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在舞台底下拍攝的經驗
不是那種劇院舞台
類似簽唱會那種舞台
KIT的極限70mm這焦段能夠應付嗎?
因為那次拍攝,我們是兩台D80,一台裝18-50 F2.8(就是我),另一台裝70-200 F2.8(我朋友),一台打全景,一台打特寫。
不過以我們當天的情況是,我站在舞台邊,我朋友則是距離舞台約5~7米。 所以您可能還得估計一下。 建議還是70-200 F2.8這顆鏡頭會比較適合拍攝舞台,當天幾乎都是F2.8-F4+ISO400-ISO1600在拍。
當天拍攝下....在下是使用自動白平衡+點測光&中央重點+連拍+追焦。
Canon 5D3+Canon 24-105 F4 IS+Canon 35 F2+Canon 70-200mm F4 IS=破產
charles2859 wrote:
非常感謝慧劍禪心的分...(恕刪)
不客氣。 0.0a
另外補充一點,您要看看您拍的"活動是屬於啥類型的",如果是一般戶外簽唱會,通常都在白天,或是光線還算OK的地方,而且活動通常激烈的舞蹈動作出現的次數會稍微少些。 所以通常光圈維持在f5.6~8左右(當然快門速度至少要安全快門範圍),鏡頭要求也比較不用很高,應該N家原廠的55-200 VR那顆就能勝任了(或是別的系統相似的焦段)。
但是在下之前拍的活動是屬於戶外的舞蹈比賽,活動到晚上9點半。 因此到傍晚時都是要大光圈+高ISO換取快門速度,所以反而比較常用S模式,看題材和A模式替換。 S模式把快門放在1/40~1/125左右(比較常用1/60,但是也要看焦段),比較可以拍出舞蹈動作的一些效果(例如舞姿的殘像,但是又不至於到主體糊成一片),如果比較靜態的,例如單純歌唱部分或是主持人介紹部份,則可以切成A模式,藉以拿捏景深和畫面的銳利度(當然太暗的話也得大光圈下去),這時當然是恆定光圈的鏡頭會比較好用(例如SIGMA 70-200 F2.8)。
Canon 5D3+Canon 24-105 F4 IS+Canon 35 F2+Canon 70-200mm F4 IS=破產
這因為是同學做的場子,所以我可以站在舞台邊邊不用顧慮的用力拍,使用18-50mm,在這距離下剛好可以拍整個舞台也可以做特寫,如果超過5米...大概就都只能拍全景而已吧,所以這焦段除非您可以站在舞台邊,否則還是別用比較好。
而使用50-200這焦段的鏡頭拍出來效果比較好(大約距離舞台10米左右),可以拍全場也可以特寫(在下覺得SIGMA 50-150 F2.8 hsm或是 70-200mm f2.8 這兩個焦段應該很適合)。
我這隻鏡頭缺點就是沒HSM,對焦速度稍差,比較容易錯過畫面(所以建議還是選對焦稍快的鏡頭拍攝可能會比較容易成功)。
簡單來說,重點就是....
1. 看您站的距離,能在舞台邊就選18-70這焦段,距離舞台5到10米就選50-200左右的焦段。
2. 恆定光圈、超音波馬達鏡頭為佳(如果有防手震的更好,避免快門沒達到安全快門,導致背景糊掉)
3. 電池、記憶卡要帶足夠
4. 看情況切換點測光和中央重點測光,矩陣測光通常較不準(容易主體過曝)。
5. 利用休息時間修正&調整ISO和+-EV
6. 維持快門速度1/40以上(最好1/60以上,當然還是得看情況和題材而定)
7. 經驗而言....光線不足時,S模式會比A模式成功率高點,至少S模式頂多曝光不足回來還可以修....A模式則容易快門不夠快,整個糊掉。
8. 沒把握就用RAW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內文搜尋
X




何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