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azyrace wrote:分開包 有點太耗工....(恕刪) 細的是膨脹後的 "低壓液管"經過室內機吸熱後,冷媒蒸發為氣態~如果沒有過度蒸發的現象(過熱度)其實影響不大~室內機出來後就是 "低壓氣管"液管跟氣管,在一個循環中,理論上保持的壓力跟溫度是一樣的~所以家用冷氣的配管長度,即使兩管包一起,差異性並不會很大~只有沒包,才會有明顯差異~當冷媒有過熱度太高的時候,就得考慮系統的循環度是否有問題了...
crazyrace wrote:買了兩年左右大金冷氣...(恕刪) 我也是上個月自己包和你一樣,請裝冷氣的來包.他們都不接,說工錢難賺(買新冷氣.沒換管)但後來冷氣的給我材料,叫我自己包(免費)但他是給我大小2個管..分開包
crazyrace wrote:前面有大大說,似乎差...(恕刪) 裝冷氣的說他們幫別人包也是2根包在一起(因為他們比較省工)但也有說最好是2個分開包他拿給我就是有分大小2個管.我就分開包第一層就是你圖片中的包溫材質在用束線先把泡棉束緊第二層在用白色塑膠布包緊,這層的做用應該是防水氣和多一層保護吧最後在用膠帶把塑膠布固定起來
處理好冷氣,卻引來漏水!!釘縫那麼大,一定漏水,當初固定實時,一定要想好怎麼引水路,不然一定會漏水。樓主這下要趕快處理,不然颱風季到就知道了。另外用這白布,過幾2年後也會受紫外線而老化,這做法也只能擋一時。
紅色圈圈可以去找相對應的通常就是2分3分4分。甚至5分。(但我不確定是要盡量跟銅管密合才對?或是要留下1.5~2mm的間隙才正確?我觀察銅管原始白色保溫層跟銅管似乎有1.5mm間隙,猜想這是應該要留?) (因有時白色膠帶纏住原始白色保溫層之後會產生水珠,應該就是將這層間隙壓住了,導致銅管跟原始白色保溫層接觸到?所以會產生水珠?這是猜的不一定正確)也可以買這種事先已經割好的,如樓上大大所說用強力膠黏合。黏合後細心一點的或許還可以用白色膠帶把兩根管子纏在一起,但也別纏太緊,免得容易有水珠!這種黑色保溫管防紫外線應該就比白色的好上許多了。(黑色外面又包一曾類似鋁箔的會不會更耐不曉得,或許美觀部份大於實用部份)再套上一層排水管保護,用到機子壞掉應該都不用再煩惱保溫層脆化的問題!(排水管剪開,套上銅管,束線束緊,防紫外線,再考量一下雨水流進去及流出,喬一下完美角度。)(但如果用上面黑色保溫管包了,應該也是很耐的,比白色保溫管耐多了,但壽命是幾年也不曉得。或許就不用再用排水管來保護)以樓主橫的這一段 當初安裝時要是能穿越 PVC管 現今就不用因為這事而困擾。嗯,若要自行DIY請確定一切都在很安全狀態下施工,有任何一點點風險或危險性,還是等夏天過後再請師傅去重新包覆!那時師傅就比較空閒! 我是講真的,一點點危險都不要自己去弄!
crazyrace wrote:前面有大大說,似乎差...(恕刪) 撇開專業部分不談~小弟本身自認十分不專業~不過基於理論~冷凍空調 4 大元件系統圖,是入行基本~莫里爾曲線圖是熱力學基本~(純粹討論顯熱潛熱跟相態變化的關係)將 "壓縮機" "冷凝器" "膨脹閥" "蒸發器" 這 4 大元件套入莫里爾曲線圖~可否請那些所謂自認專業人士說明一下,我們一般冷氣配管,屬於哪部分?其中的變化是?---------------------------------------------我們一般分離式冷氣所配的銅管,大部分全都屬於 "蒸發器" 段因為經過 "膨脹閥" 後都是液氣共存,理論上此區塊應為等溫等壓蒸發器這段的變化,理論上都是 "相態變化",純粹是由液態吸熱轉變為氣態~剩下的就不多說...只強調重點~既然此區塊為 "等溫等壓" 的 "相態變化"我們一般配的銅管,即使是粗細兩條包覆一起,影響很大嗎?只有包與不包才有極大差異性...分開包除了費工,在實際的曲線圖上,差異是很小的...-------------------------------------------------專業?...不專業?千萬別被外行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