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哪裡有幫忙清理鏡頭,速度快又收費合理的?

實驗室裡有一台冷光照相儀,專門用來做化學冷光攝影與紫外線攝影的
買來的時候就附有兩個NIKON的鏡頭,讓我們依照用途替換
不過因為保存環境不是很好(照理來說用完應該至少放進防潮櫃,但往往就裝在儀器上忘了)
可能有些入塵,最近也有些同事反映照出來的照片雜訊有些嚴重
有問過儀器的代理商,他們說這個部分他們不幫忙清潔,得要我們自己找攝影器材行清理
(那時真的很想罵一句:那出了問題誰要扛?)
所以有想說拿去照相器材行,看看能否把這兩顆鏡頭拆開來清理一下

有次經過博漢區,就往自己買第一台相機的驊陽走去
表明來意之後,跟我說清理鏡頭要3~5天,要價已經不太記得了
可我所想要的是盡量在週末兩天內可以完成,因為這台儀器大家用得很凶
不知道在大台北地區,有哪一家攝影器材行,可以達到我的要求且收費合理呢?
謝謝
2008-05-29 1:30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速度 清理鏡頭
比較有名的就是全泰.四海.老賴...有的還接受郵寄服務~

不過老實說兩天搞定有點困難,畢竟是精密的器材,如果兩天完工但成果不滿意那也是無用的~
按下快門前能做到的事,不要等按下快門後才做.
雜訊很多跟鏡頭入塵...好像沒有直接關係耶!!
在下的實驗室有NIKON的顯微鏡...
也是要打冷光的...
鏡頭已經髒到像發霉...拍出來也還是很清晰耶!!
有沒有可能是ISO值設太高?!
因為早期NIKON的儀器用的CCD...
高ISO表現很糟糕...
很多人一進實驗室拍照...
就把ISO開到800...
想想十年前的儀器...ISO800簡直不能看...
連堪用都說不上...
也是一堆人怪東怪西說鏡頭髒...
結果在下把ISO降到剩50...縮光圈...延長曝光時間...
再也沒有人怪東怪西了...
成像銳利到感動啊...
最近計劃買原廠套筒...把D200裝上去...
這樣就不用羨慕CANON的MPE65(五倍鏡)了...
因為NIKON顯微鏡應該有1000倍吧...
爽度超高!!

此外...應該還要檢查成像CCD是不是沾了灰塵...
請廠商來保養比較快...

如果是專業用攝影配備...(直接接在電腦上那種!!)
或許更新電腦的影像作業程式比較快!!

提供您做參考
謝謝Charley53, 我會再去問問看的

謝謝翔一朗, 先前其實也有考慮過是不是ISO的問題
我前述的那台儀器型號為Bio-Rad VersaDoc Model 4000,
照相控制用軟體為Quantity One 4.5.2
剛剛找了一下, 整個控制介面找不到有關ISO的設定
所以應該只剩下鏡頭上的調整
鏡頭尺寸為50mm, 1:1.4D, 只能控制光圈與焦距
通常為了能夠較快速成像, 加上有時候標的光源可能較弱
所以我使用時會將光圈開到最大, 不知道這是不是也是產生雜訊的原因呢?
(畢竟門一關起來, 那個空間就形同無光源進入的密室了)
下次我會試試看縮小光圈, 延長曝光時間是否能夠使影像銳利化的
看來俺遇到同行了!!
您是生物科技相關產業?!
冷光?!--->螢光壓片?!
紫外光?!--->DNA GAL IMAGE?!
BIO-RAD?!這是照膠的機器嗎?!
如果是的話...
這種機器的焦距設定很重要...
通常廠商會調整好
之後叫您不要摸到鏡頭...
如果摸到了焦距跑掉...
這時就要"上下移動"照相模組...
把影像正確合焦...

由於這種儀器焦距是固定的...
光圈大小反而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因為同在一個焦平面上...)
所以開1.4頂多四個角變得比較暗...(邊角失光)
應該不至於影響畫質...
這時反而要加強CCD的受光量...
可以藉由提高冷光跟紫外光強度...
或者是拖慢快門速度來改善影像品質...

如果光源是來自底部(即穿透電泳膠體...)
檢查一下光源的濾片是不是被刮花了!!
如果被刮花了...
基本上不是鏡頭髒了或雜訊過高...
是您把刮痕拍進去了...
在下的學弟有一次很白目...
在照相盒裡切膠回收DNA...
結果之後俺的實驗照出來也是"雜訊"不斷...
檢查之後...換了一片濾鏡就好了...
兩張小朋友也飛了...
從您第一次回我的文,我就已經在猜你是不是同行了
個人在某教學醫院裡作研究助理
這台儀器在我們實驗室的用途,也就是照化學冷光(Chemiluminescence)及UV
由於通常照冷光與照UV影像所用的鏡頭不同,經常換來換去
真的很難保證不會動到鏡頭
每次把鏡頭裝上去,還是會經過一段利用可見光做位置調整與對焦的過程
所以有些難保證這樣調整出來的焦距是否為最適當的

至於改善影像品質的部分,先前有教過我同事利用延長曝光時間減低背景雜訊的方式
而控制儀器用的Quantity One這套軟體,也有內附後製的功能
(如果正常拍拍不出我想要的或是訊號太弱,有時候就會搞些後製,
通常是調整亮度與對比,反正暫時沒有定量需求,以定性為主)

這台照UV倒還沒發生過背景雜訊一堆的現象,比較看得出雜訊的都是在化學冷光照相時發生
而我自從研究所就被教不要在照相盒裡切膠
原因是,照相盒內的UV光源較強,還是會破壞DNA
反正我們另外還有一台簡易的UV燈箱,UV光源不是那麼強,還有壓克力擋板
只要能夠看到我所想要的band就可以切膠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