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前輩好!第一次PO文
小女子我畢業一年多了,終於存到一些買相機週邊的錢。
想請問Nikon D90+18-105mm鏡頭 適用的腳架有哪些推薦?
預算上約在5000元以內,想買一個CP值高,適用的,
老實說 其實對一般只是對拍照有興趣的人來說............腳架就只是腳架 不會再去細分主力.旅遊之類的
要針對不同需求去採購裝備 就樓主的發文內容來看這種採購模式應該是不太可能的!
腳管節數越多 收納長度會越短
但也代表隨著腳管節數一節一節張開時 每一節的管徑會越來越細 管徑越細就代表穩定性可能會越差
長度.價格.重量.管徑 有時候可能需要在這幾個條件內做部分的取捨!
5030820 wrote:
各位前輩好!第一次PO文
小女子我畢業一年多了,終於存到一些買相機週邊的錢。
想請問Nikon D90+18-105mm鏡頭 適用的腳架有哪些推薦?
預算上約在5000元以內,想買一個CP值高,適用的,
5030820 wrote:
請問「主力腳架」﹞的意思是?
主力與旅遊差別在?
我看到有人介紹旅遊腳架是:
1. 重量輕
2. 收合高度短
3. 載重至少3kg以上
旅遊腳架有符合我心中的需求,希望可以好攜帶/不要過重(一般女生可承受即可)
因為d90蠻重的,再加上鏡頭,應該至少也是要可載重3kg以上?
收合高度短,也是跟好攜帶是同個需求,我身高155,背起來太長的話,也是卡卡
想請問腳管數在選購上的影響是?
因為不太了解購買腳架要注意哪些部分,所以先前沒有提出來太多需求,不好意思,
腳架本來就是甜蜜的負擔,
既然要攜帶就需要去接受它,
所謂「主力腳架」就是「穩定性好願意攜帶」的,
這是選擇腳架至始至終永遠不變的基本原則,
無論如何都要有一支這樣的腳架,
並不是說像2 樓或4 樓大大說的要去細分什麼,
會去細分這些腳架,
是爾後慾望驅使去取捨穩定度進而購買旅遊腳架或是攻頂腳架,
我常說人生中最適合自己的腳架大多是買到第三支的時候,
一支是"一次到位"的腳架(不一定是攻頂腳架),
強調高承重,高穩定,拍攝主題無極限,
不用擔心未來配備升級無法應付攝影設備重量與拍攝各種主題的限制,
但缺點一定是不易攜帶,
一支是"輕便隨身"的腳架(不一定是旅遊腳架),
強調重量輕,收合短,高度夠,
不用擔心攜帶受長度限制與拍攝需要彎腰駝背,
但缺點是長曝攝影容易失敗,
一支是"穩定好願意帶"的腳架(也有人稱中庸腳架),
強調穩定強,高度剛好,易攜帶,
不用擔心不好攜帶與任何主題都可以拍攝,
但缺點是會受到特定活動的限制,
(像是拍煙火,別人的腳架都比你高時自己就需要排前面一點,排不到就只能拍進別人的頭和相機了。)
至於這些腳架的購買順序就不一定了,
但看大大是女性,
使用攝影配備(Nikon D90+18-105mm),
加上提出的需求與預算就感覺很尷尬了,
對於攝影不管是不是興趣或是工作,
主要還是分成兩種層次"紀錄"或者"美感",
紀錄,很單純就是要拍的到重點,點到為止,有的甚至有一點點的瑕疵也都可以接受,
美感,就比記錄更進階,不只是要拍到,還要展現出自己想要的感覺,
如果大大需要追求的是美感,
那腳架自然要謹慎選擇,
不然單純忠於記錄的話,
網路購物上超過15種的品牌隨便選一支最大管徑28mm 自己喜歡的腳架就好了,
因為它們都夠用了,
這裡有一篇大大01分享的腳架挑選文章可以看看,
如何選購一支好腳架 - Mobile01
近期相關討論:(有幾位預算與大大是相同的)
請問腳架問題 - Mobile01
腳架的選擇 - Mobile01
腳架的選擇 - Mobile01
單眼新手的沉思 腳架推薦 - Mobile01
新購腳架請益 - Mobile01
想購買一支腳架~請問有何推薦 - Mobile01
相機腳架建議品牌及材質!! - Mobile01
歡迎參考我的分享文,
[開箱] BENRO A269 M8 百諾 五節 鋁合金 腳架 - Mobile01
[開箱] 最終回一次到位 Kingjue AK-327 勁捷 三節 鋁合金 腳架 - Mobile01
[開箱] 輕量化旅行伴侶 Velbon Ultra Voxi L 金鐘 五節 鎂鋁合金 腳架 - Mobile01
這幾隻分別用於平時隨身、特定活動、旅遊攜帶,
是我最常用的腳架,
以上
一個腳架的最佳使用長度是在其所有的分節腳都拉出後,此時該腳架的穩定度最好,此時的長度,再加上雲台的高度後,應該約在攝影使用者的眼睛部位,或者低一點。太高,要踮腳跟?太低,要半蹲!
二、重量:
需衡量一下自己的體力與耐力!以及使用的需求,買來是要拍野外,還是一般用途?是要放中型相機還是135的相機?平常是要自己背還是請苦力背?機車載?還是放後車廂?太輕的腳架,可能的問題則是放上相機後頭重腳輕,一旦大風吹或是地面不平,就可能有相機落地的悲劇發生!一般的腳架型錄上都會註明該型腳架適用於哪些相機,最好看清楚!
三、每支腳的分節數:
大部份腳架是每支腳分三節,這是比較恰當的,有些則分為兩節或四節,前者太少節,使得調整高度較不方便,後者則是太多節了,要架設好太麻煩。
四、腳架分節的鎖定構造:
這有好多種方式,有的是以螺旋方式固定,有的則是以旋桿式固定,還有其它千奇百怪的方式,要如何選擇是個人喜好的問題,不過最重要的是,你能否很容易迅速的將之旋緊放鬆?旋緊後腳是否還會滑動?這種腳架不要買!!另一點,在嚴寒時戴上手套你還能操作這些旋桿嗎?
五、三支腳能否張開:
這在醫學名詞上叫「趴下」(Prone)!!有些腳架在每支腳的根部有個控制鈕,按下後每支腳便能分別獨立張開,整支腳價便能趴下到很低的角度,這種腳架最棒了,你可以迅速的以此方式調整腳架高度、角度,更重要的是這樣允許你拍很低的東西,或者是由超低角度仰拍!!大大增加了你拍照的可能性!鄭重推薦具有此功能的腳架!!
六、末端結構:
大部份的腳架末端是以一個橡皮套封住金屬腳的空洞,並藉由橡皮增加與地面的摩擦力,進而增加腳架的穩定度。有些高級品更能換裝一種橡皮腳套,把腳套旋轉,便會露出鋼釘,可以釘在不平的地面上,增加穩定度,反向旋轉,則鋼釘內縮,成為一般的橡皮套!
七、中央管(Central Column)的長度:
中央管愈長,則腳架的最大高度愈高,要多高你要自行決定,有的central column更能分成兩節升高,那就更高了!
八、中央管的升降機轉:
有的是以旋鈕調整鬆緊,再以徒手拉上拉下,,有的則是以旋轉桿向海釣桿般的,愈搖愈高或愈搖愈低!各有優劣吧!重要的是當此旋轉桿收起時會不會卡到中央管的上下或水平旋轉??有的腳架的中央管可以整個抽出,在反向由下往上倒插回去,如此雲台就倒立向下,可以做超低角度拍攝或是微距攝影!!這個設計不錯!
九、雲台的種類與構造:
雲台的種類大致不外乎是三向雲台或是Ball Head。三向雲台就是相機平台的前後、左右傾斜,以及水平旋轉是分別由三個旋鈕所控制的,所以你能較精確的微調每一個方向的角度,這種雲台的評估重點是,三個方向是否都能充分調整?水平旋轉應能360度,前後俯仰角度愈大愈好,左右調整則要能夠讓相機完全垂直。
十、腳架材質:
腳架有木鋁合金、鈦合金、還有碳纖維的,搞不好還有其他外星金屬製造的,要哪一種請自行決定。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關節、旋鈕部位的材質為何?是否容易磨損?有些廉價腳架這些部位是以塑膠製造,可能久了會磨損鬆脫,這是較擔心的。
只要依照以上所提的選購重點,相信你應該可以找到你滿意的腳架,不要花了大錢,卻買了一支不合用的腳架,減低了你使用的意願,那就花冤枉錢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