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當初剛住進板橋時就去申請第四台
當然就是那獨大的電視業者來裝機
那時候就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在台北市不用數位機上盒就可以看電視
到了台北縣板橋市就要這樣的東西才能看電視
而且只有一台電視能看
其他的都不能看
我想是因為台北縣算是次等的區域
所以政府才會不去理這些小事
不然在台北市就不會有這樣的次等待遇
而且有直接去問說為什麼要裝這樣的機器才能看
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說政府在推動電視數位化
聽到差點不吐血才怪
看到的畫質真的沒有真正的數位電視來的好
也沒有直接接第四台來的清楚(因為我是賣電視的,所以知道怎麼接)
再者問他們一些專業一點的知識
就說要請工程師來回答(結果也不了了之)
問來裝機的人也回答不出來
我想就只是因為台北縣的第四台業者太少了
不像台北市這麼競爭
才會弄的業者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我只能說這是台灣的悲哀
台灣的電視系統基本上是走美規的
1999年我住在美國加州時,當地的有線電視台,就是數位跟類比頻道共存
100台之前的都是類比節目,當地人都是用有線電視的機上盒來選台,因為有些付費頻道要靠該機上盒來控制
如果要收看100台之後的數位電視,就要額外申請(原本類比節目也要付費),也要更換機上盒
我的理解是:
類比節目一個頻道是6MHz
數位節目一個頻道也是6MHz,但是可以塞下一個高畫質數位節目,或是4個標標準畫質的節目(樓上的網友說是6個)
這樣的方式在有線無線電視廣播都是一樣的
通常數位廣播有了清晰的優點之後,大家抱怨的就是難看,這是因為數位壓縮比太高了,訊號失真過多(就像位元率不足的MP3音樂難聽是一樣的道理);業者又捨不得提供較高位元率的節目(這樣傳送的節目數變少了)
以前我加裝過太平洋衛視(已經換手經營了),畫質是沒雜訊,可是很生硬,很明顯的就是訊號位元率不高的現象,大家大概會抱怨的是馬賽克效果等等;我在美國也看過有同事家裝的衛星廣播,效果是一級棒,大概跟看DVD畫質差不多
不一樣的是NCC希望收回無線類比地面廣播的頻道,所以會希望在無線數位地面廣播普及率達到一定程度後,停撥無線類比廣播
但是這回收頻道的舉動不影響到有線電視廣播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