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蠻值得看的。小弟也喜歡日本手機,可惜真的很客製化,不然超想買回來玩的
不知道各位絕得如何
http://tech.sina.com.cn/t/2009-07-20/12063278243.shtml
《紐約時報》網絡版今天刊文稱,日本手機雖然擁有高端硬件,卻一再拓展海外市場未果,原因在於日本手機行業早期的封閉策略以及本土市場的特質,而要糾正這種問題,一方面要著重發展硬件,另一方面還要主動順應海外市場的趨勢。
大龜群島綜合症
乍一看,日本手機是極客們的最愛,既能上網收發郵件,還能當信用卡和車票來使用,不僅如此,它甚至可以計算人體的脂肪含量。但是在芝加哥或倫敦,卻很難發現有人使用松下、夏普或NEC品牌的日本手機。儘管多年以來都試圖走出國門,但日本手機廠商卻在海外市場少有建樹。IT諮詢公司 Eurotechnology總裁格哈德·法索爾(Gerhard Fasol)說:「日本的任何手機創新都領先多年,但卻未能借此拓展海外市場。」
日本人給這個問題起了一個名字——大龜群島綜合症(Galapagos syndrome)。慶應義塾大學教授Takeshi Natsuno解釋道,日本手機就像是達爾文在大龜群島上碰到的區域性生物,其進化方式非常獨特,與大陸上的同類有所不同。
Natsuno同時也是DoCoMo公司i-mode互聯網服務計劃部的管理總監,他今年邀請了一些最為知名的分析人士一同探討日本手機如何走向全球。他說:「日本最大的優勢在於,即使是普通人也擁有非常高端的手機。所以我們不禁會問,難道日本就不能發揮一下這項優勢嗎?」
唯一一家在全球擁有一定市場份額的日本手機製造商就是索尼愛立信(以下簡稱「索愛」),這是一家由日本索尼和瑞典愛立信合資的企業。但索愛最近也遭受重創,其2009年第一季度的全球市場份額僅為6.3%,落後於諾基亞、三星、LG和摩托羅拉。
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雖然日本手機業幾乎是該行業所有創新的先行者,但卻遲遲未能打入國際市場。例如,日本手機早在1999年就具備了電子郵件功能,2000年便出現了拍照手機,2001年就搭建了3G網絡,2002年開始提供音樂下載,2004年和2005年則分別推出了電子付費和數字電視功能。日本的高端3G智能手機用戶高達1億人,是美國的兩倍。相比於PC而言,很多日本人更依賴於手機上網。
早期封閉策略使然
的確,當年的日本手機廠商有理由認為自己已經佔據了數字時代的主導地位,但他們似乎有點聰明過頭了。後來的日本手機行業逐漸開始走向封閉。上世紀90年代,他們所制定的2G網絡標準幾乎被其他所有國家拋棄。日本運營商還制定了一系列封閉式的網絡服務,i-Mode就是其中一例。這些移動網絡的普及在日本境內催生了巨大的電子商務和內容市場,但卻使日本越發孤立於全球市場。
日本於2001年率先採納3G標準,將其他國家遠遠甩在後面,但是日本手機卻因為太高級而無法在多數市場使用。與此同時,由於廠商缺乏進軍海外市場的動力,日本手機市場在世紀之交開始迅猛發展。但是現在,由於受到經濟衰退的影響,日本手機市場正在大幅萎縮。2008年,全日本手機出貨量同比減少 19%,2009年還有望進一步減少。整個行業的分化也很嚴重,日本今年的手機銷量預計僅為3000萬部,卻有足足8家企業在爭搶市場份額。
部分日本企業正在考慮進軍海外市場,其中就包括2006年由於虧損而取消海外業務的NEC。松下、夏普、東芝和富士通也表示要開展類似的計劃。諮詢公司Gartner日本副總裁Kenshi Tazaki說:「日本手機廠商必須走出國門,否則就只能等死。」
最近,Natsuno召集了21名業內分析人士在東京市中心的一座摩天大樓裡召開會議。他們在會上分析了市場數據,期間充滿斥責,與會人員也不時搖頭。
手機本身存在問題
本次會議還就手機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討論。部分與會者認為,儘管日本手機擁有高端硬件,但界面卻非常原始。多數手機都無法像iPhone和其他智能手機那樣與PC之間便捷地同步數據。
軟銀移動高級執行副總裁Tetsuzo Matsumoto認為,由於每款手機都擁有定製化的用戶界面,因此開發非常耗時且成本高昂。他說:「日本的手機都是『手工製作』的,這就成為行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另外,日本市場還有一些特質,例如翻蓋手機在日本隨處可見,但在國際市場卻並不十分流行。像太陽能電池和防水等新近推出的硬件創新,也只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而已,並未取得突破性進展。
由於過度強調硬件,因此即使是最新款的日本手機也顯得非常臃腫。部分分析師認為,手機運營商對外圍硬件功能的過度需求會扼殺創新。例如,夏普為軟銀定製的 912SH手機就搭配可90度旋轉的液晶屏、GPS導航、條形碼掃瞄器、數字電視、信用卡功能、視頻會議以及可以通過面部識別解鎖手機的攝像頭。
與此同時,日本開發人員還對蘋果iPhone及其應用商店的異軍突起嫉妒不已。這款產品將歐美手機行業從硬件困擾中解救出來,轉而強調軟件。Natsuno一邊玩著手裡的3G版iPhone,一邊說道:「這正是我想做的手機。」
由於日本手機的高端硬件和落後的軟件之間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人們或許會產生疑問:在他們眼中,iPhone究竟是尖端產品還是無聊之作?一位分析師說,日本人只是不太習慣能夠跟電腦相連的手機。
Natsuno牽頭的這次旨在解決「大龜群島綜合症」的會議總結出了一系列建議:日本手機製造商必須更加著眼軟件,而且要積極聘用海外人才,不僅如此,日本運營商也要放眼海外市場。
巴克萊資本日本通信行業分析師Tetsuro Tsusaka說:「日本手機行業要走出國門還為時未晚。況且,『大龜群島』之外的多數手機還非常落後。」
獠 wrote:
高端硬件 落後軟件
說得實在太好了
話說日本人不習慣手機與電腦相連
真的跟全世界邏輯都不一樣
大家不是都很希望手機跟隨身碟一樣
一插上電腦就可以拉檔案進去嗎
我覺得日本機只要加個wifi進去
開放sim lock
增加自行設定網路參數功能
其他不用動
海外馬上就可以銷量大增
日經曾經探討過一個問題:假設日本要拿日本國內版的手機到海外銷售 一隻要賣幾多錢?
答案是:很貴 跟iPhone這種Smart Phone相比絕對是不遑多讓
那原因是什麼呢?日經認為有兩個
其一是日本人對技術太矜持 比如說如果世界潮流PCB是用3層板 日版就一定要用2層
但是這種兩層板的技術太高 除了MIJ外別無他法 成本自然也十分可觀
其二是日本有太多東西是日本自家規格 比如說電視訊號 日本走的是ISDB-T(單波段) 不是世界通用的DVB
在這種情況下 所有IC都得走客製化 甚至得自行開發 成本又是...了
所以 不要被日本可以拿9XXSH玩0元手機戰就被迷惑了...
松鼠
松鼠
搖一搖尾巴
兔兔
兔兔
拉一拉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