑惑~?
===
補:
嗯,謝謝你,我會再研究一下環境的差別。
如果客廳與房間都是6坪,而且也都沒開門,落地窗,窗戶的數量也都一樣,電視,電腦的量也都一樣,人員數也一樣,門縫也是一樣的大小,幾乎就是一模一樣的環境,只是一個叫客廳,一個叫房間,真的還是有很大差別?
以相片感覺看來,就已經隔成一密閉空間了,就是有三個門縫會將冷氣流失掉。
(落地窗那邊會流失多少不曉得),那走廊的空間應該也列入5~6坪的總空間之中了吧?
Mirage-Ulysses wrote:
樓主那邊的高度幾公分...(恕刪)
如果持續進出風都有13度的溫差, 而溫度下不去, 大概就是裝太小了
M大裝在房間是OK的, 且又有750KCal/P 的冷度, 幾乎有850w/p了, 就算銅管每10米損耗5%, 每個90度彎損耗2%, 打個85折5KW都還有4.25KW的能力, 換算每坪都有600W/P 以上, 以房間來說, 非常夠
一般人算客廳都沒算走道, 玄關, 甚至客浴空間, 要算應該把所有冷氣會流到的空間都要算
本來10坪, 拉上廚房變5-6坪, 我認為還是應該算10坪
要省錢, 要用1對多的, 不是用4分管的5KW冷氣去硬拼10坪空間
看能不能像另一個版友爭取補差價換63或71的, 10坪要71比較合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