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和視頻誰更重要?麥克風五個最常見錯誤,血淋淋的教訓我們都犯過


看文章的人越來越少,同樣的內容大家都喜歡看視頻,有太多人分享如何製作更好的視頻,但是很多人都會忽視音頻的重要性,其實也包括我。
我是詹姆斯•於震,一名職業風光攝影師,也是一名怎麼都紅不起來的視頻博主。
音頻和視頻誰更重要?麥克風五個最常見錯誤,血淋淋的教訓我們都犯過

過去幾年錄製攝影教學視頻,真的犯了足夠多的錯誤,才明白音頻比畫面更重要。
在音頻領域,我是絕對的菜鳥,今天只是分享我犯過的錯誤,希望你不要再犯。
錯誤一:不捨得買麥克風
這聽起來很傻,但卻是真的,許多人其實也包括我,剛開始錄製視頻的時候,我覺得使用相機上的內置麥克風就足夠,或者錄製 vlog用手機默認的錄音效果好像也不錯。
比如這支瀑布拍攝視頻,就使用手機的麥克風錄製的,現在想想真的是愚蠢之極,不管是相機還是手機麥克風都會混雜大量的環境噪音,再好的視頻配上這樣的聲音,真的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羹!
今天我推薦的奉科G2無線麥克風,只有七百多人民幣一套,又輕又小,使用方便,音質也不錯。
音頻和視頻誰更重要?麥克風五個最常見錯誤,血淋淋的教訓我們都犯過

三秒開機,自動對頻,屬於即開即用,對新手絕對友好,分享攝影教學視頻也絕對夠用。
錯誤二:離得太遠或者太近
麥克風放置的太遠,收音效果會比較輕,也會錄製很多的環境噪音,這個很好理解,我剛開始做視頻的時候,總覺得收音效果越響越好,可能看流行歌手都喜歡把麥克風貼在嘴邊。
在拍海景視頻時,把麥克風夾在衣領上希望能減少海浪噪音,甚至把麥克風的增益放到最大,像這支視頻就屬於刺耳的噪音,是不是血淋淋的教訓。
音頻和視頻誰更重要?麥克風五個最常見錯誤,血淋淋的教訓我們都犯過

注意接收器顯示屏上的音頻表,增益太大,容易變紅,意味著錄音正在被剪切,聽上去就是各種不必要的失真。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G2麥克風放置在合適的位置,通常放在10-20厘米就可以,根據電平監控選擇合適的增益,G2提供了0-4級增益調節,調整範圍可達8dB,可以簡單有效地優化音頻信號, 正常說話測試正好綠線到頂,不變紅就正好。
錯誤三:單聲道和立體聲
錄製後期視頻時,我犯了不止一次單聲道的錯誤,而且自己都不知道,因為我剪輯直接用Imac 的內置麥克風,沒用耳機聽,所以等觀眾用耳機聽發現單聲道再反饋給我都晚了。
原因是我錄屏時,使用福克斯特 Scarlett Solo 聲卡接一支鐵三角的 AT2035作為音源。它可以接兩個音樂,但是默認一個音源就是一個聲道,如果剪輯時不復制聲道,直接輸出就成了單聲道。
雙聲道和立體聲的差別其實我最近才搞清楚,複製一個聲道出來的是雙聲道,左右耳的音量一樣,這並不是立體聲。
真正的立體聲需要G2-A2一拖二才能實現,2個音源進來2個聲音才是真正的立體聲。
就像這樣,夾上兩個接收器,看著有點呆,當我的頭轉向左邊的時候,你是不是覺得左邊響了,轉向右邊是不是右邊響了,據說立體聲更有呈現感、層次感和通透感,也可以針對獨個音軌分別調整和後期處理。
試試看真的有那麼好嗎?
錯誤四:亂用錯誤的麥克風
其實我買過好多麥克風,最早的耳麥式USB 麥克風,那是好多年前QQ 群直播課時候用的,後來錄製經典的濾鏡三部曲時,攝影師用這種錄音筆,後來我也買了一個索尼的PCM-D100,傳奇產品主要是因為它不僅僅是錄音筆還是超值的無損播放器。
後來又買了這個鐵三角和USB 聲卡做後期視頻,但是錄製相機屏幕,阿童木忍者V 必須用自帶電源的機頭麥,於是我又買了Rode的經典款,有了Gopro,又配了一個小的機頭麥。

其實做直播的時候,還專門配了蘋果手機的 Lighting 口領夾麥,也是佩服自己真捨得花錢。
去年做 Youtube 又買無線麥克風系統,買了一堆但是依然錯誤不斷主要因為經常偷懶亂用。
使用合適的麥克風,比如室內直播唱歌要用這種,加個防噴網,但是訪談類的還是用無線領夾麥更適合,把麥克風藏在衣服底下,完全看不出,聲音可以錄製到錄音筆,也可以直接錄到相機裡面。
以前我用 Gopro 自拍的時候是這樣的,配上一個小型機頭麥,距離不能太遠。
其實現在可以把G2接收器直接插在兔籠上,這樣更方便,因為有時候我會把Gopro 放在某個地方錄花絮,廠家宣傳是50米(背對),150米(正對),就像這樣還有聲音哦,機頭麥就什麼都錄不到。
也可以直接把接收器內置麥克風裝上防風罩,不仔細看,是不是真的以為是 RODE 的無線麥,裝一下也可以哦。
G2可以這樣別在衣領上,也可以插在相機熱靴上,感覺比引閃器還小!
選對的比選貴的麥克風更重要,戶外拍攝特別在海邊,大型設備根本無法施展,最小最輕最簡單的G2麥克風對我最友好,比最輕的機頭麥還要輕,而且三個機器可以同時充電,400毫安電池充滿一次差不多可以用五小時,支持充電寶邊充邊錄,那種忘記帶電池的尷尬再也不會有。
一拖二開機照樣自動配對,終於讓我放心請模特一起分享了。
錯誤五:不監聽,不回放
監聽很重要,否則錄了半天才發現沒聲音,可能是接收器沒電,可能是按錯錄音按鈕了,小團隊一般沒有錄音師,所以麥克風插到耳機孔也有可能。
你別笑話我,這些錯誤我都犯過,這些攝影視頻都是我和太太兩個人折騰的,人太少必然錯誤百出。
而且我主要用 Z50錄製A-RoLL,Z50這台入門款相機是沒有耳機孔,無法監聽,直接相機回放只能聽出有沒有聲音,完全沒有辦法聽出好壞。
G2雖然身材小,居然提供監聽功能真的讓人很欣慰,當然我更偏愛用監視器進行監聽。
還有一個不能省錢的地方就是一定要用監聽耳機,不要用手機耳機替代,監聽耳機可以比較好隔絕環境音,這也是我在阿德萊德藝術學院進修時養成的習慣。
總結
做了兩年視頻才算真正明白聲音的重要性,自己摸索真的好累,希望我的錯誤你不會再犯,既浪費錢,也浪費了好多時間,還生產了一大批劣質的視頻,做了這麼久還不紅的我就是最好的證明,誰讓我錄了那麼多單聲道啊!
請記得給我點贊,分享,當然也歡迎你分享你犯過的那些錯誤,三人行必有我師啊!
You-tuber & Photographer
2021-06-29 10:07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