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碎碎唸===============================================
先講講自己玩數位相機的歷程吧!
一開始選相機時,是外觀先決
(這個詞其實不太正確,因為決定了外觀之後,剩下的值並不會自動最佳化…)
在底片時代,也只用過傻瓜相機,
現今隨便一台數位相機,可以設定的部份都比底片傻瓜多太多了!
最初買了一台漂亮又輕巧的數位相機,
為的也只是記錄生活大小事,以及出遊的照片。
因為不用耗費底片,開始嘗試以前不曾拍攝過的主題,
出去旅遊,不再只是到此一遊照,也會順便拍個風景。
小花模式,更是開展了一個新的視野!
又因為能即時看到照片,開始懂得用曝光補償來達到自己想要的感覺,
補正相機自動曝光的缺陷。
漸漸的,發現攝影並不是按下快門就完成了,
開始想要有更多的操控。
想更換專業數位相機(現在又稱為類單眼相機),
就在萌生這個念頭時,
適逢DSLR平民化來臨,
找了一些資料,選定了Olympus的E-300!
記得在那個年代,DSLR的JPG直出要灰灰的才是王道!
有一說法是灰灰的可以保留較高的後製空間,
但E-300的JPG直出真是驚為天人啊!
他的外觀,沒有突出來的反光室,還滿特別的。
另一個重點,4/3是一個全新的系統,
對新手來說,購買鏡頭及相關配件相對輕鬆許多,
因為選擇不多…
期間4/3系統做了很多的創舉,
歷經正反討論…
就在E-410發表時,正式邁入E-system第二章,
開始朝輕量化發展。(E-400有先出來串場啦…)
E-system不再只是感光元件最小的DSLR,
同時在外觀、重量等都是目前業界最輕巧的。
就在隨E-420一同發佈25mm餅乾鏡,
由DSLR擔任隨身機似乎可行?
另一方面,消息放了許久的Sigma也沒閒著啦!
DP1正式上市!
比起先前發佈的外型有型多了,
雖然有著別的相機的影子。
有趣的兩台相機,
一台是最小的DSLR(感光元件也是最小的),
一台是有最大感光元件的DC,
該選哪一台當隨身機?
====唸完了====================================================
要隨身,體型還是考量的重點!
本人沒有E-420加餅乾鏡,
所以就請E-410加EC-14偽裝一下囉。
當然還要穿上質感倍增的皮衣。



由照片可以看出兩者的體型還是有一段差距。
還是DP1的體型比較適合隨身攜帶,
但DP1的電子性能實在令人懷疑他是2008年推出的相機?
對焦速度之慢,
感覺E-410反光板上上下下的Live View對焦都比他快!
(好心的Olympus,如果E-420的對比對焦是靠韌體更新就可達成,下放給E-410跟老大哥E-3吧!)
畫質PK就不做了,
以免本人的爛技術壞了兩台相機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