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明訓:「沒上過 Mobile01 ,別說你懂『敗家』!」

是的,在茫茫「攝」海中, Mobile01 有如一座光芒萬丈的燈塔,照亮著敗家之路,指引著迷途的我們:相機必敗 DSLR ; DSLR 必上全幅;鏡頭必敗紅圈圈、金圈圈、銀圈圈、蔡頭、可樂頭、...;濾鏡必敗 B+W ;閃燈必敗神燈;腳架必敗雞肉饅頭;包包必敗白金漢。

這些東東,你可以當它是「格言」、當它是「信仰」,也可以當它是個「神話」、是個「笑話」,甚至當它是個「屁」...

但是,唯一沒有人能夠否認的事實,就是除非你根本從來沒有敗過家,否則無論你有多鐵齒,每次在「毒不到我」這四個字即將脫口而出之時,良心就會受到狠狠的譴責,深深的愧疚感油然而生...

最可怕的是,這敗家之毒不但無藥可解,而且還會越中越深

,即使你覺得自己百毒不侵,但「敗家」這件事一旦開始了,就永遠沒有結束的一天...

好比小菜手原本覺得腳架對我而言不過是個「裝飾品」罷了,而且我的裝備又沒有多好,隨便買個小饅頭 725B 虛榮一下,就可以感到很滿足了~

可偏偏這粒「陽春饅頭」就此成了新的導火線

,越用越覺得不夠好用、越用越覺得不夠滿意

,於是原本敗家清單中排在遙遠彼端的「碳腳」就這麼插隊進來,在小菜手的腦海中盤旋不去......

其實,饅頭 725B 真的是不錯,秉持著饅頭家族一貫的「粗勇」精神,但最大的敗筆就是在那個一點也不夠「粗勇」的雲台,尤其是那塊活像五金工廠地板上隨便撿起來的超沒質感、超沒品味快拆板,更是讓騷包的小菜手從第一次見到它就覺得超不順眼的...

80 分的腳架配個 50 分的雲台,還賣得比別人貴,實在是...完全無法接受...

正好前一陣子小菜手拍的東西用三向雲台比較方便,但饅頭 725B 不能換雲台,不過也沒差,反正直接把三向雲台鎖在球台上也行,可是...想到饅頭 725B 那個得鎖到很緊很緊,緊到手有點抽筋才會乖乖不動的雲台和快拆板,就...

所以,小菜手在物色三向雲台時,乾脆長痛不如短痛,把心一橫,「順便」也帶支碳腳回家吧,「省得以後想東想西」~

既然故事始於雲台,為了讓敘事流暢,所以我們一反腳架開箱文的常態,先從雲台談起,把主角腳架放到最後再來介紹~

對於鏡頭、閃燈這類主要裝備,龜毛小菜手對副廠雖然沒有偏見,但選擇上還是儘量以原廠為主

,至於腳架這類輔助裝備,就沒有什麼特殊偏好了。以往因為 Mobile01 舉目皆是雞肉、饅頭,所以自然也跟著朝向這種方向去走,但是嚐試過饅頭的滋味後,我覺得腳架選饅頭是沒問題啦,但雲台的話...

雖然我不是外貌協會,但我還是希望選擇精緻一點、有質感一點的...

既然要精緻、有質感,那麼除了雞肉、饅頭以外,日本廠牌的 Giottos 、 Velbon 、 Slik 當然也就要納入考慮囉,還有台灣的 FEISOL 聽說也是粉讚的哩~

啥咪?你說 Benro, iNDURO ?

很抱歉,貪生怕死的小菜手只敢嚐試大陸製的日本貨,沒有勇氣嚐試大陸製的中國貨...

在球台盛行的今日,三向雲台真的是有點冷門的東西,所以網拍上搜一搜,沒幾頁就看完了,找起來挺輕鬆的~

小菜手就這麼輕而易舉的物色到了 Velbon 的 PHD-51Q :


嗯...

三個方向都有刻度?我喜歡~

雲台上有三個方向的水平儀?我喜歡~

超大塊的快拆板?我喜歡~

鎂合金材質,重量只有 640g 載重卻有 4kg?我喜歡~

質感看起來不賴?我喜歡~

光是以上這幾點,至少在 Y 拍和 P 拍上就已經找不到競爭對手了,但是真正一拳擊中小菜手要害的,是它的快拆板上居然很貼心的設計了兩個可以扣住機身的小顆粒,讓機身在直拍的時候再也不會「自轉」嘍~



哇塞,真不愧是細心的日本人設計的東西,這顆雲台在小菜手龜毛的眼中簡直就是完美~

可是...它居然要價超過三張小朋友...

雖然以專業用的三向雲台來說,這個價格是滿 OK 的啦,但畢竟三向雲台不是常用的東西,犧牲掉這麼多小朋友,總是...有點...

就在看著、尋著、掙扎著的當口,好巧不巧的居然有位 C 家同好拋出了一顆二手 PHD-51Q ...

天吶,難道這真的是天意嗎?

看看照片,品相好像還相當不錯,二話不說,馬上給他下標啦~~~

搞定了三向雲台之後,既然想昇級碳腳,那麼基本的球台還是得來一顆,畢竟平常時候還是用球台比較順手些...

一般球台用來鎖定圓球的地方,大都是扳扣式的設計,只有少數球台以及部分比較高檔的球台採用轉輪式設計,以往使用饅頭 725B 的經驗,使我覺得扳扣式的設計不怎麼好用,而且用輪子好像比用扳手騷包一點...

而且看過 PHD-51Q 之後,小菜手滿腦子都是快拆板上那兩個小顆粒...

於是,小菜手就從這兩個方向作為下一任球台的參考依據~

果然,「貼心」真的是件世間少有的美德,找了半天,只找到一顆 Giottos 的球台(忘了是哪個型號)上面有那兩個小顆粒,而且 Giottos 球台正好全系列都是轉輪式的,雖然小菜手比較偏好以軟木的作為防滑材質的快拆板,但是這個雲台的快拆板好像不怎麼大...

於是, Velbon 這個名字又重新浮上了檯面,越敗家越龜毛的小菜手直接往 QHD-51Q 一看...

疑?

怎麼「大細漢差這多」呢?

原來, Velbon 的球台比三向雲台多了一款,所以要往下一個型號, QHD-61Q 才是對應 PHD-51Q 的球台版本

,重量只有 310g ,承重一樣是 4kg ,快拆和 PHD-51Q 一模一樣~

不過,有個問題是它也是扳扣式的,不是小菜手想要的轉輪...

但是很幸運的, Velbon 正好針對幾款主力球台推出了改良版,而 QHD-62Q 正是 QHD-61Q 的改良版本,重量增加了 10g 成為 320g ,可是載重卻足足提高了 1kg 之多

,變成 5kg ,更重要的,它的鎖定方式改成轉輪式的了~~~


Velbon 啊 Velbon ,沒有你,我該怎麼活下去呢?



擇定之後,找到看起來好像不錯的賣家詢價一下...

哇咧,莊笑維

,怎麼比我查到最便宜的 PHD-51Q 差了快一張小朋友,而且和我下標的二手 PHD-51Q 同價!?

(那位賣我 PHD-51Q 的大哥該不會就是換了這個吧?

) 再看到買腳架+雲台可以減 200 的優惠條件,我...我...


就這樣,這兩個雲台就成了小菜手的新玩具...

收到東西後,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這麼便宜了,因為它們都是「中國」公司貨,而不是「台灣」公司貨...

不過也還好啦,什麼貨都不重要, C/P 值才是敗家最高指導原則,況且,如果這種東西操得爛的話,那給我終身保固我也不想用...

東西到手了,來仔細瞧瞧唄~

首先是 PHD-51Q :

快拆板的防滑材質是橡膠,可以和機身底部完全密合,邊邊的兩個神奇小顆粒可以用指甲摳起來,用來抵住機身,防止直拍時機身因地心引力而自轉。由於不同型號的機身厚度不同,腳架孔的位置也不同,所以 Velbon 很貼心的把螺絲設計成活動式,可以自由調整~

用來鎖定快拆的扳手推到底,會有一塊小機關跳起來,把快拆板頂上來以便取出,順便把扳手頂住。安置快拆板時只要往下壓,小機關縮回去後就會把扳手彈回來。這樣的設計和饅頭大同小異(但是質感真的差有夠多...

),唯一的不同點,是饅頭還有一個小卡榫,可以把扳手鎖住,避免不小心撥到扳手,但是 Velbon 的扳手和快拆座齊平,而且是圓弧設計,想要不小心撥到讓相機彈出來,應該要粗心到很不可思議的人才做得到...

再來看看 QHD-62Q :

QHD-62Q 的快拆和 PHD-51Q 幾乎完全一模一樣,換雲台時可以不必更換快拆板,讓工作更流暢~

但是卻還是有一個不同之處,就是 PHD-51Q 有三個方向的水平儀,但 QHD-62Q 只有兩個水平方向的,而少了垂直方向的那一個...

(啊這是怎樣?只有三向雲台可以直拍咩??比較便宜就連這個也要省咩???

)
好,我們把快拆板拿下來看一下:

快拆板的材質和雲台相同,都是鎂合金,烤漆的質感相當棒,感覺這塊板子比 400D 機身高級許多

,但是從二手 PHD-51Q 的外觀狀況看起來,這個烤漆好像很容易脫落,使用上得小心一點...

(反過來想想,「連漆都沒得掉」的饅頭雲台好像反而比較好?

) 在這裡,我們又再次體會到 Velbon 的用心,在螺絲的邊上鑲了一小片金屬板,可以取下作為鎖緊螺絲的工具,避免發生到了郊外才發現身上沒有一元的窘境~

作為同等級的雲台, PHD-51Q 或許因為價格較高的關係,整體質感好像比 QHD-62Q 更優一些:

PHD-51Q 大大的 Mark 是用大片塑膠板鑲在正面,不像 QHD-62Q 是用一塊小小塑膠貼在側邊,字體還是用印刷的,而且連那小小的水平儀也讓我感覺到質感不太一樣...

轉盤上的刻度讓人有精美的感覺,而手柄的部分除了調整垂直角度的手柄位置固定之外,調整傾斜和調整水平角度的手柄都是可以左右互換的,無論您慣用左手還是慣用右手都相當方便。
在此,我們又看到另一個 Velbon 的貼心設計:


調整傾斜角度的手柄可以接在調整垂直角度的手柄後面,幾乎不佔據額外的空間,讓三向雲台的收納從此不再是件令人頭痛的事~

說了那麼多,我猜大部份人想看的還是 QHD-62Q 吧:


可是球台就是這麼簡單一根螺絲鎖住一顆球,好像沒啥好介紹的...

不過,這個轉輪可能滿多人有興趣的~

據小菜手試用的結果,其實這個轉輪和扳扣式的設計沒啥不同,構造、用法都一樣,只是把扳手改成輪子而已...

但用過之後,小菜手覺得輪子真的比較好用,因為扳手得用整個手腕去扭,但輪子只要輕輕鬆鬆用手指轉一下就 OK 了~

這個橡膠輪子很大顆,手感還不錯,不必很用力就可以把圓球鎖緊,而且那個「UNLOCK」的背後還有一個凸起的小卡榫,可以把輪子卡住,使 Unlock 和 Lock 之間維持在 90 度,只要轉動輪子,要開、要鎖都在這小小的 90 度之間完成~

至於那個圓球,小菜手覺得阻尼滿不錯的,球和外框很密合,而且上面塗了一層摸起來黏黏的東西,不會隨便滑來滑去。
兩個雲台都有附 1/4 和 3/8 兩種尺寸的螺牙,並且附了一片小起子,不管是哪一種腳架都可適用,要裝在其他雲台上面也沒問題。
介紹完雲台,我們再來談談腳架。

選擇腳架,首重的是重量輕、高度夠、載重大,這三個條件只要缺一,就會使人永遠都有想換腳架的衝動...

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三個條件也是互相抵觸的,也由於這個矛盾,所以女人的衣櫥裡永遠少一件衣服、男人的相機下永遠缺一支「腳」...

雖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在三者間取得一個平衡總是需要的,就以饅頭 725B 來分析,重量嘛是普普通通、高度嘛是非常優、載重嘛...這點就值得懷疑了。

在鋁腳中,身高力大者必重到不想背出門,身輕如燕者不是軟趴趴就是矮冬瓜...

能有饅頭 725B 如此優秀規格者實不多見,所以若要昇級,還是得由碳腳中去尋...

根據小菜手過去研究碳腳的印象,碳腳似乎和鋁腳一樣,輕便的都太短,長的又很重很大支...

這也是讓一向以 C/P 值為重,終日肖想「摸蛤兼洗褲」的小菜手總是能夠在碳腳誘惑下全身而退的部分因素。

(主要因素當然還是「貴」啦...

)
由於碳腳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既然狠下心敗了,就是一定要好好用到夠本為止

,所以足夠應付一般需求又能方便攜帶出門的全方位腳架,一直是小菜手選擇碳腳的主要考量。

小菜手心目中的理想碳腳,大約是全開高度 150cm 以上、收合長度 50cm 以下、重量 1.5kg 以下、載重 5kg 以上、固定腳管採用快扣式,當然,最重要的是價格越低越好,絕對不可超過 10 張小朋友...

但是世上碳腳何其多,茫茫「腳」海中,符合條件的碳腳還真是找不到幾支,所以小菜手在剛敗 400D 時研究了一下,發現沒有我喜歡的碳腳而決定省錢敗入饅頭 725B 之後,就再也沒關心過碳腳了...

或許是拜越來越熱門的"旅遊腳架"之賜吧,就在小菜手研究雲台之際,居然「順便」瞄到了一支小菜手眼中的超完美腳架「FEISOL CT-3441blue」~

哇塞,不只外觀超級夢幻,連規格都是超級夢幻到爆表,真不愧是台灣之光~

在它面前,誰還有勇氣亮出自己的腳架呢?

不用再看了,馬上給它下......標......

呃,且慢,好像超過預算太多耶...

哇咧,好個台灣之光,鋁腳比別人家的碳腳還貴

,不過鋁腳可以做到這種比碳腳更夢幻的規格,真的是天下無敵耶...

就在小菜手驚歎於神奇的台灣之光之際,另一道光緩緩射入小菜手的眼簾,而它,居然又是...Velbon...

哇咧,真是「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莫若 Velbon」啊~

小菜手對腳架的所有夢想, Velbon 居然都幫我一一實現了~

原本在小菜手心目中, Velbon 不過是個不起眼的小角色,現在居然一躍成為我最愛的品牌~


是的,就是這支比台客招牌黑雨傘稍長一些的 Velbon EL Carmagne 445L( A ) 深深的擄獲了小菜手的「菜心」~

全開 164.5cm 、未升中柱 133cm 、收合長度 47.3cm 、重量 1165g 、載重 5kg 、快扣式,問了一下廠商,價格不到 7 張小朋友,和 QHD-62Q 一起買,總價還可減 200 !

Bingo~

就是這個光,就是這個光!

終於,小菜手尋尋覓覓的理想腳架就這麼誕生了:


Velbon 碳腳最讚的地方,就是不會只給你一支腳架,你該有的掛勾、石頭袋、便攜套,統統一次附給你,不必另外花錢買,充分滿足了「摸蛤兼洗褲」的小菜手~

當然啦,即便如此,「專業腳架」不該有的腳架袋、雲台還是要自己買啦...

小菜手原本想要買個饅頭腳架袋來虛榮一下,可是根據廠商的說法,相片裡面這個腳架袋只要 300 元,質感比 Velbon 原廠的還好,如果不滿意還可以保證換原廠的...

嗯... 看在小朋友的份上,我還是聽信讒言一下好了...

不過,以 300 元的水準來說,這個腳架袋確實算是不錯的啦...

嘿嘿,如果只算一顆雲台的話,這整組「全配」買下來,比一支啥咪都沒有的「簡配」饅頭 190 CX Pro3 還便宜,除了不能中柱橫插以外,格規上還漂亮得多~

其實不能橫插也無所謂,反正真的有需要的話,台灣之光的 FEISOL 有中柱橫插套件可買,上面還有有刻度的轉盤,更讚的啦~

廢話不多,趕快來仔細研究研究~

首先,來看一下這個位置:

嗯...這...

我覺得整支腳架最沒質感的地方都集中在這裡...

從這邊可以看到,腳管的關節上有一個小機關,撥動這個機關可以調整腳管張開的角度,共有 3 段選擇,最低劈腿高度為 14.4cm 。腳架收合時,這個小機關會自動歸位,而整支腳架最沒質感的地方也就是這裡,整個機構感覺軟軟的,有時還有卡住彈不回來的情形發生...

此外,另一個小缺點在於中柱是鋁管而不是碳管,質感給他有點小打折...

和高級腳架相同,在第一節腳管上有泡棉包覆,一方面有防凍的功能,另一方面也可在攜帶時保護腳管不受直接撞擊。泡棉上的 Velbon 字樣是黑色的,相當低調,這點我喜歡~

收合長度 47.3cm ,可以輕易放入標準的 20 吋旅行箱中,出國遊玩超方便:


不升中柱 133cm ,加上 9cm 高的 QHD-62Q ,等於 142cm ,身高 172cm 的小菜手,微微彎一下腰剛好可以看到 400D 的觀景窗,完全是恰到好處的工作高度~

完全展開,哇塞~


中柱全升 164.5cm ,加上 9cm 高的 QHD-62Q ,等於 173.5cm ,比小菜手還高了一滴滴,完全不怕不夠高:

(如果您是巨人,這個系列的碳腳還有超過 190cm 的喔~

)

(小菜手生平首張自拍照...

嗯,頭髮該洗一洗了...



)
中柱可以倒插,但不想倒插也沒差,因為兩頭都可以鎖上雲台:


中柱拆開後,兩頭一長一短,可以彈性運用:

貓爪型的伸縮橡膠腳墊,可在需要時伸出內建的腳釘:

在此又一次不得不讚揚一下 Velbon 的用心

,在每節腳管上都標上了刻度,調整高度更靈活、更方便~

哇~

你看看這些碳腳獨有的 XX 花紋,光擺著看都覺得很爽...





噢,不對

,腳架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看的,雖然這腳管有點...細,不過用手扳一扳...還滿硬的,我相信它真的可以耐重 5kg ...

腳管接合處密合度非常高,完全沒有晃動的空間,快扣部分好扳又能扣得很緊~

檢查完腳架,該是實測的時候了~



來把 400D 鎖上去:

從頭到尾最令小菜手感動的就是這個時候,這片超大快拆板簡直就像量身定做的一樣,合身到不行的把 2/3 的 400D 屁屁完整的包覆起來,給 400D 的屁屁最安全、最溫柔、最無微不至的呵護...

不過,龜毛小菜手還是得雞蛋裡挑骨頭一下:因為快拆板太長,擋到了電池蓋,這麼一來懶惰的小菜手就不能掛著快拆板換電池了...

噹噹,殘酷的考驗開始啦~




因為小菜手目前狀態為「入門級」,沒啥重量級的裝備可以測試,只好把 400D 裝上 430EX ,再掛上小小黑 IS ,為了增加重量,連遮光罩也裝上

,最後索性把鏡頭袋裝顆 Sigma 17-70 掛在小小黑身上,嘿,這樣至少總該超過 2kg 了吧?

啥咪?

你說鏡頭袋裝得下 EF-S 17-55 IS 和 EF 50mm F1.8 II ?

喂,別鬧了,這是我全部的家當耶,要試你自己去試...

嘿嘿嘿,測試結果果然穩如泰山~

(廢話,重量才到規格的一半而已...

)(這...

)
檢查前後水平 OK :


檢查左右水平 OK :


橫拍沒問題,接下來進行更嚴酷的直拍測試:


還是一樣:穩~


背面檢查一下,完全沒有「自轉」的跡象:


假如真的不放心,那也無所謂,把小顆粒扳起來,就算整個垂頭也保證不會自轉的啦~


雖然小菜手對 Velbon 沒有什麼特別的印象,但敗入了 Velbon 的腳架和雲台之後,小菜手對 Velbon 在設計上匠心獨具的巧思深深感到折服,在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能充分感受到對使用者的體貼和用心~

平心而論,以相對較低的價格,享受超水準的商品,這樣的 C/P 值,應該很難被超越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