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的 數位相機 能錄影時多是 Mjpeg (avi) or MOV ..但是 M jpeg 檔案很大, 後來才開始使用 mpeg4 .
手機類 使用 3GP format , 但是 為何還有相機還使用 Motion jpeg ?? 是有何原因 ..以前店家說是 數位相機 dsp 不夠力 來不及轉換 才使用 m jpeg ..但現在為何還是有新的相機 使用 M-jpeg ?
mpeg4 H.264的專利很貴吧
每賣一台相機出去 可能就要被抽一筆錢
不然也不會到現在這麼久了 一些大牌子的dc還是沒放上面兩種codec
不過sanyo casio ricoh..等的相機 MPEG4就是他們主打的賣點之一啦
三月魚 wrote:
(恕刪)... 就畫質而言,Motion JPEG會比Mpeg 4還好,
缺點是檔案會很大....很大....
這就像是說雙B會比VIOS好很多,只是價錢也是貴很多一樣...

同資料量下,MPEG-4會比M-JPEG好上非常多非常多。
要達到同品質,MPEG-4大約只要M-JPEG的 1/5 到 1/10 的資料量。
那你要哪一個?
三四年前,有一波流行MPEG-4,但後來許多相機廠又回歸到M-JPEG,為什麼?
只要能拍JPEG就能錄成M-JPEG,所以完全不用額外花錢,而MPEG-4或許要花額外的錢去買顆壓縮晶片,而MPEG-4的專利費又完全省不掉,這樣一台相機成本就要貴上好幾美金以上。
但更不利的是,記憶卡一直跌價,簡直是不用錢了,而一般使用相機來錄影的,也只是玩玩而已,不注重品質的,所以用M-JPEG或是用MPEG-4來錄影,使用者幾乎沒有感覺,那又何必多花那些錢呢?
以上就是國內某家相機代工廠(代工米國K公司相機),先花錢去向國外lincence MPEG-4 IP,加入在自己的相機晶片,可是後來cost down版本又把MPEG-4拔掉的原因。

在過去,Motion JPEG(以下簡稱MJPEG)與MPEG-4是兩種最常被大家討論與應用的壓縮技術,兩種技術各有其優缺點。
1、MJPEG
原理
MJPEG是一種基於靜態圖像壓縮技術JPEG演變而成的動態圖像壓縮技術。
MJPEG能生成序列化的運動圖像,過程中不考慮視訊流內不同畫面之間的變化,只單獨針對各畫面進行壓縮,此種壓縮方式非常適合靜態畫面,解析度可從352×240、704×480到1280x1024。
傳統JPEG壓縮技術是直接處理整個畫面,必需等到整個壓縮檔案傳輸完成才開始進行解壓縮成影像畫面,這樣的方式造成傳輸一個高解析畫面時須花費數十秒甚至數分鐘。
基本上,影像的播放只要能達到每秒鐘30個畫面,看起來就會平滑順暢。
優勢
新的MJPEG是採取漸層式傳輸技術,先傳輸低解析圖檔,然後再補送細部資料,使畫面品質改善到最佳。
MJPEG壓縮技術可以獲取清晰度非常高的影像,而且在每秒任何幅數下皆可任意自訂畫質與解析度。
因其壓縮後之格式可截取單一畫面,所以可以任意剪接。
MJPEG因採用畫面內壓縮方式也適用於視訊編輯。
因為MJPEG採用的是簡單壓縮動作,觀看端不需進行解壓縮,只需將串流視訊切割播放,所以並不會消耗太多硬體資源,可達到影像低延遲效果。
因MJPEG屬於開放格式,無版權費用問題,故開發與使用的廠商眾多。
缺點
相較其他壓縮格式,壓縮效率低是MJPEG的主要缺點(參見圖四),MJPEG演算法係根據每一畫面圖像的內容進行壓縮,而不是依據相鄰畫面圖像間的差異來進行壓縮,因此造成了大量冗餘資訊被重複存儲,沒有動作發生仍佔用頻寬,儲存佔用的空間大到每畫面8~15K位元組,最好的狀況也只能做到每畫面3K位元組,但如果因此而採用高壓縮比則視訊品質會嚴重降低。
此外,MJPEG並不支援語音同步傳輸。
2、MPEG-4
原理
根基於MPEG-1/MPEG-2壓縮技術,MPEG-4是專為行動通信設備(例如第三代行動通訊)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即時傳輸音/視訊訊號而制定的最新MPEG標準。
特色為基於畫面重建演算法來壓縮和傳輸動作指令與資料,通過動態監測圖像每個區域的變化,按物件的空間和時間特徵來調整壓縮方法,從而可以獲得比MJPEG更大的壓縮比,並且在有限且低頻寬下有更佳的影像品質。
優勢
MPEG-4可使用現有的傳輸層標準,包含MPEG-2 Transport Stream傳輸,MPEG-4串流可經由現有的MPEG-2設備傳輸,使得MPEG-4在廣播市場上具備了更大的發展性;其次則為IP網路傳輸,MPEG-4串流可經由IP網路傳輸。
MPEG-4在壓縮技術上和前二代標準有很大的不同,MPEG-1 和 MPEG-2 壓縮原理是將視訊畫面切割為較小的塊狀單位,再就其重複的部分處理,而 MPEG-4 會將視訊畫面分析為前景、背景,只要記錄動態圖像的軌跡即可,因此在壓縮量及品質上,能較 MPEG-1 及 MPEG -2 來得更好,每秒動態資料處理速率彈性更大。
MPEG-4新增工具以增加程式運算效能,其高壓縮能力倍數為200倍(靜態圖像可達800倍),解析度可從320×240到1280×1024像素,應用目標係針對低頻寬傳輸、高畫質壓縮、互動式操作以及將自然物與人造物相融合的表達方式,同時MPEG-4所擁有的影像單元是依解碼端的能力而定,讓各種高影音產品的應用服務不受傳輸速率的影響,達到廣泛的適應性和可擴展性(參見圖五)。
缺點
由於MPEG-4演算法複雜,所以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影像干擾和畫面扭曲失真的情況。
再者,因為採用畫面間壓縮技術,當物體呈現運動狀態時,MPEG-4格式不會立即反應傳輸,從而延遲較MJPEG嚴重。
MJPEG最大問題是需要佔用較大的儲存空間和頻寬,但這種壓縮技術在DVR產業仍然是主流。而且隨著網路和電腦技術的發展,硬碟容量和網路頻寬尚在不斷增漲。如果容量和頻寬問題能得到解決,使用者便會將焦點放在影像的畫質,而MPEG壓縮技術方式在這一方面並不具優勢。
並且,MPEG壓縮技術所錄製的圖像目前在歐美市場尚不能作為可靠的法庭證據。
MPEG-4目前有非常多的版本與等級,任意兩個MPEG-4標準不一定可以相容,無形中增加了整合與開發上的成本,並且,壓縮與解壓縮過程都需要支付授權費用。
yuyaanping wrote:
所以 motion Jpeg 的錄影畫質比 mpeg4好囉?
只是檔案大小比較大,是嗎?
不是.
比較畫質必須有一個基準,通常是在相同的流量下,才能進行比較
m-jpeg 和 mpeg4 的流量都是可調整的,流量加大,畫質就好;反之就差.
只要流量夠大,兩者的畫質都可以很好,甚至跟完全沒壓縮的影片差不多.
但,若是以"相同畫質"來說,m-jpeg 容量會遠大於 mpeg4.
畫質尚可的 m-jpeg 容量約等於未壓縮時的 1/10~1/20
同樣條件下,mpeg4 的容量只需要 1/200~1/800,畫面越靜態,容量就越小.
目前全世界最常用的 mpeg4 編碼技術是 H.264
以 GH2 H.264 24Mbps 來說,需要 3MB/s 的寫入速度,至少要買 class 4 的卡.
相同畫質的 m-jpeg 平均需要 15 倍的容量,也就是至少 45MB/s 才行(有幾張記憶卡能滿足?)
若是以"相同流量"來看,H.264 和 m-jpeg 的 PSNR 差距約 10dB,換句話說,H.264 的畫質比同容量 m-jpeg 好 10 倍。
若是經過不可靠的網路傳輸,H.264 只要不是丟失 I frame 封包,對畫面就沒有太大影響,可能只是畫面裡某顆球應該跳一下,變成沒有跳而已.
但 m-jpeg 會因為壞了個封包就缺了一張畫面,播放到那邊時,整個畫面就會閃動一下.
總之,m-jpeg 除了技術簡單、運算複雜度低以外,沒有一項能跟 H.264 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