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n Rapid Winder 快速過片器.

Canon Rapid Winder 快速過片器.是L39專用機種的專屬配件.
一般網路還找得到這種專用的Canon Rapid Winder快速過片器.

有的機種需拆卸更換改裝.有的機種直接就有配置這個過片器.
現在二手市場拍賣的.連機身一起連接的機種.售價大約一萬左右.

那麼這個Canon Rapid Winder 快速過片器得售價.大約三千上下.
最近在網拍看到的Canon Rapid Winder.有盒裝的.售價約八千元.

網圖資料如下:

Canon Rapid Winder 快速過片器.


Canon Rapid Winder 快速過片器.

Canon Rapid Winder 快速過片器.
2022-10-16 16:59 發佈
我覺得這東西用起來手感不好,
好像在扯底片的感覺,
搶快也不過36張而已,
跑新聞的才有在用吧!
jenhoxen

我也拉過,手指一整個痛[汗]

2022-10-19 15:17
這是因為當時發售的相機.

只有轉盤.沒有捲片的拉柄.

不然單靠轉盤.又慢又吃力.

網圖資料如下:




老何boss wrote:
這是因為當時發售的相機.
只有轉盤.沒有捲片的拉柄


不知是因為當時片基或藥膜不夠結實的緣故嗎?不然很難想像,機身都能做到和後來差不多了,為何不用拉柄方式上片,135又不像120是直立機身,轉盤完全不順手啊
jenhoxen wrote:
不知是因為當時片基或(恕刪)

因為當時各廠家都是模仿萊卡L39的機身設計.

也是為整體機身的美觀.後繼機種才出現改良

網路資料如下:[來自相機百科].

二戰後,日本相機市場徹底爆發。不少於十幾家公司都在開發基於德國測距儀的模型。
最常被複製的是徠卡 II 和 III.維基百科有一個簡短的頁面專門介紹製作徠卡副本的公司.

該頁面列出了 11 個最常見的型號.其中 6 個是日本的,由世界各地的製造商發布,
它們都發布了具有相同基本設計的型號。儘管 Wikipedia 文章只列出了 11 個,

但還有無數其他示例要么從未超過原型階段.要么銷售量非常小.使所有副本的完整列表.
更加複雜的是,這些模型中有許多是由一家公司製造的,但以不同的廠牌名稱出售。

資料圖片如下:

jenhoxen wrote:
不知是因為當時片基或(恕刪)

後來才出現的捲片拉柄式的設計.

可能用家有提出建議.廠家才改良.

網圖資料如下:



老何boss wrote:
因為當時各廠家都是模(恕刪)


看到這張圖片感覺豁然開朗,原來這些相機轉片方向和拉柄式是相反的這樣食拇指動作就沒有那麼不順手了,只是較慢而已,可能這種方式產生的張力可以使底片更平整?

以往使用拉柄感覺不是都很穩定,每格底片間距寬窄略有不同,大F系列就比較好些。(F2/F3的120度過片拉動行程短,手指較能保持一致力道)

不知底片在機身內的走法(右手這邊)和拉柄式一樣嗎?還是反捲呈膜面朝外的方式
jenhoxen wrote:
不知底片在機身內的走法(右手這邊)和拉柄式一樣嗎?還是反捲呈膜面朝外的方式

各家設計都會不同.有的順捲.也有的是反捲.

單眼相機大多反捲比較多.CANON QL的是順捲.
RF及傻瓜相機大多順捲的.因為馬達轉動的方式.
老何boss wrote:
各家設計都會不同.有(恕刪)

還有一種例外的機種.
就是:CHINON 35FS.

上片拉柄是在一般的右手邊.
捲片是由右向左[底片放右邊].

這種奇特的上片例子可少見.
那我怎麼連這個也會知道呢 ?

主要原因是以前有玩過這部相機.
家裡應該還有收藏一黃一紅機身.

網圖資料如下:

















jenhoxen

Wow~這是預先把底片全拉出來,曝過光收進片殼的概念了[讚]

2022-10-20 22:00
老何boss
老何boss 樓主

這是一張一張拍過去左邊.再倒片回來右邊的情形.跟馬達預捲式的不相同喔!

2022-10-21 14:21
CHINON 35FS.應該也算是[台灣之光]喔!

因為所以.CHINON 35FS.就是在台灣製造

該系列機種:CHINON 35F也是.有四色機身.

之前看到網拍.CHINON 35FS.拍賣四千多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