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為什麼郭董能, HTC 卻不能 ???

生意人是賠錢的生意沒人做
低價策略的原因很多
如搶市占~清庫存~股票~一堆啦
而且這次不是有搭配合約嗎
多少也能從合約挖點吧
HTC的產品~基本上早已經這樣做了阿
1支手機1萬多 搭配合約0~5000圓
只是做大 做小吧
這個問題你可以問問你們公司或學校附近的早餐店
問他為什麼不要把早餐一份賣10元

雖然說未必有賺到錢,但讓先前市佔高的這區域早餐店 前景一片暗淡
(還沒吃的, 想吃的, 整個需求都被這家拿走, 那其他早餐店做出來的要怎麼賣?)



所謂市佔,只是一種獲利基礎,並不能真的把市佔當獲利來用…
別人賣不出去,那是別人賠本,但你殺到最低價熱銷,結果還是沒有賺
等你想賺一些錢而小小漲價時,消費者馬上投往別家的懷抱
所謂”客戶忠誠度”,只是被某些消費者過度放大的解釋而已
最終,你的說法會得利的只有消費者,但問題是這些廠商是來作公益事業的?



所以只要是有品牌,並且有長遠考量的廠商,都會放棄這種低價作法,因為你殺到最低價,說好聽點叫薄利多銷,實際上是你辛苦賣十組,還賺不到什麼錢,別人只要賣一組,獲利就抵得過來了,且會選便宜商品的消費者,通常下次再採購時還是選便宜,所以你的品牌就會被固定在”只能賣最便宜的東西”,哪怕你將下一代產品的規格大提升,並且價格只漲一成,原先使用你產品的用戶,還是會多數直接流失,去買別家的,等於你前面用薄利換取到的品牌是毫無意義的…(當然,你的產品還是有可能熱銷,但這是一群新的使用者族群)
實際上,當賺不到什麼錢之後,你又如何進行接下來的研發?沒有研發的話,永遠也是跟在別人後面,撿別人現成的技術後,繼續低價販售
樓主請加油好嗎~樓主請加油好嗎~樓主請加油好嗎~

Cooleitar wrote:
上禮拜去上海,OP問...(恕刪)


你第一次去喔....只看到表象,去個兩年再回來看看你寫的東西吧...
台灣人才是真的好用!
ppstation88226 wrote:
為甚麼郭董只...(恕刪)


對啊!好奇怪喔!

為什麼在”論壇”發個文, 也有人要管閒事 ~
邏輯對了,方向就不會錯到哪裡去 ~
為什麼HTC 可以 MIT

郭董卻只能 MIC

因為做品牌比較難

你看光專利就搞了快半年

但幫人家代工就不會有專利的問題

郭董就是想買夏普的技術

但是買不成

Cooleitar wrote:
上禮拜去上海,OP問...(恕刪)

你看到菜鳥吧...
我這邊連絡的幾家大客戶,
在大陸的除了菜鳥兢兢業業,
老鳥幾乎都是不在乎的語氣和你講話。
和他們說怎樣做比較好他們也不改,
等到出事了才說一堆有的沒的。
htc都還沒賺到錢怎麼可能先砍價位便宜賣呢??

所以說其實誰不想這樣做??

不要錢要名聲? 還是 要錢不要名聲?

Sunny921 wrote:
但我覺得品質也有差吧,因為郭董是用大陸零件,但針對畫質有要求的人,還是會買SONY、夏普,畢竟都是品質較好的品牌了


SONY不也是有由富士康代工電視的機種
排除品牌情節
所以剩下來就只有對自己品質的堅持了
是不是用大陸貨已經不重要了
那個3C裡面沒有任何一顆零件是大陸製的
樂觀其成吧 ~ 省錢買好貨才是重點
phS00313 wrote:
聰明的郭董懂得利用日...(恕刪)


首先..htc跟郭董的鴻海跟本就不能比..光資本額htc就輸了好幾倍..

二來..鴻海的規模經濟之大..更不是htc所能比的
鴻海在需多關鍵零組件、人工成本都可以拿到很低的成本..類似三星的做法
三星能生產高規且相較便宜的手機靠的是高度的垂直整合(或說供應鏈的整合)與壓榨生產末端的組裝員工

反觀htc..在手機上所需的關鍵零組件都需依靠其它廠商(例如核心需要跟nvidia或高通買螢幕要跟三星或LG買)
生產末端的組裝員工..我想大家都知道HTC的組裝廠是在成本比較高的台灣

還有..手機與電視又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做業系統與應用軟體..
HTC每賣出一台ANDROID手機就要給GOOGLE一筆權利金..與其他應用軟體的權利金
所以在成本控制上又比電視少了需多彈性..

最後..消費者的消費習慣是很容易被慣壞的..
想當年一台桌機..隨便組都要6~7萬大洋..現在還有人會花6~7萬去組一台桌機嗎?
如果現在一台ONE X+只賣8000大洋..N年後你還花20900賣台TWO Z+嗎?(假設手機科技無重大突破)
而且削價競爭是個大廠所不樂見的..不然以韓國人的品德早就幹這種事了..




熱熱長..對不起..我又認真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