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些文章,是有關手機受潮的問題,說真的,在小弟的想法裡,手機受潮其實只是原廠的推說之辭,就如同當年液晶螢幕無法做到無亮點的推說之詞是一樣的!
很多人花了幾萬塊買支"沒網路就不算智能"的手機,用沒多久就故障,而被原廠判定為受潮不在保固範圍內,而如何判定為受潮呢?大部份原廠一定會說手機內部的防潮貼紙變色即為受潮,那即然防潮貼紙在手機內部,消費者又怎能知道手機在出廠時,該貼紙尚未變色呢?
現在市面上翻修機那麼多,也有可能防潮貼紙沒被換新過,手機翻修後又拿出來當新機賣~~那是否原廠判定受潮時,能拿出手機出廠時,是不為受潮狀態的証據出來呢?再者,防潮貼紙變色即為受潮,那應該也有輕、中、重度之區別吧!哪一種程度才是對手機最大的傷害呢?
上述只是小弟單純想法,全文皆以疑問口吻在敍述,請勿造成筆戰~~
                                    
            小弟有感而發是因為常接觸3C的產品,試問有哪一樣東西故障時,廠商就一句受潮不在保固範圍內,誰能接受呢?
我們拿PC來舉例好了,PC現在大部份人還會多加很多風扇吸風來散熱,那PC吸進去的水氣應該也是很大量的,那為什麼PC從來沒聽過受潮呢?
小弟先前也不小心把約200CC的水弄倒在ASUS NB的鍵盤上,當時NB也開機著,還不是一樣經過自己一番搶救,目前也是老神在在~~
也有人提過在低溫環境中在跑到高溫環境時,是有可能會產生水氣的,就類似戴眼鏡的原理~~
但試問,現在手機,大家在室內時,不是放包包就是不時拿在手上把玩,手機本身的熱度,加上手掌的熱度,小弟認為眼鏡原理是不太可能,如果真有可能...拿一出門口,整個畫面不都是水氣了~~
所以結論...受潮都是廠商在推託~~
        內文搜尋
    
    
 從 APP 打開
從 APP 打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