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當老鏡遇上數位

當老鏡遇上數位
時代不斷的在進步,攝影器材也隨著時代的巨輪不停的往前邁進(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還記得筆者第一台相機是RICOH公司所推出的XR500,前陣子還在Y拍上看到她的芳蹤。在無知的國中開始,拿著這一台相機,倒也記錄下那些年的生活印象。直到退伍後,這一台相機因為快門簾彈性疲乏,變成可以開無法關閉之後,才將她束之高閣。而隨著相機所配的COSINA 50mm F2.0定焦鏡頭,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生活用品所掩蓋住。

直到PENTAX推出DSLR之後,由於接環與PK鏡相容,就在一次的機緣中,由朋友那邊獲得一台istDL,為了體驗50mm定焦鏡所呈現的散景之美,翻箱倒櫃後找出了XR500,由上面取下了父親當年連同XR500一起採購的COSINON-S 50mm F2.0這一顆鏡頭,接上istDL上,老鏡頭與新數位這樣既衝突又融合的感覺,讓這一顆鏡頭再度有了新的生命,至於XR500呢?為了感佩這一台SLR相機陪我20多年的歲月,直接送到博漢區,請專業的師傅好好整理,現在完全恢復正常,也同時肩負著筆者拍底片的重責大任。

↓當年陪筆者由國一到退伍後的RICOH XR500,各位可以發現,當年搭配XR500廣告上的鏡頭的都是定焦鏡頭,不過其實PK系列鏡頭也有變焦的。XR500採用追針式中央重點測光系統、裂像對焦屏與PK接環。最高快門為1/500s,最慢可開啟B快門,ASA支援16~3200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01的鄉民之一也有一台喔

筆者的爛習慣又出現了,老是會扯遠。筆者手上XR500所搭配的鏡頭雖然不是RICOH原廠鏡頭,不過COSINA的品質也是許多人肯定的。這一顆鏡頭為F2.0的定焦鏡頭,光圈分別可調整成F2.0、F2.8、F4、F5.6、F8、F11與F16。雖然比起時下流行的50mm F1.8、F1.4甚至是F1.2還是恐怖的50mm F1.0都要來的小。不過在當年的用料可是一點都沒馬虎,外觀採用全金屬的材質。對焦行程比較長,搭配裂像對焦,筆者認為比較容易達到精確對焦的目的。

現在先來看看這一顆鏡頭的外觀吧!
↓噹噹噹,COSINON-S 50mm F2.0上場!
當老鏡遇上數位

↓正面來一張,這一顆鏡頭所用的保護鏡是49mm,當年那一片不小心破了之後,筆者就懶的再去找了
當老鏡遇上數位

↓不用保護鏡主要的原因是前玉比較深,除非故意,要不然其實蠻不容易沾到手指紋的,但遇到水,嘿嘿...
我看還是找個黃道吉日去賣一片比較保險
當老鏡遇上數位

↓角度再低點來一張。在前玉的周圍一圈一圈的是為了消除耀光的設計,也可以說是遮光罩
當老鏡遇上數位

↓驗明正身!COSINON-S 50mm 1:2
當老鏡遇上數位

↓日本製的唷
當老鏡遇上數位

↓COSINA!
當老鏡遇上數位

↓最大光圈為F2,在當年是很棒的鏡頭了
當老鏡遇上數位

↓這一顆鏡頭的編號是93105163,由於買的是中古貨,所以說不定有30年的歷史了
當老鏡遇上數位

↓對焦環在最前端,不若現在是直條紋的設計,而是由一個一個小金字塔形狀的錐形凸起所組成
當老鏡遇上數位

↓最近對焦距離0.5公尺
當老鏡遇上數位

↓景深表以及光圈環
當老鏡遇上數位

↓最小光圈的樣子,六葉光圈葉片
當老鏡遇上數位

↓最大光圈的樣子
當老鏡遇上數位

↓鏡尾PK接環,是金屬的喔
當老鏡遇上數位
當老鏡遇上數位

↓是的!這一顆鏡頭有發霉了,不過還好不是很嚴重,鍍膜還算完整,並不影響成像
當老鏡遇上數位

為什麼這一篇分享文中要使用這一顆鏡頭呢?其實主要是為了試試看SAMSUNG GX-20接上這一顆鏡頭的表現是如何。大家都知道,SAMSUNG GX-20其實可算是PENTAX K20D的兄弟機,也就是SAMSUNG與PENTAX合作的成果,因此接環是一樣共通的。既然共通,就表示PENTAX對於老鏡頭的適用性也等於SAMSUNG GX-20對老鏡頭的適用性,因此才請出這一顆鏡頭,並搭配SAMSUNG GX-20來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分享。

舊鏡頭也防手震
話說身弱體虛的筆者,每每拿起相機就如同電視上某人打電話給她母親一樣,手顫抖不已,這時候防手震就十分好用了(爆!電話跟相機有關係嗎?)講正經的,防手震的好用很多人都體會過,GX-20與K20D一樣,機身內建防手震機制,因此不論接上哪款鏡頭,都可以享受到防手震的攝影好處。

當然筆者用的這一顆COSINON-S 50mm F2.0也可以享受到防手震的樂趣,在接上了GX-20,啟動相機的一瞬間,出現了如下的畫面.........
當老鏡遇上數位

沒想到GX-20會認出筆者這一顆鏡頭的焦段!?是不是七月半好兄弟顯靈?認出這一顆是50mm,因此直接在設定防手震焦段出現的畫面中,直接停在50mm處。真的有這麼神奇嗎?其實不是啦,是剛好設定一開啟就是在50mm端,而且老鏡頭沒有電子接點,機身開啟時沒收到鏡頭傳來的訊號,就直接跳出設定的畫面。使用者依照需求,往前或往後找到自己的焦段來設定,只是所標示的焦段都是定焦的,倘若手上的鏡頭是定焦,但焦段比較奇特的,找最近的設定就好。但若是變焦鏡頭呢??????筆者猜想是以望遠端為主吧?

先不管變焦焦段的設定,來看一下GX-20在防手震焦段上支援到哪些
↓最廣角支援到8mm,這........該是魚眼鏡頭吧?最望遠到800mm巨砲等級的鏡頭,所以可以講,手上要是有老定焦鏡頭,並且是大砲等級的,可以請出來接在GX-20上,嗯...........或許還可以打打鳥拍拍飛羽咧,不過首要的是眼睛要亮手動對焦快!準!狠!
當老鏡遇上數位當老鏡遇上數位
當老鏡遇上數位當老鏡遇上數位
當老鏡遇上數位當老鏡遇上數位
當老鏡遇上數位當老鏡遇上數位
當老鏡遇上數位當老鏡遇上數位
當老鏡遇上數位當老鏡遇上數位

實際測試
用SAMSUNG GX-20來接COSINON-S 50mm F2.0,操作上並沒有筆者想像中的簡單。首先,必須要使用M模式來拍,不能使用Av(光圈優先)模式,主要的原因原因是因為切到Av模式時,會以最大光圈的方式來拍攝,這樣的話這一顆鏡頭就變成了定焦+定光圈鏡了,因為若是縮小光圈,SAMSUNG GX-20並不會同步降低快門速度,而是快門速度會亂跳,只有在最大光圈F2.0時才比較容易獲得明亮的照片,這是讓筆者十分頭痛的地方,雖然這樣也是可以拍,不過並非所有時候都需要景深淺的感覺。

就算用的是M(手動光圈快門)模式,也因為在測光上無法顯示目前的測光亮度是否足夠(就是沒反應),必須先設定好所要的光圈,然後透過機頂上的綠色按鈕來測光,這也是接M42老鏡頭時,大家常說的「縮光圈測光」,筆者以前還傻傻的以為,所謂的縮光圈測光,是將鏡頭上的光圈由最大慢慢轉到最小,這樣叫做縮光圈,後來透過GX-20的經驗才知道,所謂的「縮光圈測光」不是轉動鏡頭上的光圈環,而是如下的步驟:
1.設定好ISO
2.設定所需要的光圈
3.按下「景深預覽」功能(不是快門上的那個,那是裝AF鏡頭用的),C家的是在鏡頭旁邊的一顆按鈕按下去,GX-20接手動鏡時,則要變成按下機頂上綠色按鈕,按下之後光圈會瞬間縮小(若是以小光圈F5.6以下的光為主時),然後會得到正確的快門速度。
4.手動慢慢對焦
5.按下快門
6.檢視成果,看是否要修正曝光補償,若要修正的話,先調整曝光補償,然後重複3~6的動作。

看似有點多的步驟,好吧!筆者承認的確蠻麻煩的,不過其實1、2設定好之後,接下來就是3~6的步驟,不會很麻煩,熟練之後速度就會加快。

除了以機頂按鈕縮光圈方式稍微有一點點麻煩之外,GX-20在對焦上十分的貼心,例如筆者用老鏡頭來拍攝時,一定都是手動對焦的,倘若對焦正確的話,相機本身會發出「BB」聲來提醒,甚至不用如以前的習慣半按快門來顯示對焦是否正確,就算不按下快門,對焦環只要轉到正確的焦距,GX-20就會發出BB的聲音+紅框表示,這時候按下快門就對了,這是頗貼心的地方。但若要對焦正確銳利無比,還可以透過相機內部的AF微調功能,來校正手上的鏡頭。或者是改對焦屏為裂像對焦,這也是不錯的方法。

當GX-20開相機上的對焦模式切換桿為「AF」時,就算自己認為對到焦,相機卻沒有紅框與BB聲音出現,就算按下快門,GX-20也不會裡你,這是筆者也不知道該說是好還是不好的設計(或許是好吧)?有時候想故意失焦來營造某種想要的感覺時,還必須要耐著性子,先停下攝影的動作,將對焦模式切換成MF之後,再重新構圖來攝影。所以用MF的老鏡頭接GX-20,必須要記得將對焦模式切換成MF,才能更發揮自己想要的作品感覺。

筆者建議若有採買這款相機的人,去改裂像對焦會比較好用,尤其是在光線較不夠的地方,又需要手動對焦時,真的好用多了。而且GX-20可以針對鏡頭調焦,更方便在測試對焦調整時更能掌握到精確的對焦點。在此筆卻要潑一點小冷水,GX-20在調焦功能上,只有兩個選項,一是「所有類型」,在此設定時,所調整的準焦是適用於接上的任何一顆鏡頭,亦即若是A鏡頭前移2mm,在此模式下調整好之後,換上B鏡頭,一樣適用A鏡頭的設定。
另外一個則是「單個類型」,也就是針對單一鏡頭做調整,別顆鏡頭裝上去時,並不會引用「單個類型」的調焦設定。

那冷水在哪邊?冷水就是無法針對A鏡頭記錄A鏡頭的調焦設定,針對B鏡頭又是另外的調焦設定,也就是說,要嘛都是一體適用,要嘛就是紀錄一顆鏡頭,無法記錄多顆鏡頭的個別參數,這也是為何筆者建議要改成裂像,起碼針對單一鏡頭時,進行臨時調焦紀錄會比較好用。

↓這就是AF微調時的畫面,使用者有三個選項可以選擇,選擇關閉就是不進行調整,選擇「所有類型」就是調整好之後一體適用,選擇「單個類型」則是針對單一鏡頭來調整
當老鏡遇上數位當老鏡遇上數位

↓焦距前移選擇「+」的方向來增加,後移則是「—」
當老鏡遇上數位

接下來,當然就是看看拍攝成品吧。底下所拍攝的測試照片,以最大JPEG直出,白平衡隨著場景改變,採用M模式攝影,至於曝光補償則隨拍攝的照片檢視之後再予以增加或減少。GX-20中的「拍照嚮導」則是選擇風景或是鮮明。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這一張照片是拍RAW檔,並且透過Lightroom 1.31轉檔,不過因為曝光不足,所以拉高EV補償........因此產生噪點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當老鏡遇上數位

原圖在此

測試後語
雖然手動對焦老鏡頭,在習慣了高速AF對焦時代的筆者,用起來總是覺得流暢感不是這麼夠,或許是因為科技社會什麼都求快的原因下,對於對焦這件事情也希望能夠快起來吧?不過用回老鏡頭,讓筆者獲得的不是影像的清晰或是美麗的感受,而是老鏡頭所散發的韻味,以及為了適應老鏡頭,特別減慢了攝影的速度.......該說是更能透過手動慢慢對焦哪種緩慢,但悠閒的方式,去體驗構圖、光線以及透過鏡頭思考攝影的目的與真諦吧?

或許所貼上的測試圖,不是這麼銳利,不是這麼飽和,不是這麼的清晰,也或許不是這麼的令人感動....只是,數位機身與老鏡頭的結合下,交織出另外一股悠然攝影的感覺,古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今有「老鏡手中握,怡然攝影情」吧?




2008-08-25 9:5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老鏡 數位
P家使用老鏡應該用M模式,設定光圈後構圖,按下小綠點相機就會提供適當的快門速度喔
算很方便,P家老鏡還有一堆在慢慢品藏啦
http://www.flickr.com/photos/sammifang/
版主有機會你應該試看看它的55mmf1.4那顆鏡頭,贊
基本上老鏡也是可以用 AV "光圈先決" 來拍攝~~
只不過光圈也要自已來調~~
而相機會因為你設定的光圈來決定快門速度囉~~
其實你還可以使用 M42 / PK 轉接環來品嚐一下 M42 老鏡頭~~~
超讚的呢??
yehero0428 wrote:
版主有機會你應該試看...(恕刪)

若有機會借到這一顆鏡頭的話,當然要給他用力試試看啦
我也有2顆老鏡

PENTAX 50mm/F2

菜頭35~200mm (這棵被我手賤拆壞了)


老鏡,AF鏡交替玩很有趣


尤其大部分老鏡比較便宜

lsr1017 wrote:
基本上老鏡也是可以用...(恕刪)


有,小弟知道接M42之後的效果超棒,小弟一位學長是P家人,就喜歡用P家的DSLR加M42來拍,他已經練到對焦準確得不得了

不過小弟用Av先決時,怎麼測都是以F2.0的最大光圈,若動到光圈環,會發現快門亂跳的情況,怎麼弄都是都不好,所以放棄才改用M模式來拍
Pentax 的 DSLR 支援老鏡是無條件的,
完全不會大小眼、分等級。

測光、對焦指示及防手振都齊全,加上轉接環連 M42 都支援。
此故彼,有無生滅
很棒的文章.新老相接.就如版主所言.那是一種心情.我喜歡.
不是愛吐樓主的槽,那個時代的日本鏡除了Takumar系列之外,根本和德鏡沒得比。隨便一顆M42的東德鏡頭就把日鏡打啪在地上。不相信?裝上底片就一窺究竟了。由於這些系列照是數位的,跟鏡頭的光學表現比較沒相關,不妨用底片測試看看就明瞭。君不見SIGMA在底片時代根本是不入流的東西,現在數位時代竟然賣的嚇嚇叫,只能說SIGMA夠聰明切入市場的早。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