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版大們不知道對於這2款旅遊包有何建議?
個人目前的裝備只有D810+手把 +N20.8G +T35.8 +N300.4E 以及有點重量的腳架A3580T、及輕巧的pixi evo
平常出門就是用Lowepro Pro Messenger 200AW來裝全部就算夠用,除非特別要去哪裡拍風景才會另外帶A3580T
不過一旦要出國外就只能用一般後背包+內襯帶,不然會不能裝下其他雜物,所以想要找一個出遠門用的後背包
最近有看到饅頭的Advanced旅行後背包+BeFree腳架有組合優惠,看起來好像還不錯,順便把旅行用的輕便腳架一起買了
不過之前就有相中Lowepro ProTactic 450,只是購買得價錢剛好可以買饅頭背包腳架特惠組了
不知道對於這2種的選擇有何看法呢? 或是更好的建議? 先感謝各位板大了
另外,出遊腳架應該是選收納長度短最為好的選擇吧? 搭配組合有BeFree及BeFree one
兩者重量差異不大1.4Kg跟1.3Kg的差別,但BeFree one收納可以到32cm,只是載重只有2.5公斤(不過我想依我的東西來看應該是足夠了吧?)
再問一個蠢問題,這種側開的後背包在安全性上如何..像是會不會容易被打開導致被偷竊、掉落..等問題?
azuresea903 wrote:
各位版大們不知道對...(恕刪)
我本人剛買Pro Tactic 450 AW不到三個星期,
帶去了一次旅行與一次外拍。
也擁有過Manfrotto MB MA-BP-TL-CA tri backpack L 一年多,
但為了換Pro Tactic 450 AW 就給人了
Pro Tactic 450 AW它本身重量2.6KG,蠻重的。
堅固問題,不用懷疑。
可以增加許多外掛,
前提是你背得動就可以。
我是看上它
1.有地方放水(外掛)
2.擁有快取
3.可以整個打開整理(不過目前發現有不好的地方)
4.比較好背(可以很貼背)
5.腳架可以往後背(外掛可調整腳架位置,個人不喜歡旁邊掛腳架,會不平衡。)
缺點:
1.重
2.自由度太高,有點難整理間隔。
3.間隔不夠完整。(比如裝上70200F2.8想直接從中間下去但是好像沒有這個選項,也可能我還不會排)
Manfrotto MB MA-BP-TL-CA tri backpack L應該跟你要買的差不多吧,
它最大的好處是比Pro Tactic 450 AW輕一半。
它有三種背法,
1.普通雙背(比較舒服的背法)
2.雙帶叉著背(最舒服的背法,但不方便)
3.單帶叉著背(如果是最大號請無視這個背法)
重點的背帶比較細,
背重的會痛。
而且北部有部份空間放背帶與筆記本,
導致背後軟軟的不夠力支撐。
普通背法中間沒有得綁,
沒辦法吧重量平均到身上。
另外如上面所說,
有部份空間放筆記本,
如果沒放筆記本的話,
那空間有點浪費。
不過我通常拿來放反光板。
它的空間沒辦法一次過打開,
有分上下層。
中間是可以打開的。
不過它上面那裡不像Pro Tactic 450 AW那樣,
全部能能貼間隔。
置物格如果要放相機的話,
要另外放上去。
下面有能自由排放,
不過也離不開那幾種放法。
以上是我是用過的心得。。。
另外,今天有看到有人“改裝”Pro TacTic,裝上拖拉=v=

garo726 wrote:
如果是要輕便出遊
而...(恕刪)
看過影片之後覺得大小應該可以符合現有容量,只是不太確定這個包使用起來有沒有缺點可以參考的
如果沒有太大缺點就賄選這款啦
妖狐藍風 wrote:
我本人剛買Pro Tactic...(恕刪)
感謝妖弧大的分享
好像不少人推Tri這款包,不過出國還是遠們都難免會裝很多東西會很重
過去出國還是遠門,包包都會超過10kg,如果這款背重會不舒服就真得很考慮了
尷尬的是450加腳架的重量就快4kg了,那在裝筆電雜物不就...不曉得背重會不會太集中對肩膀不適呢?
最近又看了一圈,饅頭的大紅蜂背包好像還不錯,介於中間,不知道對此包有何建議呢?
我的設定是除了可以裝入我的一機三鏡一燈(6D + 24-105(遮光罩反裝), 16-35 2.8L (口徑82mm, 遮光罩絕對要拆下來,這個遮光罩真的相對巨大), 大白兔(遮光罩反裝),EX600RT,外加我跟小孩的隨身禦寒衣物與小孩備用的零食衛生紙等等等等
當初比較了幾個包,除了原本中意的Whistler BP 450,實際試背之後,發現太巨大,還有另一個疑慮就是"可能"上不了飛機當手提行李
FASTPACK 250現場沒貨,沒得試
最後火燒屁股(因為隔幾天就要出行了),買了PROTACTIC 450,兩次出國加一次國內連假出行下來,我確定這個包會被我打入冷宮
先說出國旅遊那趟,只要遇上人多的地方,這個包你背在身上就會覺得你的身體多了一倍的厚度,只能一直跟人家抱歉抱歉....,再來,背包+裝備+衣服雜物水的重量+外掛一罐水在外模組化的水壺袋,我只能感嘆身體要練好一點...,短時間沒有問題,時間一拉長一整天下來的負重真的是負擔,別小看這個空背包的重量,你會覺得哪怕減各幾百公克都好
出差的這趟,這次沒帶大白兔,但是17"的筆電(asus商用筆電,較薄)就要接著上場了,嗯,17"可以裝進放筆電的口袋,但是拉鍊拉不起來,差不多有三分分外露,外面的拉鍊可以拉起來,沒有問題,所以實測17"薄筆電可進,那麼Macpro最大台的應該也都可以進
端午連假海生館這趟,這才是讓我吃足苦頭的一趟,這個包的拉鍊沒有做防水封條,也沒有做布料隱藏拉鍊,這個拉鍊又設計那種粗大齒距的,端午連假雨紛紛阿,雨水順著這個包的上蓋(這個上蓋很妙,有防水但是有圓弧頂的造型),雨水就這個順著造型流到拉鍊齒距開始往內滲,所有在包內小孩子靠著拉鍊的衣服,全部像抹布一樣吸水了,還好發現的早,不然下面的相機就要gg了。原廠設計有遮雨罩在被包最下面的隱藏口袋內,說真的,這種內建的遮雨罩很難用,然後情急之下,你根本很難想到下面有這個東西。
說了很多,我的結論如下:
缺點-
1, 空包很重,且這個包是"硬殼"設計(如果你打算在早上上班時間擠板南線,或是山手線,別想背在身上了)
2, 裡面的泡棉固定板太多了(自由度太多,反而適得其反了,我覺得)
3, 拉鍊不防水
4, 口袋太少(在腰帶的地方兩邊都有小拉鍊口袋,iPhone 5完全放不進,只能放一些零錢或耳機,甚至連一包面紙都要硬塞。頂部左右兩邊的拉鍊口袋設計太小且太死,完全沒有伸縮空間,兩包面紙還可以,三包就要硬擠,i5可以進但是其餘東西就不用想賽進去了,而且手機放這個地方,要拿手機只能把背包放下來了)
優點-
1, 這個包設計很前衛(吧)
2, 硬殼設計對於相機保護肯定沒有問題
3, 嗯...想不出來有甚麼優點了...哭哭了
最後補充說明: A787, A320上面的行李箱都可以進,還沒有機會試ATR72雙螺旋槳的上置行李箱。所有遊覽車的上方置物櫃,嗯,別想了...
原廠網站上的review,全部的人一面倒都推這個,實在懷疑它們使用這個包的立基點是甚麼?我認為應該還有更好的選擇,但我不是抱怨,歡喜買甘願受,只是希望我的使用經驗有幫助到各位
160816補充: 近期測試ATR72與JET捷星航空的手提行李都沒問題,可以攜入
azuresea903 wrote:
各位版大們不知道對...(恕刪)
jimmy0413 wrote:
缺點-4, 口袋太少...(恕刪)
這個包純粹裝相機是不錯,但是出遊還要背一堆雜物
這咖內部沒有預留額外空間,外部也沒口袋,根本不適合
所以這篇才推薦lowepro whistler,這咖主打戶外攝影,有一定的防水能力
又有類似運動背包的揹負系統,額外空間也比較多,缺點是重又貴,而且醜了點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