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別像是:
Capture One Pro for Mac OS X 1.3~RAW檔案的處理專家~
RAW處理~C1Pro VS Photoshop CS~
CANON Digital Professional~RAW轉檔工具~
RAW格式處理的新選擇~SILKYPIX Developer Studio ~
標榜極速的RAW轉檔軟體~Bibble Pro~
隨著數位相機市場的蓬勃,Adobe公司也加入這場軟體競爭,推出了自家RAW處理軟體~Adobe Light Room~。
顧名思義,這軟體所扮演的目標,就是想成為使用者人手一套的數位暗房。

Adobe Light Room對於第一次試用的筆者來說,感覺是相當驚艷的!
即使在有著漂亮界面的外觀上,Light Room依舊有著不俗的執行表現。
以筆者Dual G4 1Ghz/2MB的機器來說,操作的流暢度算是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算圖方面,輸出一張全尺寸600萬畫素的JPEG(Quality設100)大約要8-10秒的時間。
相信用C2D的Intel MAC會有更驚人的表現。
提到界面的漂亮,就另外得稱讚一下Light Room的界面編排相當符合邏輯。
看似雖然複雜的界面,但是對於RAW檔操作老手來說,
許多常用的功能都很容易快速的在界面上找到。
前面一段很長時間的Beta果然沒有白費。
像是畫面右上角的功能分類,
明確的將不同功能屬性的設定選項,放進各自專屬的界面中。

以Library的界面來說,
畫面的左側是照片的分類整理搜尋功能,右側則是照片的細部拍攝資訊。
![]() ![]() |
而在Developer界面來看,所有畫質色彩的操作選項全部集中在右方。


而調整前後的比對方式,也在同一界面下有不同的顯示模式可以使用。


另外還有一點不確定是CANON 10D的優異體質,
還是Light Room的去雜訊運算太高明。
在Noise Reduction的預設值下,
即使ISO 800拍攝的RAW檔仍能輸出低雜訊的圖檔。
不過可以感覺得出圖素的顆粒狀明顯許多,但要在像素於螢幕上1:1情況下檢視才容易分辨。

至於要提缺點的話,在操作的過程中還是發現了Bug。
不知道是否筆者手上Light Room為30天試用版,還是因為筆者的讀卡機是Firewire界面的緣故。
一開始在Import圖檔結束,切換到Library檢視縮圖的時候。
會有部份圖檔的Histogram顯示不出來,甚至出現檔案無法打開需要重新Locate的警告提示。
必須重複多點選幾次才會恢復正常。
我想日後的版本應該會在這方面有所改進。
最後要跟大家談得是Light Room的色彩風格。
整體而言Light Room在色彩表現上,走的是中規中矩的紮實路線。
相較於C1 Pro濃豔厚重對比偏高的特性是大異其趣。
當然Light Room本身提供的色彩控制選項,
依然保留了相當大的彈性留待使用者自行揣摩。
文末附上的是CANON 10D拍攝的RAW檔。
以Light Room預設值輸出,僅做原圖縮小和原圖1:1 CROP。
僅供各位朋友參考Light Room預設的色彩演繹風格。
原圖RESIZE![]() | 原尺寸CROP![]() |
原圖RESIZE![]() | 原尺寸CROP![]() |
原圖RESIZE![]() | 原尺寸CROP![]() |
原圖RESIZE(ISO 800)![]() | 原尺寸CROP(ISO 800)![]() |
===
全文亦同時刊載於個人網頁Exoma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