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訊科技來說,全球趨勢指出智慧型手機與觸控式手機將會成為未來主流,但在日本完全不是如此,日本民眾對手機的最大需求在於發送訊息和網路電視,也因此演化到最後的結果就變成大螢幕加上大鍵盤,日本的手機廠商有領先業界兩年以上的螢幕與照像技術,但始終無法出現像iphone或Android 這種智慧型平台,日本至今仍以封閉手機為大宗,且極為依賴通訊系統商的強大資源。由此可看出看出日本國內跟海外在通訊科技方面幾乎是往完全不同的方向去發展,因此日本廠商必須在國內外分別推出完全不同的策略和商品,最後造成許多日本大廠牌一家家退出全球市場,而外國大廠也很難打進日本的奇特現象,這也與日本人的購買觀念有關,他們相信本國的東西一定是最好的,此外,日本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當中不允許用戶使用移動電話系統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通話,以一個先進國家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其實SE就合併本身是成功的案例(跟B-S比的話),但近期並不順遂,全球市場上以前一直推的UIQ失敗,封閉手機打通路輸給韓機,差點就要拆夥,今年就看能不能靠新一批智慧型手機起死回生
至於日本市場SE也算是輸給SHARP等大廠,日本人相信自家廠牌是最好的,誇張點還會有人把SE當雜種品牌
abcd425heart wrote:
日本是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當中不允許用戶使用移動電話系統與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通話,以一個先進國家來說簡直不可思議。
你的報告有點錯誤吧.....
手機漫遊日本
這只是簽約和費用的問題
日系手機非常的依賴系統商的服務,折疊機居多也是因為這種生態特化出對於大螢幕與大鍵盤的需求.
性能上有用過日系機的都知道,單機系統來說日系機功能貧乏的很,因為手機在這種環境內只是一個通訊界面,日系手機走向的是溝通界面最佳化的道路,擁有絕美又大的螢幕與好打又大的鍵盤.
日系機要是沒了背後的系統商服務(日系機出到國外),或是該人機界面沒有針對系統商服務最佳化(外國機進入日本).
兩者都是死路一條.
反觀台灣常見的歐系與美系設計強調的是單機性能最佳化.
未何?因為等待系統商提供良好服務在哪個國家都是空談,所以養成這些非日系機用戶求人不如求己.
需求導向讓廠商把強又更強的處理器與大又更大的記憶體不斷的塞入手機中,用戶連結自己的電腦放入手機的圖片音樂越來越多,沒了訊號還可以聽歌看相簿呢,反正這些資料又不需要從系統商抓下來.
因此這些歐系美系機種只要一個款式就可以通行全球各個好與爛的系統商,但就是進不了日本.
他們跟本無法與日本當地系統商提供的服務接軌,對日本用戶來說從系統商上下載最新歌曲快又方便為何要接電腦傳輸?
而日系機一出日本就完全的失去依靠,變成一只花瓶----很漂亮,很美,但系統商沒有任何功能可以提供給它用.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