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電:1KW x 24h = 24度/日 ,24 x 153日 x 5元 x 20年 = 367,200元
太陽能 : (24/1.9)x 20萬 = 252.6萬
不知這樣有沒有算錯?怎麼會差這麼多?
另外風力發電的部分,我住的社區正好有裝,可是要達到它的額定輸出,需要6級風,但是實際上並不常吹這樣的風(淡水的年均風速還不及風力發電的最低建議值4m/s),另一方面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轉動時風切噪音還有低頻振動,以致於為了部分住戶的安寧,變成夜晚不能開,不然一轉起來他們無法睡覺,導致月發電量僅約500元(4KWX5支)。
還有太陽能發電雖然是綠色的,但它的材料的製造過程所耗的電,卻高於它使用壽命所發的電,且還產生大量污染物,不是說不要發展這項能源,個人以為,現階段比較適合由政府投入經費研究,而不適合商業大量使用。
orion_t66 wrote:
關於太陽能發電,搜尋「台灣太陽能設計用標準日射量之研究」,會有一些文章分析台灣不同地區利用太陽能的可行性,根據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64 期"台灣太陽能設計用標準日射量之研究,103~118 頁,2008 年6月):"以我居住的淡水來看,北部地區年平均日射量約為9,630kJ/m2day,換算發電量為每天每kW裝置容量可發電1.9度(1.9kWh/kW/day)。"目前台灣的裝置成本,每1KW太陽能發電,約需20-30萬(含所有的裝置),假設想弄個太陽能給公設的1KW冷氣用,1小時用1度電,每度用5元算,每年5月至9月共153天,每天開24小時,使用20年的電費差異:
市電:1KW x 24h = 24度/日 ,24 x 153日 x 5元 x 20年 = 367,200元
太陽能 : (24/1.9)x 20萬 = 252.6萬
不知這樣有沒有算錯?怎麼會差這麼多?(恕刪)
關於太陽能發電系統的發電量算法是這樣的.
裝置容量*平均日射量*30天*12個月 = 一年的發電量
以你提供的淡水數據來看(單位省略)
1*1.9*30*12 = 684 KWH (淡水區域一年可發的電)
當然若裝置容量越大,發電量越大.
假設現在躉售的電價為$10好了
684*10= $ 6840 (把一年內發的電全部賣給台電)
發電20年
$6840*20年= $136,800
關於裝置成本
在2010年時,政府公開招標的太陽光電公共工程中,大約的行情是每1KW太陽能發電,約13~14萬.
現在....有關注產業動態的話.

唉...能源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