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mei_862 wrote:
其實我會想買這台Air...(恕刪)
※目前發現幾個缺點:
1.開機預熱比想像中的久,在還沒預熱完畢前,所偵測到的數字都是非常不準不準的。
(除非不打算關機了)
2.PM2.5 "常"不準(不準的原因後面會講)
買之後做了功課才知道開機預熱的感應器是半導體感測器(好像也是普遍比較不推薦的)
這一台當然也不例外也是屬於半導體感測的。
※說明:
通常要檢測相關數據,需要讓外部空氣進入主機內,氣流通過內部感應晶片檢測後在流出。
氣流的走法有主動和被動,主動式靠風扇吸入後排出,被動就是靠產品本身設計的對流孔。
這台本身無風扇,屬於被動式感測,但對流孔設計的位置非常奇怪,請看該機器的側面圖:

側面縫隙很小對吧? 不像有些感測器直接有線性風口設計。
下面是把前蓋打開後的圖:

只有兩個長方形孔,中間那個正方形的是感測器位置,前蓋裝上時是密合的,這看起來自然進氣的效果太弱了吧~
※PM2.5 的部分:
在一個空氣比較不對流的環境中(不一定是密閉空間),或是馬路上無風狀態,偵測到的 PM2.5 數字幾乎是不能參考的。
我自己嘗試過把電風扇吹向檢測器,pm2.5數值很快有明顯的跳動,數據也比較正確點了。
※CO2 的部分:
這台CO2的數字我是覺得可以參考的
CO2 的數字更新速度算即時
在人多密閉空間內, CO2 數據馬上明顯的拉高(測試方式是我在移動式攜帶)
※結論:
撇開晶片的準確度來說,開孔位置是怪怪的。
應該適合當作固定式場所的偵測器,且該場所的對流要好(這好像就是戶外馬路上了 點點點)
若還有選擇的機會,我應該會選擇 PM2.5 和 CO2分開的機器,而且氣流孔真的要設計好一點
(PM2.5 偵測對岸也不少便宜又準的)
或是有一款接近萬元的綜合型偵測或是手持化學感應了(不過價位都要破萬了)
順便附上擷取自官方的清潔圖片:

usice wrote:
我也來分享一下 Acer...(恕刪)
我也買了這台Acer Air Monitor
我是讓它一直開著,反正也就5V 1A的耗電
覺得CO2的部份 應該具有參考價值
PM2.5 PM10的部份 在空氣對流的狀況下數值才會準確一點
在密閉空間,這個被動式的PM2.5 PM10就...
我同意您的看法與測試後的結論
另外,跟德國Testo 608-H1 與 瑞士的 Skywatch Windoo 以及 美國的WeatherFlow 等氣候手持偵測裝置比較起來
它(Acer Air Monitor)的溫度感測在很冷的冬天,溫度低於17度的時候誤差蠻大,不是很準。在溫度大於18度的時候會準一些。
我這幾天在想 是不是要在對岸買個G10 或 G5系列來玩玩,可是找不到合適的MCU
他的感測器是用日本神榮的PPD42
有maker自製轉換板,能夠轉成目前美國、歐盟、中研院、EdiGreen通用 較多人用的 攀藤PMS感測器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09.2.0.0.4e962e8dzkVg6b&id=577591450939&_u=2cht7mea3d9
置換後還不錯,就接軌EdiGreen空氣盒子數值,準確度大大提升
他的 eCO2 與 TVOC 偵測是用 MEMS 晶片,雖然反應會頓一點,但不錯了
他的溫溼度感測晶片是用 SHT 20,這顆Sensor的原始數值準確定應該會不錯的,
不過有被宏碁軟體程式校正過數值,我的那台有被校正-6度,然後濕度偏高,被宏碁軟體程式校正到... OO又XX
唯一缺點就是價格比較貴,價格比較貴應該是貴在 "終端資料儲存伺服器服務"上
可是我現在那台Acer Air Monitor連不上WIFI,無法更新WIFI版的韌體
現在變成藍芽連線的單機版
失去買那麼貴的意義 (伺服器不就是資料儲存而賣貴的價值所在嗎)
結論:這台還是有救。神榮PPD42可以換成攀藤PMS感測器
要讓它比較準確在PM2.5、PM10、eCO2、TVOC的數值,每次接上電源或重新開機後,請等待至少12~15分鐘左右,再看手機APP的數值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