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gh771202 wrote:
在這樣下去這版的名字...(恕刪)
這種手機架構我也有想過,我覺得並非不可行,只是廠商可能沒想到,或者卡在廠商本身吧。
其實這樣的做法一來環保,二來把手機個人化的自由度高,體積的確是會大些,可能像MID這樣的東西
是比較適合這種做法的。
我之前的想法是類似國產小方塊型MP3的大小,裡面裝載的是CPU、Ram等等系統架構,有點像獨立的運算單元系統,用戶可以自由的把這個運算單元插入不同LCD大小的母座中,就可以任意的變成PDA、小NB、甚至是桌機等等,然後母座可以隨廠商們任意的去設計,只要符合統一標準,就可以讓運算單元去操作這些母座。
當然,母座上也可以任意加子擴充槽,來達到無限擴充。
這樣一來,等於是把組裝電腦的概念搬到行動平台上,用戶可以輕易的按自己的需求去組合或是更新自己的行動裝置,而不用因為目前手機的幾個小缺點,就得整個換機,或是等不到市場上開發完全符合需求的產品。
這樣行動平台系統,應該會分成三個主要部份吧,核心、母座、擴充子體。
hygh771202 wrote:
最主要的是要提供簡單的組裝方式...(恕刪)
這句話就是重點了...基本上來看,會有以下幾個問題,
1.連接機構 : 這東西...就要"量"大到有"經濟規模",才會有價格降低的空間.
但...規格誰來定?Nokia?SE?Moto?還是自己來一個?
說穿了...誰都不會肯乖乖合作,光是一個"電池",連自家手機都搞不定了,何況這種"跨廠商"的合作?
(這在當初的開放式筆電,其實已經有初步共識,也大概都可相容.)
2.韌體 : 插上去的東西要能"驅動",才能夠被"手機"來使用,
目前幾乎是各家各玩各的,要怎搞才行?開放式如S60,可能用"driver"做到,
但一些"封閉"型的系統?難不成要各家廠商上市前先"預置"驅動?
目前看到的,似乎只有M$在電腦業界做到了,來個WHQL認證,保證下一代系統"大概"都可以抓到舊硬體.
(當年的開放式筆電,這些都不成問題.)
3.外觀 : 這...可是很重要的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了,
先別說兜起來好不好看的問題,光是"主機"的外觀,為了符合一些外接裝置,
可能就好看不起來,那這樣?誰要掏錢來買?
(當年的開放式筆電,就是掛在這一點...有點可惜)
當然啦,有想法是好事,也有可能未來會真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很基本的一個條件就是...要先拱大這塊市場才有用,
萬一錢燒完了,根本還沒多少market share,當場就沒了,消失了,
也不過就成為了一個"燒錢"的IT罷了.
像這類的電子產品,其實,有個特性您可能沒考慮到,
"原廠專用配件",極有可能才是真正賺錢的部門,
手機本體?嗯,先賺一筆,來攤平整個研發費用,
但後續的"原廠專用配件",往往才會是"高毛利"所在的部分,
這也就是為何每次明明沒啥改變的電池,至少總換個"接頭"位置,
讓您的舊電池,再也用不上,懂了嗎?
有夢?最美.
但,考慮一下現實吧?
不信?先弄個完整的報告,看能不能找到個金主,大概就知道可不可行了,
畢竟沒人會想投資在成功率低的"新興產業".
不是潑冷水,而是...真的就是這樣...
加油吧,也許未來真可能是這樣也說不定.
切..M01真是臥虎藏龍,上次貼駕照,這次要貼VIP卡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