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就這些屬於小夜燈或佛堂小蠟燭燈產品,都是用所謂砲彈型(LAMP)LED,所使用的封裝膠體都是:"伊波係"膠,此類的膠缺點是:硬,會讓LED加速老化,色偏,光衰,無論是不是白光,都有相同的現象.
色溫:目前的普遍使用的兩波長白光LED已經可以從2500K~10000K都可以提供,只是在黃色螢光粉的多寡去調整.一般人類在室內的日光燈色溫約為5500K,比較適合人類在室內的感受度,另外還會有偏黃的日光燈或是節能燈,他的色溫都在4000~4500K左右.
有大大提到5500K是別人的專利,其實沒有什麼色溫是誰的專利問題,只有三波長白光LED才是某台灣封裝廠的專利.
我朋友在燦X做檯燈的案子,他們的安規有要求50cm要有750~1000lux的照度,這太容易了,但是要單一光源,不是好幾顆LED作成的模組,因為不能有太多的影子,多點光源就會有影子,這就難了點,而且檯燈溫度不能大於50攝氏度.
當我把六頁都看完後,發現一些可以提出來討論的.
關於白光LED應用在照明產業,目前可以區分為Indoor & Outdoor兩種應用.
Indoor:
主燈源,次燈源,夜燈,檯燈,儲櫃燈,坎燈,冷藏櫃燈,家電內部燈源等.
而在Indoor才會需求高CRI(CRI=演色性),你不會想要在家裡看東西的時候發現紅不是紅,綠不是綠吧?所以這時候就是三波長白光LED的天下,但是紅色訊號及綠色訊號不能因為長時間點亮而衰減.
尤其是你在冰箱拿蔬菜,拿生肉的時候,發現你的蔬菜黃綠黃綠的,以為壞了,拿出來看卻又好好的,那就是一般兩波長白光LED造成的結果,新鮮的肉應該也血色,不會粉紅或是橘紅色,所以三波長白光LED才是室內燈使用的王道.
我自己在家裡就已經把40W(4呎)的日光燈管改為三波長白光LED的燈條,我使用的燈調消耗功率為36V*350mA=12.6W,又省電...哈!

下圖是我放在衣櫃裏面的50cm長的,36V*180mA=6.48W,色溫3500K.
Outdoor:
就是像路燈,廣告燈箱等.
像路燈到現在都沒有很明確的法規限制,我也看過一些燈具廠商做出100W,160W,200W,350W的路燈,但是問題還是在線路上面的設計,在模組溫度上升時,上面一些主被動元件都會因為溫度上升而壞掉,路燈就壞了,台灣現在最火紅的路燈供應廠商(有富爸爸的那一家),賣出去的幾乎都有壞掉的狀況.
在Outdoor使用上,只會注意是否可以把環境照亮,保障用路人的安全,不會在一演色性是否很好,亮最重要.
有看到大大提到100lm/W路燈,這樣的說法應該要在成上我上面提到的,100lm*100W=10000lm/W這是有可能辦到的,今年所有做高功率LED的封裝廠都號稱自己可以在今年辦到,不過還是每一顆1W的LED有多少流明去談,若是單一封裝體中有超過5W的LED晶片,他的效率不好,而且不省電,大部分的功耗都在熱的部份不見了.
我們見到的這些小夜燈都是模組的方式,僅有一個是單顆LED在PCB上面,這樣最省電.
照度計最好是在暗房內去量才會準確.
光通量與照度是兩種不同的量測單位及方式,用換算的其實不準確.
LED設計上還是以定電流方式才最好,若是使用定電壓方式,每顆LED的內阻不同,會有搶電流的狀況,一搶電流,就會亮度不均勻,顏色偏掉.
AC驅動的LED早就有了,有些人的作法是40pcs的LED串聯起來,每顆就是3V,只需要橋式整流就可以辦到.
像這樣的LAMP發光角度只有15度,30度,45度,最多就是60度...要有好的光形還是需要二次光學鏡才能達到好的效果,不會像傳統燈泡有360度的好角度,但是日光燈有另外的180度的光是耗損的,所以大部分的燈具廠商會作反射罩,但是SMD的LED發光角度有120~140度,正面發光,就會有較好的光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