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 wrote:
1.讓冷氣的製冷力跟坪數相對應使冷氣能時常走在EER最高值,讓每度電能發揮其最大效益
2.讓冷氣能時常走在最低耗電的情況,但EER非本機的最高值,希望讓最後的總電費能最低
...(恕刪)
選冷氣主要的幾個方向
1. 最大能力(或額定能力) 要能處理的掉空間的冷負荷:才能順利降溫到想要的"溫度差"
2. 最小能力要能小於這空間最不需要冷氣時的冷負荷(ex. 半夜外面很冷時) :才不會頻繁停機重開
3. 各頻段的EER皆高的話,最實用,其他退而求其次
接下來詳細講
1 + 2 =所謂的變頻範圍要夠
但是 3 形成一種變數
例如這空間需要一小時2.0kw的能力降溫,
若你冷氣可以跑4.0kw,代表什麼?代表你可以不到半小時就衝到目標的低溫
但這樣一定好嗎?
若你冷氣的最佳EER在 2.5kw (ex.EER 6), 而4.0kw時的EER非常難看ex.EER 3
那機器的程式寫法,可能就會儘量避開使用4.0kw,來達到省電的目的 (省電= 效率)
(ex. 除非偵測到2.5kw的出力無法降溫了, or 使用者按下強冷.....)
同樣的
在最小能力時:日立各台小頓數的都有標示1.0kw時的EER, 大都還不差
例如 1.0kw EER:5 , 耗電 200W
現在的一個問題是,若機器的程式其實有寫,在滿足某些特定條件下,可以跑比200W還低的耗電量
那麼也許是:
0.8kw 180W , EER 4.44
0.6kw 160w , EER 3.75
0.4kw 130w , EER 3.07
0.2kw 100w , EER 2
那麼,你用100W 只運轉出 0.2kw 的低效率,其實非常不划算,大部分狀況下機器會避開使用這檔位
以達到省電的目的
現在就是兩個爭議點:
1. 1.0kw vs 0.2kw 誰會比較恆溫? 當然是0.2kw
但是用到的機會大嗎?(0.2kw幾乎快等於沒有冷氣輸出了,也代表外面溫度很低,或你房屋保溫性太好)
若0.2kw 仍保有高EER (ex. EER 5 ),那沒有人會反對使用
2. 日立只標示1.0kw的EER , 再往下他不標 ,說不定他下去的EER仍然很高?
以商人的考量來說,若下去超低頻的EER還很高,我一定拿來大打廣告,幹嘛故意不告訴消費者?
所以可否推想超低頻EER基本上不會太漂亮
====================
回到你的問題 22SYT
個人覺得是個浪費錢的選擇
1. EER 很高很爽沒錯,但是有意義很大嗎?
你買汽車會很在意油耗 (燃油效率)
可你買機車會嗎?
這麼小頓數的機器,你買36000一台EER 6.88,跟你買其他台的 EER 5.2,
在額定能力2.0kw來說耗電
22SYT 2.0kw / 6.88 = 290w
20NF 2.0kw / 5.2 = 380w
在恆溫期假設還需要1.0kw持續開著
22SYT 1.0kw / 6.88 = 145w
20NF 1.0kw / 5.2 = 190w
降溫期也許一兩個小時,或者白天外面熱時,每小時差90W
(降溫期若需要用到更大的能力, 20NF反而EER比22syt要高 4.5v s 4.2)
但整夜恆溫期也許晚上八點到隔天早上五點,每小時差45W 共9小時
所以一整夜開下來差距 0.045 x 9 = 0.4 度電 約等於 1.2元
兩台機器價差:27000 vs 36000 = 9000
一樣假設一年開5 個月 = 150天 x 1.2 元 = 180元
9000 ÷ 180元 = 50年
(若加上額定能力的使用時間,也不會縮短多少)
(更何況很多時候。裝22syt這種機器這麼小的空間,其實1.0kw不夠低,都會停機,停機就不用比EER,因為大家都一樣只剩送風)
買高EER是為了省錢省電
顯然,22SYT 完全不再我推薦的範圍內
我不是日立派來的,我不會一昧的吹捧日立多厲害
我只是一樣以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選擇產品
以數據上來看,我分享我的看法~
om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