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第一次貼文,第一次做簡單小測試比較,並非專業,但過程絕對無作假,如果作假願負法律責任。

防潮箱分兩種一種乾燥劑一種晶片式,一起測試看除濕過程,

測試時間一小時,空箱測試,將門打開後,讓外面空氣跟箱內是一樣的環境,

兩台的旋鈕皆轉到H(最強功率的位置),

確認時間及現在濕度,將測試B的顯示溼度計放進箱內後,開始插電測試,插電後碼表計時開始!

首先,測試的兩間品牌就不說了,只貼型號,證明兩台的內容量是差不多的等級來測試。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實體箱子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首先先測試乾燥劑型的防潮箱,測試時間18:51分,A溼度計大於B溼度計約0.5%的濕度,就以A為標準,以下B的顯示溼度計則加上0.5%才等於A溼度計的數值,原廠的錶頭跟溼度計有落差,所以校正了一下,校正完錶頭濕度接近B的溼度計,現在濕度約63.7%(以A溼度計為主)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然後將B溼度計放入乾燥劑防潮箱內,時間18:53分,因為手拿溼度計,所以濕度有飆升了幾%。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然後開始插電,碼表計時開始。(不好意思,亮度太亮,要看仔細一點..)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接下來看碼表上的數字就知道時間過了多久,測試過程中濕度一直飆升,讓我以為這台是不是壞了...還是我買到一台加濕箱?不然箱內濕度比箱外還高,差點打電話去退貨時,到了約4X分鐘後,濕度就降下來了,似乎證明他沒有壞,於是就繼續測試到滿一小時。(註明:剛插電時,似乎乾燥劑再加熱再生,所以會有回潮現象,濕度飆超高後,才開始慢慢慢慢慢降下來)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以上為測試乾燥劑式的防潮箱一小時過程。
測試濕度顯示一小時後,箱外濕度61.2%,箱內濕度62.7+0.5%等於63.2%
相信乾燥劑式防潮箱需要蠻久的時間才能達到低濕的環境。





接下來為晶片式防潮箱測試
測時當下時間為21:18分,為保真實性,將剛剛測試完乾燥劑防潮箱的AB顯示溼度計,

放置外面與外面空氣相等於,所以放置時間約一小時後,再回來測試晶片式防潮箱,

接下來看碼表上的數字就知道時間過了多久,測試過程中濕度穩穩持續性的降低濕度,除濕效率看的見。

所以測試第二台的防潮箱時間已經晚間9點18分了。
現在濕度約59.6%(一樣以A為標準)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式除濕過程實際紀錄。

以上為測試晶片式的防潮箱一小時過程。
測試濕度顯示一小時後,箱外濕度59.4%,箱內濕度41.0+0.5%等於41.5%
相信兩種比較結果非常的明確,晶片式除濕效率高,並且穩定除濕,無回潮濕度飆升現象,
入門款的晶片式1小時約20%的除濕效率。




以上測試完成,相信大大們應該都看得出來這是哪兩間的品牌了,
兩台價差一張小朋友,足以見得乾燥劑跟晶片式的成本差多少了..
差一張小朋友應該也分進口跟國產的差別,一間是從對岸進口來賣,一間是國產本土製造,
大陸賣的總是比本土的便宜不少。

謝謝各位觀賞~~

2014-10-27 21:33 發佈
乾燥劑應該是叫做 "物理吸附式"..另一種是晶片冷凝

物理吸附
是利用乾燥劑吸濕..後再加熱除濕循環使用
一組乾燥劑會有兩個開口一個對箱內一個對外
對乾燥劑加熱除濕時會關閉對內開口..打開對外開口
讓乾燥劑吸濕時正好相反..打開對內吸濕..關閉對外
(正常運作理論上是這樣..出現濕度增加的情況與理論有衝突..我也不清楚)

晶片冷凝
大家應該都知道水蒸汽遇冷凝結..
利用致冷晶片來實現這個現象達到除濕效果
晶片下方有漏斗將凝結在鐵片上滴下來的水導出箱外(這也是晶片冷凝的缺點)
外面應該會有個接水的器皿或是用海綿吸水


如果常打開拿東西..用晶片冷凝會比較好控制濕度
我是用防潮家 FD-70EA(72L) ..說明書說第一次要空箱測式
印象中20分鐘濕度就從60%降到40%..濕度計是用箱子附的不知其準確度
物理式據說要幾個小時才能達到需求的濕度


另外有文章提及快速降低濕度會對某些東西造成傷害
此文出自對手品牌"收藏家"不知其可信度..防潮家也有在網站上對此回應
這點請自己上他們網站看看..自己定奪..我不加以著墨..以免口水

如果真的擔心就用物理式就好..
鏡頭應該不會在幾小時內就長黴(此版應該是放鏡頭居多)


最後建議板大可以多做一樣測試..
達到最低濕度後拔掉插頭看哪一種可以維持比較久(模擬停電)
上面有提到晶片冷凝的缺點..就是在這..濕氣會從漏斗排水孔進入箱內
應該會比物理式的還要快回到正常濕度
(曾經拆開研究..此孔沒有關閉裝置)
jim113224 wrote:
乾燥劑應該是叫做 "...(恕刪)



謝謝大大的指教,小弟我有空會再多做這項測試補上來!!

針對除濕效率快慢來說,用晶片的這間有詢問過,跟收藏家一樣做很久很久了,

似乎沒聽過因為除濕效率快而傳出甚麼災情,

倒是有聽到朋友的鏡頭,

因為擺在乾燥劑式防潮箱內,發霉,壞了,從此以後就說鏡頭千萬不要放在防潮箱內!!

我想大概是乾燥劑式防潮箱不穩定所造成。

相對用晶片似乎比較穩定,而且我在露天上有看到晶片這間(我是在PCHOME買的),主打外銷品牌,

相信如果真有如對手品牌所說,除濕過快會有問題,那應該不至於能外銷這麼多年,

最後的測試項目,其實有點疑問...晶片式如果真的會從下方回潮進來,那應該在一個小時的過程內,

發生濕度飆升現象,而不是穩定降低濕度,空氣會有壓縮比,就是在一個環境內濕度太低,

外面的高濕度會往濕低的環境跑,如果真的下方排水孔會回潮,那應該在除濕過程溼度就會飆升,

而不是穩定除濕,他沒有回潮代表,晶片式與乾燥劑式的箱內構造應該有所不同,

晶片沒有辦法像乾燥劑一樣持續的乾燥(沒電的情況下),所以晶片式箱內構造,

會盡可能達到密閉的空間,好讓濕氣無法進入箱內,只要門不打開,即可保持箱內乾燥。

最後一項測試的有個疑點是,台灣好像沒有很常停電.....

如果不插電的前提來說,買乾燥劑式的防潮箱是唯一的選擇!!

乾燥劑的好處就是不插電就可以降低濕度,只是當他吸飽了,就需要電熱來再生,

然後就會像測試前40分鐘一樣,濕度比箱外濕度還高。


會這麼了解乾燥劑與晶片的差別是因為,

為了瞭解同樣差不多"大小"的防潮箱,乾燥劑與晶片這兩台售價,差了一張小朋友的價差,

所以打電話去詢問晶片式防潮箱的貴公司,將乾燥劑與晶片的價差差別與對手提出的疑問點,問了一遍,

首先價差在他們所使用的晶片式美國製,箱體結構全部台灣本土製造,

對手是乾燥劑成本不高,箱體結構皆由對岸進口,所以成本反應在售價上。

接下來是乾燥劑品牌所提出的疑問點,得到的答案是晶片並不像乾燥劑品牌所說的,斷電後會嚴重回潮,

除濕效率太快並不會有不好的效果,也不會有像乾燥劑有再生時所發生回潮效果,

如果都不插電使用,那真的要選擇乾燥劑式防潮箱比較合適使用者。










辰趙 wrote:
以上就是我為了多花一張小朋友而去電詢問到底,晶片式防潮箱貴在哪?市面上真要說,

最貴的就是你們家了,一樣都是防潮箱,差別在哪? 也將對手品牌的攻擊疑問來問這家晶片式防潮箱,

也都一一得到解答,解答的結果也如同以上測試結果一樣,效率高,穩定,不回潮,但是拉,他們也有說

如果真的有嚴重回潮代表有漏氣,要馬上打給他們作檢查處理。 (測試晶片這間不是防潮家的喔!)
...(恕刪)


完全看不懂這段是在講什麼!
唬爛至尊 wrote:
完全看不懂這段是在講...(恕刪)


對不起...我重頭講好了


不好意思....乾燥劑這台,售價25XX元,晶片這台售價35XX元,差了一張小朋友的價差,

為了瞭解同樣差不多"大小"的防潮箱,為何會有一張小朋友的價差,

所以打電話去詢問晶片式防潮箱的貴公司,將乾燥劑與晶片的價差差別與對手提出的疑問點,問了一遍,

首先價差在他們所使用的晶片式美國製,箱體結構全部台灣本土製造,對手是乾燥劑成本不高,箱體結構皆由對岸進口,

接下來是乾燥劑品牌所提出的疑問點,得到的答案是晶片並不像乾燥劑品牌所說的,斷電後會嚴重回潮,

除濕效率太快並不會有不好的效果,也不會有像乾燥劑有再生時所發生回潮效果,

如果都不插電使用,那真的要選擇乾燥劑式防潮箱比較合適使用者。

講的沒頭沒尾的實在很抱歉...



辰趙 wrote:
第一次貼文,第一次做簡單小測試比較,並非專業,但過程絕對無作假,如果作假願負法律責任。


給樓主的用心一個讚
rodenstock wrote:
給樓主的用心一個讚...(恕刪)



謝謝大大的讚!!

下次會補上"模擬停電"的狀況測試的!!!兩台達到最低濕環境,然後插頭拔掉後,碼錶開始計時!兩台內部各有一台溫濕度計(A跟B),計時看看哪種防潮箱會在停電時,馬上就回潮了!及耗電量測試。

敬啟期待!!
印象中電子防潮箱分 2 種:
1.一種快速、耗電
2.一種較慢、省電

結論: 沒特殊需求, 選較慢、省電那型才是王道. End
辰趙 wrote:
對不起...我重頭講好了
不好意思....乾燥劑這台,售價25XX元,晶片這台售價35XX元,差了一張小朋友的價差,
為了瞭解同樣差不多"大小"的防潮箱,為何會有一張小朋友的價差,
所以打電話去詢問晶片式防潮箱的貴公司,將乾燥劑與晶片的價差差別與對手提出的疑問點,問了一遍,
首先價差在他們所使用的晶片式美國製,箱體結構全部台灣本土製造,對手是乾燥劑成本不高,箱體結構皆由對岸進口,
接下來是乾燥劑品牌所提出的疑問點,得到的答案是晶片並不像乾燥劑品牌所說的,斷電後會嚴重回潮,
除濕效率太快並不會有不好的效果,也不會有像乾燥劑有再生時所發生回潮效果,
如果都不插電使用,那真的要選擇乾燥劑式防潮箱比較合適使用者。
講的沒頭沒尾的實在很抱歉...

老實說你似乎不太了解運作原理....

個人覺得晶片式的成本應該會比較低,而且結構比較簡單

所謂晶片式就是晶片致冷片.....一片也沒多少錢.... 很便宜的....防潮箱用小功率幾十塊錢的就可以了...

將直流電加到"晶片致冷片"...一面會變冷...另一面會發熱......因為空氣遇冷會凝結成水....所以冷端在箱內......熱端在箱外.....

我以前買的致冷片防潮箱是有一個凹槽....凝結的水根本就在那凹槽裡面...沒排出去箱外....所以必須一直耗電冷凝....否則長時間好幾天沒插電...那水分在密閉空間蒸發....搞不好裡面還比外面濕哩...


乾燥劑的那種就是用一種類似礦物土的吸濕東西......慢慢吸濕......它有控制與箱內連通或是與箱外聯通的門....當吸濕時是與箱內連通......當要去除礦物土上的濕氣時....它會關閉箱內連通那個門...加熱"礦物土"讓濕氣排到外面去......然後再關閉外門...打開內門與箱內連通繼續除濕....周而復始....

imcrazy wrote:
老實說你似乎不太了解...(恕刪)



我是不了解,就單純做測試比較而已..

我就把我所見到的如圖顯示出來而已,眼見為憑,並不是單獨聽聽單方面說法跟理論就真的相信,

就像頂新集團一樣,全部都只是欺騙大眾,把台灣當畜生養,所以都讓台灣喝飼料油,



至於晶片與乾燥劑的成本,我不懂,不過照你所說的幾十塊錢而已,我查了一下市面拍賣上的晶片,

最少最少最少要一百塊,不過產地不知道是不是台灣,真的找不太到幾十塊的...如果是晶片的海棉"墊片"真的只要15塊,

或許晶片也真的很簡單,

那餅乾,藥品,包包,都會附一包乾燥劑,看到都直接拿來丟了,

照大大的說法,這乾燥劑成本應該也只有幾毛而已,而且非常拋棄式,

謝謝大大提醒,有特別去觀察水槽裡面是不是真的有水,但是沒有,特地看了除濕主機後面,晶片位置的地方有塊黃色海綿,

應該是吸到那裏面去了,然後排出箱外,

不然"照理"來說,溼度計顯示的濕度不可能會降低,應該在變成水的時候,濕度顯示會飆升回來,甚至根本降不下來,(有大大指教說,當冷凝速度大於空氣濕度時,是會降下來,後續會補上完整測試來解答這問題,到底是不是水都卡在水槽哩,並沒有排出)

不過我所見到的是水槽裡並沒有水,仔細拿LED燈照看看會看到一個圓孔內有黃色的海綿在,水都被海棉吸進去了,

所以測試的這台晶片式並沒有卡在水槽沒有排出的狀況。

如果乾燥劑真的是照大大的說法來做除濕動作,請問為何剛開始插電後,濕度開始飆升,甚至比外面濕度還濕,

應該要"直接"吸濕(溼度降低),然後排濕,可是照測試圖片上看,他是直接加濕上去,

就算是排濕好了,應該"維持"住現在的濕度,可是並沒有,請問這點是不是跟大大的說法有衝突?


我敢保證,我所做的測試絕對沒有造假,完完全全真實的測試,

不把官方說法拿出來做字面上的解說,而是,自己做測試,眼見為憑,如果過程有半點造假,願意負擔法律責任。

兩種防潮箱都有確實除濕,所以不是壞掉的。

如果真的說法理論相同,那顯現出來的效果就應該一樣才對。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