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

『2011年SYT看法更新』日立原裝系列28SYT安裝過程與心得整理

omio wrote:
店家其實是沒意見的,...(恕刪)

嗯嗯..我也想知在夏天的效果.請樓主再分享給大家..感恩~~~
R22的聽說尺寸不同,不可能通用的??
這是錯誤的
最大差異只差喇吧頭擴管的大小不同
也就是樓主所敘述的 銅管突出尺寸 而已

那能否請問
如果店家是使用R22擴管器
要看到怎樣的修正方式,就能確認一樣能符合R410的需求?
就可以放心了
謝謝~
有沒有發現一個怪異的地方
有這個牌子嗎?
HITACIH ???




以後真的不用指名要“日本住友”的銅管了
95%是假的


如圖可共用擴管器
第1張日立
第2張大金

omio wrote:
要看到怎樣的修正方式,就能確認一樣能符合R410的需求?

那就要看師傅的功力了

omio wrote:
關於冷氣管槽,如果會被日光直曬,建議不要只是有無粘性膠帶的保護,沒幾年就會”脆狗狗”,窮人的作法是洗衣機排水管剪開套上,要壞先壞這層塑膠管


小弟有更好的辦法,去買冷凍空調用包覆泡棉,能撐更久,更便宜





這樣2台約8M包下來大約一張電影票而已
omio wrote:
先分享應該很簡單的EER自己推算
28SYT:EER:6~3.9
能力 2.8 ( EER 6 ) 1.0~3.9kw
所以出力1.0~2.8KW時,EER都是6, 耗電量= 1000 / 6 ~ 2800 / 6 = 167W~466W
再上去後開始掉EER
出力最大3.9KW時, EER 3.9,耗電量 3900 / 3.9 = 1000W

40SYT:EER 4.88 (5~3.20)
出力 4.0 (1.0~5.0)
先不管4.88和5之間的小差距
出力1.0~4.0KW時,EER當做都是5,耗電量= 1000/5~4000/5 = 200W~800W
1.0~2.8KW出力時的耗電量為 1000/5 ~ 2800/ 5 = 200W~560W
3.9KW出力時的耗電量為 3900 / 4.88 =799W
兩台機器的耗電交會點在 28SYT的EER值降到4.88左右時的冷卻能力值,假設在3.4KW

...(恕刪)


您爬文很強,資料收集很多
像您這樣做功課,花得省吹得爽是應得的。
第一次監工雖然不太滿意,但第二次就弄到滿意很難得。
監工很難的,要資深內行的人才能辦得好,一般人不要想要監工,
監到也不一定要求得了工人,要求不了等於一切免談,後面的收拾費時費力就是累。

提醒一下"kw"和"Kcal"不要混淆囉!,如引用中部分紅數字之處。
3.9kW不是3900Kcal喔!
日立的1kW=880Kcal, 大金似乎是用860Kcal。
所以,28SYT是3.9kW=3432Kcal,
3432這是我們估算的,日立並沒有在手冊和型錄中揭露這個數字,連銘版上也沒有。

這個混淆是日立自己造成的,他的銘版就弄錯了,寫了一個大大的「E.E.R.值」。他的規格審核人員犯錯了。


EER和COP也不一樣喔!二者的計算公式不一樣。
細節就不講了,重點是COP值=kW/kW,依銘板來套入計算,
最小能力是 COP6.0=1.00/0.167=5.988(四捨五入)
上限能力 COP 3.9= 3.90/1.000=3.90。
是這樣算出來的,不過,這些都是實驗室的理想值啦

結論:
為什麼40SYT會貴一大截? 貴在它的「技術力」
它的額定不是4000KCAL,爬文要小心喔不要被型號拐去,它的額定是3550Kcal. COP值高達4.88
而28SYT的上限是3432Kcal, COP值已經降到3.9去了。

COP值相差0.98 要多花1.5萬元以上,值不值得看大家自己的取捨了。
坪數大的時候,在正夏天吹起來,效果有差。
除非能像樓主這樣肯定「涼」就好!(基本上配上一支電扇,過得去的啦!)

最後,再提醒一下,變頻冷氣的上限能力大約都只有50-60分鐘而已喔!
之後,會回到額定能力稍高一點的位置。
反應在出風口的表現是,出風温度會提昇個幾度,房間的温度就更不會下降囉!

和您分享,沒有找碴的意思蛤~
legend9735 wrote:
您爬文很強,資料收集...(恕刪)

謝謝L兄指導~~
我很多資料都是從你的討論串學習到的,獲益匪淺~~
會選這台,也是因為爬到你的文~~天天受到你超低耗電的小惡魔招喚

關於冷卻能力3.9kw 和 EER值,我都不是用kcal去計算 (基本上我完全不理kcal這個東西)
算出來的耗電剛好都符合日立公布的規格耗電 167w~1000W
不過我的認知可能太粗淺,現在去爬文研究一下
等等有錯誤的地方再更正~~

omio


==========爬文資料整理區===========

爬文到一些資料:
原本的說法:
性能係數(COP)=冷卻能力(W) / 冷卻消耗電功率(W)=1.163 x EER
. 冷氣能力Kcal/hr
EER能源效率值 = -----------------------
輸入電功率W

冷氣能力KW
COP性能係數 = ----------------------
輸入電功率KW

經濟部能源局:http://www.moeaboe.gov.tw/PublicService/Question/PSQMain.aspx?PageId=gas_2

目前我國國家標準已修正和國際標準一致,製冷能力用kW表示,1kW=860kcal/h
用BTU/h表示者計算出來的EER值(BTU/h-W),約為用kcal/h表示者計算出來的EER值(kcal/h-W)的4倍,請消費者要注意,這也是政府希望冷氣能力的單位能統一標示的原因。目前國家標準規定冷氣能力用kW表示,由於消耗電功率亦是用kW表示,因此計算出來的EER值是沒有單位的。

所以按照國家資料說法,EER可以有很多種算法(BTU , Kcal, KW... ),國家現在統一EER是 KW / KW
也就才造成日立標示的資料,我直接當KW來計算,完全符合他的耗電標示

目前爬文結果是這樣....所以日立的EER標示法沒有錯
而大金的沒有趕上國家標準,他的EER還是用Kcal當單位
應該直接標示他的EER = COP = KW/KW
這樣比較大金就沒有那麼不堪了....
消費者用日立的EER比較大金的COP就對了,兩個才是同一個東西


補充舉例:
國外網站 EER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
http://www.engineeringtoolbox.com/cop-eer-d_409.html
EER = Ec / Pa (3)

EER = energy efficient ratio (Btu/Wh)
Ec = net cooling capacity (Btu/h)
Pa = applied electrical power (Watts)

這邊的單位是BTU
omio wrote:
關於冷卻能力3.9kw 和 EER值,我都不是用kcal去計算 (基本上我完全不理kcal這個東西)
算出來的耗電剛好都符合日立公布的規格耗電 167w~1000W
不過我的認知可能太粗淺,現在去爬文研究一下
等等有錯誤的地方再更正~~
...(恕刪)


您第一頁的計算,答案雖然得出來,但是中間的過程、數字間的轉換
其實是..........用不好聽的講法(請包涵),意思弄擰,解釋不出來的。
如,3.9kW為什麼會變成3900?
數學公式是很嚴謹的,每一個數字都有它表達的意思!為了求值,任意轉換會脫離它的本意喔!

您引用經濟部的文字的部分,沒有問題!
只是看不懂的人應該還是看不懂,也沒耐心看。
不過,這種東西又不要考試,弄個水落石水也沒啥意思
不會讓冷氣變強,腰骨挺直,考試一百分....哈

日立以前推COP值,後來又回頭用"EER"(公式仍然是指COP)!
以前的EER值是指「Kcal/W」,二者的答案是不一樣的,cop值算出來會比較高,比較漂亮
28syt用 cop是6.0;用EER(Kcal/W)是5.36,二數字是指同一台機的,但是6.0漂亮啊!

看得懂的人,了解二者的差異,不會被誤導。
但是,初入門者,因複雜的轉換搞不清楚,
和別家冷氣相比時,就容易發生張飛打岳飛的狀況,有時會錯殺別人
legend9735 wrote:
您第一頁的計算,答案...(恕刪)

我會把單位補上 3.9kw = 3900W
請L兄看一下我上一篇回應

也請您看一下日立28SYT的銘版上面,EER是不是沒有單位

因為KW / KW 後,會沒有單位

也所以我的第一篇的計算,完全不理kcal這個東西,算起來數字我想都是正確的


我不知道日立的陰謀,因為我是最近才開始研究的,之前完全是冷氣的門外漢
我只知道經濟部能源局的說法:為與國際同步,規範冷卻能力單位為KW,規範EER算法為KW / KW



至於,到底需要多少KW的熱交換值,才是我空間中足夠的

這就扯到熱力學和一些建築科系的熱源計算了
很專業,不過我時間還夠,我想辦法找資料來計算看看
都是互相學習,我盲點一定不少,還請多指教,有錯就改

目前在看這篇
http://www.foxshuo.com/article/info/53819.htm
大意是:
1. 空調系統設計要考慮:室外氣象,室內熱源,建築維護結構,衰老,空調面積擴大....等因素
2. 室外氣象,室內熱源是不確定因素
3. 精密儀器空間,要求安全係數高,空調容量設計會偏大
4. 民用住宅,允許室內熱環境在短時間內偏離設計要求,不但不會損害健康,還可以減少空調綜合症

又看一篇關於建築外牆傳熱
http://ehousestar.blog.163.com/blog/static/1281072942010326105116589/

『建築物理專業的建築隔熱計算理論:

實際上,太陽輻射牆體所形成的建築蓄熱遠大於室外內溫差傳熱對空調能耗所形成的影響,因為建築牆體佔據70%的外圍護結構面積,200mm厚的鋼筋混凝土牆體,在太陽的輻射下,升高15℃(夏天建築表面溫度高達70℃),每平米的蓄熱量就高達1.75kwh,100平方米居室,即使外牆面積按50平方米計算,蓄熱量也高達90kwh,這部分蓄熱若傳到室內就會消耗空調冷負荷。如果城市裡這種高蓄熱建築比較多,散發到室外就會造成「城市熱島效應」,導致大城市夏季夜晚溫度高於郊區7-10℃。「城市熱島效應」越嚴重,城市環境越熱,空調負荷越大,反過來又加劇「城市熱島效應」,導致整個城市建築能耗的正反饋循環增長。

《民用建築熱工設計規範》GB50176-93規定的建築隔熱計算方法,剔除了不確定性因素,只涉及對空調建築能耗影響最大的確定性因素,無論建築是否安裝空調,也無論空調是否間斷運行,也無論室溫是否恆定,只考量太陽輻射對建築牆體結構要素的熱學影響,通過這種以不變應萬變的建築隔熱計算,完整而精確地體現了太陽輻射建築牆體結構的熱物理作用過程,準確地反映了牆體各層材料的熱阻、蓄熱性能、外表面反光性能等諸多因素,在共同防止夏季太陽輻射,以營造舒適的建築內環境(降低夏季空調建築能耗)上所起的綜合作用。

如果按照建築物理原理實施建築隔熱設計,只要提高建築圍護結構對太陽輻射和室內外溫差的隔熱性能,如刷塗淺色塗料、近紅外反射塗料將大部分陽光能量反射回天空,能大幅降低牆體向建築周圍環境輻射的遠紅外熱量,能明顯降低建築周圍環境溫度;再選用足夠厚度的低蓄熱外牆保溫材料,高蓄熱重質內牆材料,不但能有效消除混凝土外牆吸收太陽輻射所形成的蓄熱,還能通過內部重質牆體的夜晚蓄冷、白天吸熱作用,顯著降低夏季建築空調能耗(冷負荷)。』

====================================
這邊有前輩分享的冷負荷的計算圖表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168&t=330834&r=2&p=3

我研究看看~
  • 2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