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萌生了想要換掉背了五年的K&F後包包
主要是它下方放相機的隔層設計並不合理
而且用久了隔層塌的塌,倒的倒,原本能放一機兩鏡的空間
現在只剩一機一鏡(a73+28-75)
上方的隔層也只有兩個小口袋
常常東西一多,裡面就亂七八糟的
最後尋尋覓覓
找到這個VSGO的包包,經過4天的半島旅行後
來跟大家分享分享使用心得
///外觀介紹///
正面看到最顯眼的就是那顆銀色的東東了那顆是背包的上蓋開關
透過旋轉打開,闔上時塌吸附到底座上便會自動鎖起來
此快扣是鋁合金材質(但我第一眼看覺得是塑膠

是由專門生產各種快扣的FIDLOCK出品的
背包可以直接站立不會東倒西歪

打開長這樣
當然他不是只靠快扣固定
另一邊是由磁鐵做固定
但這樣的設計最大的缺點就是
不能裝太滿不然就扣不上了
另外就是背包蠻多地方都有使用到這個菱格紋的
個人覺得蠻好看的,讓包包不會顯得黑黑一大坨

快扣下方的位置做有薄薄的收納袋
用來放一些鏡頭蓋之類的東西
但他並沒有作磁吸或是拉鍊的設計,所以無法關起來
有些可惜

再來看到側邊
附贈了一個品牌吊飾
那不只是好看,還能讓你拿來鎖相機的快拆板
左右兩側都是可以打開
也都有水壺腳架放置的位置
下面有腳架放入後的樣子
可以看到水壺袋內部是有彈力繩的
不放置東西時可以他將洞口收緊,達到服貼美觀的效果
水壺袋的上方是固定綁帶帶
仔細看快扣上有一個拉繩
那個拉繩是用來將固定綁帶,快速放鬆的
彈藥快速放鬆不是解開插扣就好了嗎

- 測照
- 腳架放入
- 彈力繩
- 綁帶
再來是背部
做了透氣結構,這樣的結構不只增加舒適性更減少背部的悶熱感
背部也有透氣結構加厚,就算放入筆電也不會有背著一塊鐵板,直直硬硬得感覺
胸口也有胸帶的設計,實際使用真的蠻有效果的
只是胸帶設計有點問題,出遊的過程中掉了好幾次
肩帶方面並沒有特別厚或軟Q的材質,就薄薄的一層
可能考慮到包包也不大,不會背到太重
在出遊期間背包重量大概都落在5-6公斤左右,確實沒有太大的不適感出現(本人175 60kg)
背帶雙邊都各有一個D環,方便掛一些小包或配件之類的
這邊提一下,背包寬度是剛剛好可以塞入PD的快夾系統的
- 透氣結構
- 胸扣
- 背帶D環
胸扣的部分就這樣輕輕往上推就可以拿出來了
但常常再放下背包的時候
因為摩擦到身體之類的,而掉出來
真的不知道他甚麼時候會不見
///內部格局///
再來看看內部結構裡面其中個垂直的隔板是我拿PD的放進去的
其餘都是原本就有的
中間的隔板還能拆除或是調整你想要的位置
最裡面有個內袋,上面黑色的是彈力繩
上面寫著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en(寫這幹嘛

中間隔板的部分
一面有彈力繩能固定現貨是拭淨筆之類的
另一面則有兩格小袋
這兩個都有特別做的比較凸一點(沒有服貼)
這樣能比較好放入有厚度的東西
- 內部
- 巴拉巴拉
- 拆空隔板
- 隔板1
- 隔板2
下方放相機的地方是由兩塊隔板組成
擺放位置跟高低都是可以自由調整的
下面我就使用a6400+18-300(上方),以及三陽135 f1.8給大家參考
另一面的空間我是放置一個慮鏡包給大家參考
實際出遊的時候我是帶a6400+18-300 和28-75
另一邊則是放拍拍立得用的
兩邊打開都有內袋可以放一些小東西
- 相機倉
- 裝入相機
- 另 一面
後面還有一個筆電夾層
官方說可以放入15.6吋的macbook(注意是macbook)
其他遊戲筆電之的就別想了
但我實測不只有大小問題
問題在於筆電厚度
如果你背包內放得東西較多
或是下面鏡頭相機比較肥大
就會擠壓到筆電放置的位置
個人覺得放平板可能會適合一點

4天3夜背包的內容物如下,小東西非常多
裡面少了拍立得跟28-75沒拍到

收納進來後
這就是我那時候希望上層能有多一些口袋或收納空間的原因
雜物真的太多了
有多一些的格子以及網袋,東西也比較好分類

///背負參考///
175cm 60kg背起來大概長這樣
對我來說大小蠻適中的

///總結分享///
這款VSGO黑鶴雙肩包外型跳脫傳統相機包的樣子
我身材偏瘦,背起來不會很笨重
背帶雖然摸起來顯得單薄,但16L以及原先就設定大概一機兩鏡的設計
不會讓你裝入多重的器材
加上較寬的背帶,不會讓人有太多的不適感
背包隔板自由度很高,甚至把隔板全部拆空變成一般背包也可以
細節方方面面都不馬虎
當然實不實用還是要看你的使用習慣來決定
使用下來最大的缺點大概就在他的胸帶太容易脫落了
其他部分都很滿意
以上給有需要的人參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