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sley wrote:我只能說..台灣沒美工人材了嗎??貼 "3G"你乾脆寫"遠傳" 不是更好... 這些人叫作"ID"人"才"叫他們"美工"...不太妥當說...套一句我們公司的ID同事說的:"把我們當美工, 我們是會哭泣的..."
其實ID的工作並不是做這種事的啦~~~怎麼莫名奇妙的被牽拖進來相信遠傳沒有所謂的ID他沒有推自有產品 根本不需要ID但是一定有平面or商業設計人員不過這種人在台灣就是被稱作「美工」對吃這行飯的人在台灣這是個擺脫不了的稱號.....(尤其是年輕人)
說到這,我真的覺得台灣很可惜因為台灣很多老闆還是跳脫不了把設計師當美工看的壞習慣,除非你很有名,要不就是你是從國外來的,本身已經有外國人對設計師的尊重的加持,不然台灣的設計師碰到台灣的中小企業老闆們 還真的是有苦說不出因為普遍台灣的人都有一個很不好的壞習慣 - 出錢的就是老大.基本上 一個好的設計流程是要設計師跟客戶不斷的互相尊重溝通,設計師才能用專業的角度跟美感幫客戶找出理想中的visual跟可行的市場接受度之中的平衡來.甚至我以前回來台灣渡假空閒接案子時聽到最讓人昏倒的事情是"版面有點空... 可不可以塞多一點東西"(基本上一個好的設計是要越簡潔越好,符合Less is more的概念.)"既然都要印彩色了,可不可以再多用幾個顏色..?"(那怎麼不乾脆每樣東西都做的跟彩虹一樣算了? 七種顏色都有,夠划算了吧?)"我不喜歡這個顏色..可不可以換一個顏色?"(當然每個人都有喜歡的顏色,這個可以理解, 但是這裡就跑出一個迷思了, 雖然說是幫客戶做設計,做到客戶想要的東西, 但是今天設計一個corporate image主要是要給市場上的消費者看的,而不是老闆或決策者本身. 試想一想, 單獨一人跟市場上消費者的眾多人數比起來,哪一個比較可以帶來利益? 而且通常一個好的設計師在做visual時都會把色彩心理學的概念考慮進去.)其實台灣有蠻多創意人才的但是不論一個點子到底好不好最後決定要不要讓它出來見市面的還是顧客.在我幫台灣的客戶做過幾件設計案之後我發現台灣的老闆普遍跟國外的差別是 -比較不敢去創新,因為太過於擔憂失敗帶來的成果,而且有被些許舊觀念束縛的牽絆.我想大概也以至於如此,台灣的生活美感提升速度一直都比別的國家慢.我想這跟人對智慧財產權的認知跟尊重也有差別.有時會聽到有人用以理工的角度去思考美術就好比用數學去做畫一樣."也不過就畫幾個圈圈而已幹麻要付那麼多錢?"那LV,Cucci,COACH,也不過就那一兩個字母, 而且排列方式還沒什麼變化不更沒創意?你在路上看到的絕大部分名牌包包外觀的設計其實都很相似,一定都是以pattern的排列方式去設計,不過還是有一堆人成天跑去買; 說到這, 我去日本跟回到台灣來看,覺得台灣人的名牌持有率真是高到我傻眼!! 居然現在連小學六年級生都在背, 真的有種嚴重的不協調感.我在國外唸設計時的那幾年 要在學校看見女生名牌包包的機率實在小的可憐, 男生更不用說了幾乎沒有人會用(這算是價值觀的差異吧.)=======================================================附帶一提遠傳的CIS跟Visual是委託奧美做的,但是不論大家覺得做的好不好在這裡也要為台灣的廣告人說一句公道話台灣的廣告創意人員所處的環境跟國外的比起來真的是只有一句話 "簡直不是人幹的"時間跟客戶因素 讓台灣能發揮出來的創意極為有限我每次看台灣廣告 看的我都快吐血了有空大家上街晃一圈, 看看四周圍的廣告看板大部分都是以人為主(難怪台灣的model產業這麼紅..)而且也許看完了會覺得女的長的美 男的長的帥但..就僅此於此了..你完全看不到廣告背後有任何深刻的意義存在.其實廣告也跟電影一樣需要可以撼動人心的點子跟腳本才會讓人印象深刻,這點絕對不是找模特兒來站台就能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