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his wrote:
台灣政府過去幾十年扶...(恕刪)
以前的手機市場,每個型號故意缺東缺西的,這隻照相強、那支音質好....有的沒有,就是沒有一支完美,每支都像駊腳。
還有那種記憶體多一倍,其餘一模一樣,結果售價變兩倍的...很無言,後來那些廠商都倒了,不然就是退出手機市場了。
如果一定要包辦價位高中低階市場,每個階級各出一支就好,做到那個價位最好的,機海是把消費者當白痴耍,自然最終會被消費者唾棄。
***********************************************
另類觀點:
為何韓國能?台灣不能?
台灣的產業結構就是這樣子,從來不尊重工作的人,總把請來的員工當奴隸。薪水低、工時長、沒加班費、上班環境差、福利少或幾乎沒有...有的沒的。
大學畢業起薪22K,勞基法最低工資 1萬7的樣子。
既然公司不把員工當人看待,當然員工也不可能付出太多,而且一直疲勞轟炸,沒有娛樂充電,創作能力就會逐漸低下。
聽說韓國的企業,是把員工當家人看待。台灣則是當奴隸看待,這個就是差別。
比如像 Google 的辦公室,網路有傳圖片,看起來就像娛樂場所,外加彈性上班制。在那種環境下,才能靈活思考,發揮跳躍性的造創力。
工廠都外移中國大陸了,那邊工人便宜,工人來講是做愈久生產愈多沒錯,所以壓榨工人還有點道理。
不過有些創造性靠頭腦的設計產業,並不是工人業,並非撐愈久生產愈多,上班時間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創造力、洞察力、靈感。在一分鐘內得到的靈感,勝過無意義的混一個月。
這個就是普遍台灣企業創造力低下的原因。非單一情況,而是普遍的情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