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紐約時報討論微軟 Kin 手機慘敗原因:科技業新血不用微軟產品


果然此類文章一出

教徒又高潮了

難怪用apple的人會被某些人敵視

不是沒有原因的= =|| 就是因為有這些教徒在破壞apple使用者的形象


....還真被你們害慘了 orz
JerryKS wrote:
兩者有90%雷同,只是侵入後進行常駐破壞或是複製到另一個機器就是病毒。
若是只是侵入而不進行任何破壞動作,就只是駭客的入侵。


病毒、蠕蟲、駭客在上個世紀末時還有很清楚的分界線,
(光是「駭客」就還有更細的分法:黑客、怪客、叛客...)
但是後來 botnet 盛行以後,這幾樣東西基本上已經分不清了。
近年來 IT 界已經統一用一個辭來描述這些東西:「malware」。
硬要區分這些東西,基本上並沒有意義。

JerryKS wrote:
就ms在ap安裝部分,
ms使用的是開放ap層,但是driver鎖定認證。再把kernel的權限層級管理增加一層。這就是最新的kernel。


*NIX 系統和 MS 系統的 Kernel 的確不同,但是差異點並不是「權限管理」,
而是「驅動程式」與「系統核心層」所在的執行空間分配方式不同。

JerryKS wrote:
1.Make Kernel 的時候,限制外掛mod時,會有不穩定的狀況。尤其是多元的硬體資源,mod的不足會是大問題。
所以,mac 必須獨特開發自己的穩定硬體系統。根本就無法一直花時間去處理mod(driver) 不支援問題。


看不太懂這一段想在表達什麼。
Mac 和一般組裝電腦的市場策略本來就不同,
Apple 是兼作 OS 的硬體廠,和 Dell、HP、Microsoft 都不同,
他們當然要能完全掌握自己作業系統內的驅動程式。
而且近年來 Apple 並沒有使用什麼奇怪的自創硬體組件(iPad 的 A4 除外),
大部分的硬體元件都是市面上常見的東西。

JerryKS wrote:
2.記憶體的讀寫,再低資源的時候。記憶體必須寫回swap內。但是,這樣反倒會拖累很多速度。


Mac OS X 的記憶體管理並不是這樣;Mac OS X 並沒有分什麼高資源低資源,所有執行中的程序一律全部使用 VM;同時採用「貪婪」的策略進行實體記憶體配置,在進行 Context switch 的時候,並不是無腦 swap。

JerryKS wrote:
所以,ap那層的lib必須共用與分享。不能太多自己的lib,效果或是ap大小就偏小。最後就是大家所說的ap都很小、效果不華麗。


「AP那層lib必須分享共用」這句話我理解為「component」,如同 COM+、CORBA 類型的東西。實際上 AP 採用 Component 的原因並不是為了省資源或是提高效率,而是為了容易開發與維護。Component 類型的元件技術有兩種執行方式,一種是以靜態方式連結(「靜態」是指執行時,和編譯 Linker 所說的「靜態」定義不同),例如 Windows DLL,這種執行方式 lib 還是在執行程序的個別自有空間內運作,並不是像你想的那樣整個系統只存在一份實體。反過來說,「整個系統只存在一份實體」那種類型的執行方式,除了底層框架不同以外,其餘的概念基本上和傳統主從式的架構沒兩樣。同時現在作業系統幾乎都會有軟體元件的快取機制,後者在執行效能、資源消耗方面也不見得會有多少優勢。

「效果不華麗」這句話我當成是語助詞,不深入探討。

JerryKS wrote:
mac有一個root的權限,本身出廠時候就是關閉,除非你自己打開。不開啟的狀況是多數,所以大家了不起就是power user。
ms有一個root的權限,但是出廠就是開放。所以入侵方式就比較mac容易多了。
這就是key。


有沒有開啟「root」和個人電腦作業系統容不容易被入侵似乎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取得 root 權限入侵那已經是上世紀冷戰時期駭客大戰的陳年往事了...
vinhsieh wrote:
果然此類文章一出
教徒又高潮了
難怪用apple的人會被某些人敵視
不是沒有原因的= =|| 就是因為有這些教徒在破壞apple使用者的形象
....還真被你們害慘了 orz
...(恕刪)


這樓其實根本就不該出現IPhone版的
討論的人離題去吵 MAC vs Linux vs Windows
三個陣營的人在吵...關什麼破壞apple使用者的形象啊?

這種什麼”Apple使用者”標籤, 再企圖加上形容詞 是最無聊及愚蠢的作法
太多人 PC用windows, 手機用iPhone
你說他是apple使用者,還是ms使用者啊? 他該不該被敵視啊?

你被害慘了? 你是被怎樣了嗎?
哪一種科技廠牌都有愛爭論的支持者,
但只有你會說"難怪用apple的人會被某些人敵視?" 這是什麼屁話啊!
敵視任何廠牌手機的使用者 根本就是最白爛又幼稚的行為 只有你在那邊正名化 (還難怪哩)

有華人在美國殺人..是不是就"難怪華人會被某些人敵視"了啊?
yes 。

十分同意,也感覺到你的回應是一個就事論事的好文章與回應者。

感恩!
至少我覺得看這篇有學到不少知識

比目前版大部份的文章營養多了...

kenkenken001 wrote:
這樓其實根本就不該出現IPhone版的


+1
放在 iPhone 版的原因是 因為 iOS 跟 Mac OS X 是非常強的 魚幫水與 水幫魚的互利:

1。 Mac OS 跟 iPhone OS 絕大部分重疊, iOS 的更新常常隨著 Mac OS 更新的腳步,如 iOS 4 跟 Mac OS 10.6 的關係,而Mac OS X 也常常借 iOS 的新東西

2。 開發 iOS apps 只能在 Mac OS X 上面, 當科技新血大多數習慣用 Mac OS X,未來的 Killer Apps 才有可能會先在 Mac OS X 或 iOS 上面出現, 其後有需要才移植到 Windows 或 Linux,但是時間上已經慢了許多

3。 iOS Apps 大賺也帶動開發業者瞭解 Mac OS X 風潮, 也因為 iOS 跟 Mac OS X 的接近,開發 iOS Apps 的業者可以很容易上手 Mac OS X Apps 的開發

4。 許多原來只開發 Mac OS X Apps 的, 在以前因為客戶只占整個 PC業 5%左右的比例, 營利前景受限
但是現在也可以把原來 Mac OS X Apps 開發的經驗用 在 iOS Apps 的 開發,潛在的客戶大量增加
而有利可圖, 如 Omni Group 等公司


基本上沒有一個 強有力的 Mac OS X, iOS 是不可能成功的, 而 iOS 的成功
也讓 歐美新血更加偏向 Mac OS X, 而對 iOS Apps 的開發更有利, 因為 十之八九的頂尖人才
都熟 Mac OS X,卻不想學 Windows 那套
他們開發的 Phone/iPad/iPod Touch/Mac 軟體就不太可能出現 在 Win7 或 WP7 上面
惡魔推銷員 wrote:
對,就是投下大量的人力還能賺到利潤,所以可以養活很多人。
Sony主要是硬體,他們多少員工?18萬。
ASUS也是硬體,員工10萬。
Google多少員工?2萬。

市場能容納幾個像Google的軟體大廠?可能沒幾個。
能容納幾個ASUS硬體大廠?可以有好多個。

搞軟體是「可能」可以有高利潤,但不要可悲的以為全台一窩蜂都搞軟體可以養活台灣人民,
是要再來一次泡沫化嗎?

日本光一個任天堂做硬體,數百家公司在這平台上寫軟體,養活了多少日本人民?
搞硬體有多少污染,寫軟體又能產生多少污染?

市場上能容納幾個像nintendo的硬體大廠?可能沒幾個。
能容納幾個konami, capcom軟體大廠?可以有數百個。

勞力密集搞硬體是「不可能」有高利潤,事實上只會越來越低,直到全數轉讓給中國。不要可悲的以為搞硬體可以永遠養活台灣人民.
tyf000 wrote:
日本光一個任天堂做硬體,數百家公司在這平台上寫軟體,養活了多少日本人民?
搞硬體有多少污染,寫軟體又能產生多少污染?

市場上能容納幾個像nintendo的硬體大廠?可能沒幾個。
能容納幾個konami, capcom軟體大廠?可以有數百個。
...(恕刪)


你確定在Wii上konami, capcom這種規模的軟體大廠有數百個嗎...
我怎麼看都不像啊!

而且硬體又不是只有你看到的最終出貨者任天堂,它裡面還包含做機殼、
做晶片、做機版、做電線、做處理器、做變壓器、做光碟機等一堆有的
沒的,養的人也不止任天堂一個公司的員工而已。
(軟體也有光碟、包裝等,但是產品鏈沒硬體那麼長那麼廣)

當然也可以說APPLE的產品也是如此,可以幫忙養活台灣一些做零件的,
不過比較起來,我認為還是台灣能有自有品牌比較有利。


能做軟體是很好啦,可是如果真的變成Apple成為市佔率王的時候,台灣
真的能轉型過來嗎?會不會打不過印度?
chocobothink wrote:
至少我覺得看這篇有學到不少知識
比目前版大部份的文章營養多了......(恕刪)


其實雖然我說本文和iphone版無關
但至少討論的人其實不大算在吵啦

比起其它合題, 但內容都是無聊的使用者互罵或挑釁的大樓
這棟樓算是理智的了....和什麼教徒或高潮都沒關係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