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相機日記61: Billingham Hadley Pro 相機包的貴族-白金漢

相機日記61: Billingham Hadley Pro 相機包的貴族-白金漢

話說12月份是理查的生日月份,每天都還蠻期待會突然收到包裹的...
不過很像每一年都沒有發生,也不知道自己在期盼什麼東西,

嗯,離題了...
感謝主,今年的生日很愉快,享受到被慶生的喜悅,連教會的區長都現身,真是感到榮幸。
此外,也盼到了期待的包裹~


打開一看...天啊!是理查在台灣的妹妹,在美國網站上訂購的生日禮物!


到底是什麼呢?
哇!原來是相機包中的LV,相機包中的旗艦 --> 英國白金漢包!


喔喔!是Hadley Pro!白金漢Hadley系列中最頂級的一款!

Brillingham的Hadley系列有下列幾款:
Hadley Digital
Hadley Small
Hadley Original
Hadley Large
Hadley Pro
其中只有Hadley Pro的上端有提把,Large比Pro大一點,但Pro貴一點。

主角Billingham Hadley Pro現身!


白金漢Hadley Pro的正面
很多網友都說這是低調復古...復古方面,理查同意。
低調的話...感覺不是很低調,因為包包看起來就不是很便宜。
要說這個包包不像是相機包,的確不太像,像是一般的公事包。


這是Hadley Pro的背面
背面相當簡單,只有一條綠色的布與拉鍊頭
綠色的布是拿來蓋在拉鍊外部,防止雨水直接與拉鍊接觸,多一層防水保護


純皮的包包開關裝置,拍攝的這個部位並不是真正的開關處。


下兩張圖所顯示的黃銅扣,才是這個包包的開關處



這個皮帶的扣環,有一大一小的孔,
要開啟的時候把皮帶往上拉,讓大孔對著黃銅扣,然後往外拉即可。


關起來的時候也一樣,
先把大孔對準黃銅扣,然後把黃銅扣擠壓進去皮帶中。
兩邊都進去後,只要拉一下上面的提把,黃銅扣會自動往上升,扣在小洞的那邊。
也可以自己用手把皮帶往下拉,讓黃銅扣歸位。


Hadley Pro的側面這個皮革的部份,兩邊是可以掛東西的,
可以安裝其他Billingham配件在側面。


背面的拉鍊,上面刻印Billingham(白金漢),
理查也有看過一些網友的上面是寫著YKK,個人覺得寫Billingham比較有整體感。


剛剛有提到,包包背面的綠色布是拿來蓋在拉鍊外部,
防止雨水直接與拉鍊接觸,多一層防水保護。
其實如果真的是這樣子,感覺上拉鍊頭用純皮或黃銅可能更棒!


包包背面這個空間是很窄的,可以放入Letter或A4規格的紙張,
理查覺得拿來放白卡、灰卡、黑卡是最合適的。
保證書跟外包裝也可以收納在這邊。


Hadley Pro是所有Hadley系列唯一有提把的款式。
之前就看網友說這個提把很堅固,
理查剛剛拿到的時候,以為裡面有一片金屬,後來才發現全部都是布料織成的!
可見他有多麼堅固,我看要拿刀子切斷都要一段時間才切得斷,一般剪刀肯定是剪不斷的。


這個提把不但有黃銅扣鎖住,而且下方(看不到的地方)有一整片內裡墊板撐著,
可以分散重量,不容易從鎖住的地方段斷裂。


接下來我們打開包包蓋,看看Hadley Pro的內部是怎麼設計的。
首先會看到前方有兩個外袋,上方有肩帶。


把包包蓋全部打該後,捲到後面去,
讓包包躺下來看看內部的樣子


由躺著的角度來看看外袋打開的樣子。
外袋本身有一個扣子,內部還有一個扣子可以控制大小。


外袋有多大呢?
上面放進去的是Canon Speedlite 580EX II的閃光燈連同閃燈的收納袋,
放進去後會稍微突出在外袋外面,但是外袋還是可以扣起來的。
如果把閃光燈收納袋拿掉,又收納580EX II這種大小的閃光燈應該是沒問題的!


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到外袋內部還有一個暗扣。
途中的充電器是7D電池充電器,
看看這個比例,一個外袋應該可以同時收納相機的充電器與AAA的充電器。


Hadley Pro的外袋頗寬,也頗深。
鏡頭蓋、鏡頭筆、LCD筆、吹球、濾鏡、記憶卡、等等這些小物都可以輕鬆收納。


Hadley系列的相機內袋的保護墊是可以整個拿掉的,
很多人在開箱文發表過了,拿掉保護墊可以讓Hadley Pro變成一般的上班包。
拿掉後的樣子如下圖,中間有一塊白色的,不知道是什麼?


剛剛看到內袋保護墊拿掉後,中間那塊白色的就是這個,
創始者Martin Billingham,由1973年創立,這1973跟理查也是很有關係的一年。


這個就是內袋的保護墊拿出來的樣子
雖然摸起來很像沒有小野人這麼厚,
不過他很軟,表面處理得很柔,更不容易刮傷相機。


內袋保護墊與所有附加的墊片
有兩大兩小,理查手邊沒有小鏡頭,所以小的護墊沒有用到。
只有用兩個大的把內袋隔成三層,兩個小保護墊放在底層加強保護。


理查把內袋隔成這樣子
最邊邊空的地方放相機,相機上可以帶一個鏡頭。
中間放的是100L新百微,連同遮光罩都放得進去,不會凸出來。
另外一邊則是17-40L,上面如果放個隔板,應該還可以把50mm f1.8疊上去。


抽出來看看
新百微加上遮光罩是很長的,小小白70-200 F/4L不涵遮光罩要放進去應該沒問題!
17-40L的上面要多放個50 f/1.8, 35 f/2, 28 f/1.8或60 f/2.8 Macro應該都沒問題。


理查覺得閃光燈很重要,所以都會帶著閃光燈,
這是理查現在外出應該會帶的配備:
7D前面接上一個鏡頭,可以這樣子放進去,7D下面如果不加雲台座會更好放。
中間放新百微,最邊邊放閃光燈,閃光燈可以連同收納袋一起放進去沒問題。


照片沒拍出來,不過也可以把現在被放在外面的17-40L放進閃光燈現在的位置,
把閃光燈(不包括收納袋)放到Hadley Pro的外袋裡,這樣可以放一機三L鏡一閃。
如果你的鏡頭都是小鏡頭...搞不好可以放一機五鏡一閃喔!


對了...看大家拍開箱文,這張產地證明很像不能少,快點來補一張。



比大小
理查看過幾乎每一篇中文的Hadley Pro開箱文,
Youtube上關於Hadley系列的也都欣賞過了(包括那個搞笑英國腔華人),
拍內袋的不多,但是有。不過拍比比看的人就蠻少的了,
所以理查把身邊有的相機袋拿出來跟Hadley Pro比比看吧!

首先來跟Crumpler小野人已經停產的一機一鏡槍套包比比看!


這個槍套包很好用,是理查以前用G9+套筒的時候,妹妹從紐西蘭寄來的。
那時候還覺得太大,不過他的背帶設計很棒,背起來相當舒服。


很驚訝的!
小野人一機一鏡的槍套包居然看起來跟白金漢Hadley Pro差不多大,
以前用500D的時候,這個袋子剛剛好,放入500D+新百微,500D上面還可以疊580EX II。
也試過可以放500D+17-40L,下面空空的部份還可以放35mm F/2,上面還可以疊580EX II。
所以是相當好用的,對於Canon三位數的相機都很好用。
不過他的內部設計,讓理查無法把7D塞進去,我想5D也會有問題。
不知道兩位數的可不可以塞進去,手邊沒有40D、50D、60D可以測試。


內部的保護,應該是Hadley Pro比較好,護墊比較厚。
小野人這個包包應該會再寄回去給我妹,現在她用500D+17-55 f/2.8,這個包包剛好!


再來看看Crumpler小野人八百萬相機包v.s.Billingham白金漢Hadley Pro包


說真的,理查對於小野人八百萬沒有什麼嫌棄的地方,
外型年輕、強壯、容易打開拿相機,容量超大,真的是一個好包包!


對於理查來說,就算全部都裝滿,也不怕那個重量,怕就怕在那個體積!
理查本身不是瘦小的人,自身體積已經很寬,加上包包的寬度,簡直是寬到不行,
走在路上怕撞到人,走進店家怕把店家的展示品撞倒,
去餐廳包包還沒地方放,放在腳下又怕別人去踢到...
感覺上比較適合去郊外,比較空曠的地方拍照的時候來揹。
在城市裡,想去餐廳拍拍美食這種時候,八百萬真的是太大了!


美國加州天氣乾燥,不太需要防潮箱,所以理查現在把八百萬包當成防潮箱來用。
收納就放在八百萬裡,出門就帶著Hadley Pro,除非有特殊需要很多配備才帶八百萬。


以內部的保護來說,八百萬的護墊比Hadley Pro厚很多,
外面的布料也很厚,一整個很超級強壯的,
感覺上從三樓把八百萬包丟到一樓,裡面的東西應該都不會壞掉(當然沒側試過),
Hadley Pro感覺上是一般碰撞還ok,但是從一個人的高度掉到地上就會擔心會不會壞了。
護墊來說,八百萬的雖然材質已經很好,但是還是比Hadley Pro的粗糙一點,
Hadley Pro的護墊比較柔軟,比較不容易刮到相機鏡頭與其他配件。
兩個包包都是很好的包包,各有利弊,不過要一般隨身攜帶相機,還是Hadley Pro會比較稱職。



SP40 Shoulder Pad
理查看過的開箱文中,大部分網友的Hadley Pro開箱文中的減壓肩墊都是SP15,
只有一篇裡面用的是SP40,究竟SP15與SP40有什麼不同?
理查也不知道,所以把官方網站的介紹內容翻成中文來看看~(翻譯部分用斜體字)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花了不少時間在尋找如何用更好的方法生產減壓肩墊相關產品。
在我們享受其簡單性的期間,我們也聆聽了客人想要更多功能的聲音。
我們用了泡綿來填充來產生舒適感,並且把以往的氯丁橡膠改成更強壯耐用的橡膠材質,
讓這個產品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SP40可以安裝在1.5吋的背帶上,用以取代SP15。
SP50可以安裝在2吋的背帶上,用來取代SP20。
sp40與SP50都有我們原來的棕褐色與黑色皮革,
而SP50還會有我們即將發表的樺木(Birch)顏色。



新的SP會與舊的SP系列同時銷售,新的SP將視為是舊SP的升級產品。
我們目前沒有計劃停止生產舊款式產品。

也就是說,舊的SP15與SP20仍舊會生產,還是可以買得到。
不過新的都出來了,應該沒有人會想要買舊的吧?


新的減壓肩墊有五個section的close-cell泡綿填充,
大大的提升了肩膀的舒適性。
而且採用了防滑的材質,可以幫助包包定位,不會動來動去。


整體都使用了高級的純皮,與Hadley Pro的材質互相對應。
白金漢的按扣,可以自由的使用在不同的白金漢產品上。


安裝方式簡單,只要把按扣打開,前後包圍住背帶即可


理查自己使用後認為,這個減壓肩墊比較適合側揹,
比較不太適合斜揹,因為這個肩墊相當寬,斜揹的時候反而有點不順。
不過這只是理查個人的想法,這跟體型應該也有關係。


這個說明書清楚的標示哪一些系列的產品適用SP40,哪些適用SP50,
為了避免大家買錯,理查把這張說明貼上來給大家參考。



相關連結
Billingham官網
Billingham Hadley 系列
Billingham Shoulder Pads 減壓護肩


結論
總體來說,Billingham Hadley Pro是理查相當滿意的包包,感謝我妹妹慷慨的生日禮物。
其實原本也怕包包太小,之前在看的Billingham都是5系列的,不過實際使用起來覺得大小很剛好。
雖然內袋實際放入相機的時候有一點變形的感覺,不過外蓋一蓋上,外表完全看不出來有任何變形。
用手去觸摸也沒有繃緊的感覺,放進去與取出來的時候也很輕鬆,不覺得很撐或很緊。
理查認為,只有1D系列這種Pro等級的相機或者是加了電池手把的相機,會比較不適合這個袋子。
絕對沒有某些網友說的什麼重看不重用之類的缺點,我認為好看又好用!
附帶的隔板與墊片已經很足夠了,鏡頭小的話,一機五鏡都沒問題,不認為需要額外添加。
重量...理查可能比較說不準,因為理查連八百萬都不覺得重,所以不能用理查的標準來看。
如果真要用理查的標準來說,這個袋子就算全部裝滿,也不安裝減壓肩墊,都跟羽毛一樣輕。
這個包包最適合在人多的都會鬧區、公共交通工具、店鋪、餐廳等地方使用,
尤其是喜歡去餐廳拍美食的,帶這個包包一點都不會突兀,才入手幾天已經是理查的隨身包了。
白金漢Hadley Pro簡約、大方、舒適、輕鬆、時尚復古、且貴氣。相當值得!大力推薦!



今天是12月15日,是理查的生日也是理查老婆的生日喔!
相機之旅,下次再見!


udeupa、理查、Seattler
理查.udeupa 休閒的精彩
雅卡狄亞 巴哈姆特 部落閣
iTry 騎士團:udeupa 駐站專版
Canon Fans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0 Richard Udeupa All rights reserved.
2010-12-15 10:15 發佈
質感滿分 :)
這個包真的有值那個價錢
真是贊 希望有天我也可以買一個~
udeupa wrote:
理查認為,只有1D系列這種Pro等級的相機或者是加了電池手把的相機,會比較不適合這個袋子。...(恕刪)

果然如此,我的 EOS 5 有加手把還有其他底片機也都塊頭不小,鏡頭也是沈重的老鏡居多,
難怪不能像發文版大塞這麼多...

開箱介紹的照片拍得真不錯,看得出開版大的確很重視閃燈,加五分啦...

用過 SP15 的才會知道 SP40 的好,前者相較起來減壓效果奇低...

martin0215 wrote:
果然如此,我的 EO...(恕刪)




感謝加分~
哇,您真的是很厲害,看出來我幾乎張張用閃燈。
可惜我只有一顆閃燈,如果有兩顆就可以補另外一邊的光了。

我看到的SP15開箱文中,都是有按扣那面,
所以搞不清楚與肩膀接觸那一面到底是長怎麼樣子...
難道完全沒有軟墊,純粹是一塊皮嗎?

udeupa wrote:
哇,您真的是很厲害,看出來我幾乎張張用閃燈。
可惜我只有一顆閃燈,如果有兩顆就可以補另外一邊的光了。...(恕刪)

因為有「景深」啊,很多人的開箱照,可能是不喜(不會or不敢)用閃燈,結果光圈都要開很大,
景深淺到一個不行,那種開箱照看得很痛苦...
您的景深很多恰到好處,如果沒用閃燈很難辦到,除非是用小 DC 來拍...
閃燈是離閃擺在右上方45度的嗎?皮革的質感有出來,柔光面積應該不小,
很好奇是用什麼柔光罩之類的配件嗎?

udeupa wrote:
我看到的SP15開箱文中,都是有按扣那面,

所以搞不清楚與肩膀接觸那一面到底是長怎麼樣子....(恕刪)

另一面什麼都沒有,您可以想像就是黏一層約 1.5mm 厚的、類似藍白拖鞋鞋底的材質,
然後稍硬一點點,非常不防滑、又沒有彈性,只有一點點的減壓效果...
聽說這包包很貴...
但是我實在看不出貴在哪..
只看得出質感很好的樣子,揹出去一定很吸睛,
我個人覺得,就攝影而言,實用性遠低於吸睛作用..個人淺見,請多包涵....

martin0215 wrote:
因為有「景深」啊,很...(恕刪)



剛剛從DC跳到DSLR的時候,也是迷信大光圈,
而且因為深深的被DC的閃燈缺陷毒害,產生閃燈的光很不自然的先入為主觀念。
結果都用大光圈在拍...還自豪的認為自己用的是現場自然光...
如果找到我以前28mm f/1.8跟60mm f/2.8 Macro的開箱文就知道景深有多淺。
不但景深太淺,而且因為用現場光又沒有白平衡,整個相片都是黃的...
當時老婆大人就說很醜,說什麼單眼拍得比G9醜!
我還很不服氣,一直指著相片說「這叫做淺景深,你懂不懂啊?」

後來網路的前輩也看不下去了,語重心長的寫一篇文章給我,
我記得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類似這句話:
「淺景深花錢就可以買到,不過適當的景深才是最重要的!」
然後又拍了幾張相片給我看看閃燈與沒有閃燈的相片(同景)。

我固執了很久,最後終於承認那些相片的景深與白平衡真的是很有問題。
也知道現場光固然重要,閃燈的補光可以營造跟現場光更接近的效果,
淺景深很美,但是拿來拍開箱文的產品...要想一下才可以,不能都很淺。
所以老婆跟前輩的話要聽...

哇!您真的是太厲害了!連我的閃燈怎麼擺,甚至是離機都看得出來?
太佩服了,我自己看別人的相片還都看不太出來呢!
請問您是怎麼判斷的呢?

我完全沒有用柔光罩。

1.5mm...會不會太薄?Sp40應該有5mm吧?搞不好更厚喔?
如果真的是1.5mm,又是這麼大片的皮革,搞不好還增壓喔?

teac989 wrote:
聽說這包包很貴......(恕刪)


嗯,我想您自己把答案都說出來啦~
質感很好,增加回頭率...這樣就已經值錢了?
對我來說,拿取相機沒有比八百萬或Kata與Crumpler的槍套包方便,
不過揹出去心情好,包包的造型不會很突兀(揹八百萬跟槍套包,看起來都怪怪的),
適合都會、街道、餐廳、創意小店、室內展館等地方。
如果是要爬山或者是比較戶外的...這個袋子不適合是真的。
我是個剛入門單眼的小菜鳥,被你這篇毒到了....
也打算入手一個,感謝分享好文.....
http://www.wretch.cc/album/Dynapack

sohc wrote:
我是個剛入門單眼的小...(恕刪)


可是有很多先進比我還要早發表這個包包耶...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