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家庭壁掛式的熱泵熱水器,對於消費者來說多了哪些便利性?

cinnamon coffee wrote:
自來水過了水表就要...(恕刪)


而 熱泵 在夜間和 太陽能一樣,有其限制存在! 二者取其輕! 所以才會考慮大水箱呀! 而加熱之後的問題! 應該是考慮 熱喪失 而不是要加熱到 9x 度的問題吧! 因為儲水溫度太低(25~45度)我想基本上沒人用這低的水溫吧! 就像我之前提的,以基本的「應用」來看 50 度的 COP 值比較佳的! 若是用於養殖業的話,那 退伍軍人症 就沒差異了! 並且 退伍軍人症 通常都是要開放式的水箱! 熱泵都是閉密型的,所以要說和這樣有正相關還不如說很多人家用用的插電式保溫瓶那一種更加危險。為了方便就選擇恆溫在 4X ~5X 度! 這樣的情況反而更常見了!

熱泵再大的主機能力若是水桶太小,用水量大! 也趕不上需求! 就又要回到 LPG 來協助加熱! 那就何不一開始就用 LPG 的呢? 就像你說的 潛熱收回型的 (淘寶不少好貨可以買,台灣真的是太貴了)。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禮誠工作室 wrote:
而 熱泵 在夜間和 太陽能一樣,有其限制存在! 二者取其輕! 所以才會考慮大水箱呀!

熱泵只要室溫在5~45度都能製造熱水,太陽能卻是有太陽才有加熱,有搶時(有陽光的時間)、搶量(在有陽光的時間,做足沒陽光時需要的熱水,不然就得依靠輔助加熱)的問題,曬月娘時甚是變成散熱裝置,熱泵可沒這些問題啊!
禮誠工作室 wrote:
並且 退伍軍人症 通常都是要開放式的水箱! 熱泵都是閉密型的

商用熱泵有開放式的水箱
禮誠工作室 wrote:
熱泵再大的主機能力若是水桶太小,用水量大! 也趕不上需求! 就又要回到 LPG 來協助加熱! 那就何不一開始就用 LPG 的呢? 就像你說的 潛熱收回型的 (淘寶不少好貨可以買,台灣真的是太貴了)。

台灣品牌的熱泵,5KW的加熱能力,可以做到達100L/h的供水量,7KW的加熱能力,也可以做到達150L/h的供水量
日本2~4人使用的4.5KW熱泵,195公升的90度熱水,換算成65度熱水,300公升也差不多了

潛熱回收的瓦斯熱水器,要有天然瓦斯才值得,用桶裝瓦斯的話,還不如用熱泵
cinnamon coffee wrote:
熱泵只要室溫在5~45...(恕刪)


你還是不明白我指的 效率 的問題! 我之前一直有提到! 環境溫度呀!

秋、冬 季最常見的情況是! 白天可能還有 18 ~ 20 度! 入夜之後!就立即掉個 5 ~ 10 度以上! 若是同樣的 設備 要選擇在 「低溫」去做熱轉移 還是在 「較高溫」去做熱轉移其 cop 會比較好呢? 若是 後者 ,那這樣 大功率、高溫 式的熱泵就非首選了! 反而重要的是 大水桶 在 cop 最佳的時候,將熱能進行轉移到水中! 所以我說 熱泵 和 太陽能 有這樣的「限制」是這意思!

當然若是你家住在 溫泉區 不分四季、白天夜晚都是同樣的好 環境溫度 之下,那當然是沒有問題呀! 只是.... 那乾脆去泡溫泉不是更爽..... 好想去泡溫泉哦...

潛熱回收的瓦斯熱水器,要有天然瓦斯才值得,在台灣買一台可以在淘寶買一再送一再加送一堆贈品還有剩呢! 唉.... 真不知台灣在貴什麼...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禮誠工作室 wrote:
秋、冬 季最常見的情況是! 白天可能還有 18 ~ 20 度! 入夜之後!就立即掉個 5 ~ 10 度以上! 若是同樣的 設備 要選擇在 「低溫」去做熱轉移 還是在 「較高溫」去做熱轉移其 cop 會比較好呢? 若是 後者 ,那這樣 大功率、高溫 式的熱泵就非首選了! 反而重要的是 大水桶 在 cop 最佳的時候,將熱能進行轉移到水中! 所以我說 熱泵 和 太陽能 有這樣的「限制」是這意思!

水桶不是愈大愈好,大過頭無法配合加熱能力,反而造成COP往下掉

你一直提到室溫是冰的,但有沒有想到,水塔來的水也是冰的?濕球溫度6度的環境,R410都還可以做到COP2.X~3的加熱能力,不用擔心能力問題

cinnamon coffee wrote:
水桶不是愈大愈好,...(恕刪)


環境溫度 高 和 低 對於 COP 不是正相關嗎? 當然不是愈大愈好呀! 所以用戶應該要估算一下平常的熱水使用量再乘上一個預備做為保險值! 而且相對的 大水桶 ,勢必比 小水桶 在 環境溫度不良 來取熱好多了不是嗎!

在 環境 6 (晚上)度可以做到 COP 2.X ~ 3 ,那為何不在 環境 1X (白天)度時, COP 在 3 以上把熱水做好? 除非配了一個保溫能力很差的水桶?

可能是我的語文能力有問題,讓你不明白我說明這一個 簡單的事實 吧!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禮誠工作室 wrote:
環境溫度 高 和 ...(恕刪)

效率不能只看單邊,室外溫度會影響COP,循環式加熱的進水溫度也會



cinnamon coffee wrote:
效率不能只看單邊,...(恕刪)


同意呀! 既然如此! 在 白天 水塔 的水溫也是比 晚上 高些呀!
所以還是應該在 環境溫度好 的情況之下,去做熱轉移,不是比較好嗎?
而且熱泵的重點在於 鰭片 的吸熱! 若是熱源不夠(環境溫度低),再好的冷媒也沒用不是嗎! 就像 CO2 在 -37 的俄羅斯一樣沒啥鳥用! 在 中東 可能 COP 值可以破到 7 ~ 8 以上吧!

我之前有提到是 同一機子 ,就算是 積層式 的也是同樣的效果! 水桶應該達一定的比例! 在較好的 環境溫度下進行熱轉移!

而 積層式 和 整桶式 ! 在消費者可以購買到的價格! 水垢問題! 整體的 C/P 值是否足夠產生那一個差異存在啦!

就像大家都知道 特斯拉 既好用又屌! 但是若是今天家中沒辦法裝一個充電柱必需要到固定點去充電! 和買 「豐田 TOYOTA」 的油電混合款,雖然沒有 特斯拉 的好,但是相對一般的更省能一些!


=============================================

好慘哦! 叫別名居然被 管妹 刪文警告呢! 看來應該要去 告一下 GOOGLE 才是!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cinnamon coffee wrote:
效率不能只看單邊,...(恕刪)


所以按你說的! 若是積層式的 冷水進水口,一直保持在 15 度,其 COP 值永遠在 5 ~ 6 以上是嗎? 這... 不是很合理的推算法吧!

這個應該要看該機組真的的測試報告吧! 而目前剛 GOOGLE 到的,沒有相關的測試報告


我算不出其 COP 值到底有多少?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禮誠工作室 wrote:
這個應該要看該機組真的的測試報告吧! 而目前剛 GOOGLE 到的,沒有相關的測試報告
我算不出其 COP 值到底有多少?

性能系數(W/W)就是COP,那是數字就是它的額定性能

它沒明確寫冬季加熱能力或冬季的性能係數,也就是CNS15466的規範,環境乾球溫度7度,濕球溫度6度,初始水溫9度,終止水溫55度的值

推測是3與2.75

像這個就是有寫清楚的



這台日本機,就很明確算得出來,額定cop是5,冬季只剩下3


cinnamon coffee wrote:
性能系數(W/W)...(恕刪)


之前提供的資料,在註明 2 就有寫了! 第 2 份日本的那一份不知是用什麼的冷媒! (google 才知 r744 是 co2 呀! 難怪效果那樣強大呀!)

若是如此,我找到二份是工研院出來的報告! 看來 整桶式 的也沒有那麼不堪呀!




傻綠班的鴿 8:17 ━━━━━━━━●━━━ 14:50 ⇆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ㅤ↻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