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在使用AF鏡頭的時候,都覺得很方便,會自動給他嗶嗶,就搞定了
使用手動鏡頭的時候,會出現合焦指示燈
小弟很好奇,不知道眾前輩們是否知道,自動合焦的原理為何???純好奇
hugaroy wrote:
每次,在使用AF鏡頭...(恕刪)
因為 不同的光線 其實是 不同的 光波,
光波有不同的 frequency, amplitude,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就是 phase.
frequency -> 顏色
amplitude -> 光亮度
phase -> 對焦
因為呢,
不同的 光波有不同的 phase diff.
沒記錯的話,
相機就是移動鏡頭,
使光波是 180 degrees out of phase,
因此相機要對有 contrast 的物體對焦.
如果記錯了請各位大大指正~



libraleu wrote:
NIKON 的測焦原理, 比對對焦點顏色的對比度,再反覆移動焦距,最銳利的位置就是對焦點.
CANON 的也是差不多, 但是他會直接算出要移動多少距離, 直接移到焦點, 但要配合的參數很多,
配合不好就移焦了, 所以有一些情形下要送去校正(調焦),
所以CANON的對焦快, 但較不準(調過就會準)
NIKON的對焦慢,但較準.
這一段對於 Nikon 和 Canon 自動對焦的說法和事實有一些出入.
1. "比對對焦點顏色的對比度,再反覆移動焦距,最銳利的位置就是對焦點" 是所謂的 contrast detection 自動對焦, 廣泛採用在大部分小型隨身數位相機上. 最近 Canon 和 Nikon DSLR 在 live view 模式下也可以選用 contrast detection 自動對焦.
2. 絕大部分自動對焦 DSLR/SLR 都採用 phase detection 自動對焦. 好處是比 contrast detection 快很多. 原理和手動對焦時代的裂像對焦有一點關係. 詳細說明: 見此.
簡單來說, 來自對比鮮明場景的入射光經過鏡頭, 反光鏡, 到達自動對焦模組, 此時有兩個菱鏡把入射光分成兩道, 如果入射光對焦正確, 這兩道光會重合; 如果對焦在正確焦點之前, 這兩道光會有不同的 "phase", (記得高中物理嗎? 光波的相位差來自兩束光行走的距離不同), 因而在自動對焦感應器上形成兩個 peaks; 如果對焦在正確焦點之後, 也會形成兩個 peaks, 但是和前面那種情形的兩個 peaks 位置相反. 這是關鍵的一點, 因為自動對焦處理器可以直接從 peaks 的長相知道現在對焦在正確對焦點之前還是之後, 以及鏡頭該移動多少才可以到達正確對焦點. 現在相機直接下命令叫鏡頭移動到適當的對焦位置, 不需要和 contrast detection 方法那樣前後來回很多次.
實際應用上, 對比鮮明的場合, 你可以發現各家相機的自動對焦都幾乎是一次到位; 在光線很弱或是對比不清楚的場合, 仍然需要來回修正數次, 也就是所謂的 auto focus hunting.
最後, "CANON的對焦快, 但較不準, NIKON的對焦慢,但較準" 這種印象也不很正確.
有圖有真相.
Nikon D300 自動對焦,
Canon 40D 自動對焦.
注意看網頁中 AF Speed 部份, D300 略優於 40D. 以實際情形來說, 應該不太可能有人可以分辨得出 0.49 秒和 0.51 秒的差別.
註: popphoto.com 是美國少數 (還是唯一) 具有 optical bench 光學實驗室的攝影雜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