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ya wrote:
呵, 我真的在台灣啦! 不然我也不會只在IOICN上發正體版。
早期正體的用詞比較講究形音意俱全。
所以一些外來語, 如微軟視窗系統只能說當初找到的在地化人員是傳統的文人。
現在年輕一輩的翻譯人員, 已較少重視這方面, 比較重視意, 形跟音就較少兼顧。
正體筆畫太多是一缺點, 簡體則為減少字數, 將大多數同音字簡化成單一字, 少了形與意的區別。
不過中國字體演化過程本就是如此, 從最早的象形文字一路簡化過來。
發現你真的很注重在地方的準確度, 從以前你就連標點符號都很注意。
是啊,我說呢:)
我覺得注重細節才能做到完美嘛。比如標點符號什麽的,在一定範圍内要做到統一標準化。當然,我並非是不能包容的意思,只是在一定範圍内。
呵呵~~快變成水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