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請教 電漿殺菌的殺菌效果?


usice wrote:
樓主是看到大金的閃...(恕刪)


建議日規大金雙閃流機種,閃流是舊款的兩倍,旗艦款才有,兩款我都有!
杰德爾 wrote:
應該說有寫會產生多少...(恕刪)


日本傳染病學會同時期(2012年11月20日)發行的《傳染病學雜誌》上刊登的一篇論文,進一步加重了人們對於電漿離子效果的懷疑。這篇有著「第86屆日本傳染病學會總會學術演講會主席推薦論文」頭銜的論文,出自國立醫療機構仙台醫療中心臨床研究部病因研究室長、兼病毒中心主任、臨床檢查科長、國際合作室長西村秀一之手。西村通過實驗發現,〔1〕在生活空間內,電漿離子基本不具備殺菌效果,〔2〕在極小空間的瓊脂培養基上,對於特定細菌具有殺菌作用。但該作用〔3〕完全可以解釋為臭氧的殺菌效果。在這項實驗中,西村還把目標對準了與電漿離子齊名的離子類物質——這就是松下的「Nanoe」……
blackwind00746 wrote:
日本傳染病學會同時期...(恕刪)


夏普雖然做出了反省,表示「給消費者留下了與空氣凈化器相比,吸塵器使用時間不長,就能夠清潔室內空氣的錯誤印象」,但也強調「消費者廳的判斷並不是否定電漿離子的作用」。然而,消費者廳措施命令的文件中明確表示,「並不存在把室內空氣中漂浮的源自螨蟲的過敏原分解為非過敏原或去除的作用」。消費者廳雖然以「內部消息不能透露」為由,沒有介紹檢測評價的詳細情況,但明確解釋說「從科學角度判斷不具有這些功能」。
按照夏普的說法,分解病毒和細菌表面蛋白質的作用來自電漿離子。雖然範圍僅限於吸塵器,但從國家機構作出「沒有該功能」的判斷來看,在否定離子類物質效果的一派眼中,這一判斷無疑是否定了電漿離子的效果。
blackwind00746 wrote:
夏普雖然做出了反省,(恕刪)



對於否定派提出的種種疑問,夏普和松下信心十足地表示「完全可以反駁」。

首先,對於與病毒和細菌接觸的機率的問題,夏普PCI及LED照明事業推進本部電漿離子機器事業部第三技術部部長西川和男回答說:「通過提高電漿離子的濃度,離子與細菌等的接觸機率就會增加。以10平方米使用的空氣凈化器為例,提高濃度厚後,當空氣凈化器置於房間角落時,房間正中的濃度達到了2.5萬個/cm3,而過去僅為7000個/cm3」。

而且,夏普和松下都在模仿實際使用的大空間中進行了試驗。例如,松下委託中國武漢大學醫學院病毒研究所,在大約30m3的空間中放置2種附著有A型流感病毒的試料,使用2台Nanoe發生器進行了12個小時的運轉實驗。結果顯示,Nanoe發生器開啟與關閉(僅送風)時相比,兩種試料上的流感病毒都減少了99%以上。

對於安全性,夏普的主張如下:「我們分兩個階段確認了安全性。首先,在開發中確認發生的離子是自然界存在的離子,避免了氮氧化物和硝酸離子等有害物質的發生。其次,確認氧化分解的原理是奪取細菌等的表面蛋白質中的氫分子,不同於放射線等方式,不會侵入人體,從而造成對DNA的損傷」(西川)。

松下的回答則是:「我們分別委託日本生物活性研究中心對染色體受到的影響、委託生活科學研究所對呼吸器官的影響進行了檢測,這些外部試驗機構得出的結論是產品不存在任何問題。有研究表明,起到氧化分解作用的OH基在人體內也可合成,具有抑制病毒和細菌的效果。因此對人體而言並非異物。而且,Nanoe的發生量雖然能夠抑制病毒和細菌,但對人體來說數量還是微不足道的」(須田)。

氧化分解的「機理不同」

對於殺菌作用可能來自臭氧的質疑,兩家公司也以「分解機理不同」做出了反駁。「電漿離子和臭氧雖然都與細菌等發生氧化反應,但氧化分解的原理不同。臭氧是讓病毒和細菌表面的蛋白質和脂肪中的氧成分氧化,從而達到滅活或殺菌的效果。所以在滅活或殺菌之後,病毒和細菌的形狀不變。而電漿離子的氧化是從病毒和細菌表面的蛋白質上奪取氫分子,病毒和細菌會發生變形」
無限重生 wrote:
對於否定派提出的種種...(恕刪)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中、大型醫院採用?
blackwind00746 wrote:
不知道現在有沒有中、...(恕刪)

日本是有使用在電車,醫院。

還在汽車、列車、商場、醫院等多個領域及空間中都有使用。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