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是Nikon D50(600萬畫素) 加 Sigma 150mm macro 鏡頭
有些情況下,沒能夠在放大倍率1:1的最短距離拍攝(技術還有待加強啦

另外有時希望放大倍率比1:1要更大些
可是又不想加上增距鏡(不但得多花錢,還會降低畫質)
所以把希望放在將來換畫素密度更高的相機
如果換成D90或D300,都有1200萬畫素
可以得到1.4X的放大效果(1200/600 再開根號)
如果再等久一點,也許有更高畫素的相機出現
那麼放大倍率,或是說,以100%裁圖後的Size就更大了
可是最近在Dpreview上看到canon 50D的評比
50D 1500萬畫素實拍的解析度
竟無法取勝 1200畫素等級的 nikon d300 和 sony A-700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canoneos50d/page30.asp
在最後總評裏的解釋是:
在aps-c的感光原件放入1500萬畫素(約4.5MP/cm2)
已超出鏡頭的解析力了(即使是定焦鏡)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canoneos50d/page31.asp
我一向很相信dpreview的資料的
所以看到這裏,不免有些失望
但還是想請教各位先進前輩
1) aps-c 的畫素做到1500萬以上真的是沒有意義的嗎?
2) 如果這是真的,那麼一般DC的CCD畫素密度甚至高達35MP/cm2,豈不是更沒有意義了嗎?---DC的鏡頭應該不可能比DSLR的交換鏡頭來得更好吧。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