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部五個人居住的家庭配一套300公升太陽能熱水器應該是合理且恰當的事情
但是如果四套衛浴設備兩套有浴缸重點是老人家還天天泡澡事情就變的很棘手了

太陽能熱水器最常被大家討論的除了水垢堵塞問題之外
另外還有沒太陽跟冬天加熱來不及這兩個弊端,
原本的作法是在每個浴室天花板都藏了一套儲熱電熱水器輔助加熱

不過這樣的配置冬天肯定還是不夠用的,最大原因當然還是浴缸熱水用量太大
鄉下地方沒天然氣管線所以也行不通,想搞瞬熱功率太大電路又是一個問題

最終決議就是在原先熱水設備不需要移除的情況下,再加一套熱泵熱水器來輔加熱
實現熱水穩定且熱水單位生產成本相對低廉的方式營造家庭的和諧!不然就要拆浴缸了!!

整個熱水架構:太陽熱熱水器(300L)→熱泵(300L)→每一間衛浴設備的吊頂電熱水器

另外有了熱泵加熱,原先的太陽能熱水器裡面的電熱棒也可以關閉不要使用了
原先配置的4KW電熱棒只在最後一個桶子加熱,沒太陽的時候也只能靠這支電熱先加熱
但是有了熱泵之後就能把原先家中的太陽能熱水器當成純物理的天然加熱器使用
夏天豔陽的情況下估計熱泵也不用加熱耗電,沒太陽或冬天的時候又能靠高效率熱泵
對於我們這種熱水用量大的家庭來說應該可以說是加熱能耗很低的一種模式了

另外安裝位置我也耍了一點小心機,請安裝師傅將室外機固定在樓梯頂樓處
住這種透天厝應該都有這種經驗,夏天越往樓頂越悶熱,尤其熱氣一直順著樓梯頂聚集
所以我在樓梯頂位置放置熱泵主機,除了更有效的利用熱聚集之外,排出的冷風自然落下

配置的線控器長度應該有3公尺左右!? 後續打算走線弄在走道牆面上
除了方便了解水溫之外如果需要切換功能也方便 (我就住在這個樓層)


因為家中的太陽能熱水器是不能承壓的開放性水桶
所以太陽能熱水出水靠一台熱水加壓機把桶內太陽曝曬的熱水"抽"出來給熱泵儲熱桶

接著就靠熱泵來加熱,當然也可以弄一個300公升的傳統電熱桶,只是耗電量差了3-4倍
以我們家的熱水用水量,這樣的配置電費回本可能還有機會,尤其新聞又一直說要漲電費
這樣也算是超前部署了吧!!

安裝的過程就不拍了,跟裝冷氣差不多的感覺,只是多了冷熱水管的進出

放滿水送電之後,太陽能串接熱泵的優勢就來了!
水塔冷水經過太陽能曝曬後流到熱泵儲水桶的水溫就有43度了
如果少了太陽能大概只有20出頭左右,這樣一來就省了快20度升溫熱水的電費

加熱模式的部分就用節能模式搭配55度的溫度,加熱速度的話大概3-4分鐘左右升溫一度
後續調整在下午1點左右再啟動熱泵加熱,充分利用日照後的樓頂溫度應該效率更高
後續只要有太陽的日子,順利的話就有300(太陽能)+300(熱泵)的熱水可以用了!

等待熱泵加熱過程中,把握時間把每個浴室上方的電熱水器溫度降低
原本希望調整成45度左右就好,不過這款溫度控制最低是50,就先這樣用看看好了
怎麼樣也比原先65持續加熱強多了!


後續還要找時間把軟水設備裝上

水質真的是太陽能的天敵阿....除了軟水這個方法之外應該沒其他方式了吧?

終於不用再等熱水加熱二次放水了,泡澡的爽度就是來的這麼突然跟容易!!

不知不覺第三個浴缸也默默的出現了!連我不到五歲的女兒也開始揮霍熱水了...
看來要再教育她一下,哈哈哈

如果要更有效的利用原先太陽能,就要參考朋友的方式把太陽能跟熱泵之間做一個回水
額外塞入一根溫度感測器到太陽能熱水器的儲水桶中.
聯動回水設備來把太陽能跟熱泵儲水桶的水溫達到平衡.不過最近剛整理完家裡的網路
回水這個作法過陣子完成後再上來補充.而回水的條件也要重新設定過


沒什麼是比勤奮工作後回家放鬆泡澡更充實享樂的事情了,
接棒家中傳統產業帆布製造,也是很努力在突破與轉型商品的多用性.
偷偷工商一下自家的產業...01網友肯定甜甜價~ 等你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