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閒聊] 不知道C家與N家會不會在DSLR上掛入除塵系統呢?

O家與新出來的S家,他們的相機上都有掛上自家的除塵系統...
可是老牌子的C & N卻都不見動靜!
看板上許多大大也都在討論"除塵"的議題..
而且CCD與CMOS都是高精密度的東西,一個手不小心的話
那可能就會"啊!"一聲... 然後小朋友又要離家出走了~~
不知道C & N有沒有這方面的動靜呢?
(為什麼他們遲遲不推出除塵系統呢?是沒技術還是有所考量?小弟實在不解!還有賴各位大大邦小弟解惑~~)
灰塵這東西無處不在阿~~
怎麼防都防不住!!!
有時候看到要對CCD或CMOS除塵時...
要進入C家時又會感到很頭痛而不敢下手(現在是無DSLR之徒...)
但又看到那些拍出來美美的照片~~真是令人又愛又恨阿~~~
不知道有沒有這可能?
C&N公司不知道有沒有再聽使用者心中最微小的聲音呢?
(謎謎音:....我不希望在受灰塵的困擾了...請為我在CN的機上掛入除塵系統吧....)








=========================================================
啊!浪費板上系統資源~
來人阿~拖出去打一頓~~
啊~啊~~~
啊~~啊~~~~
(我錯了~~.....我.....錯.................................了.....................)
...............................................

2006-07-30 12:03 發佈
N家申請專利的除塵系統是外掛式的,並非像機內建的,所以應該短期內較難看到這樣的裝置搭配在N家的機子上吧!但是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天曉得哪一天逼急了,N家也來一下機身除塵或是買機子搭配外掛除塵系統一起賣也說不定,相信以這些像機大廠的技術來說,機身除塵技術各家都能做,就看要不要放到產品線上去量產罷了!
是說就算有除塵系統,也是會入塵,還是學一下怎麼自己除塵會比較實用一點
如果這是個市場趨勢的話就一定會
目前看來機身防手振會比除塵來得有吸引力

我覺得應該不需要吧,如果真的有自己實際清過 CMOS 的話!
那真的一點都不困難呀!

況且 CMOS 前面那片玻璃可是很硬的。一般來說用棉花棒要把它刮傷都得花不小的力道!

就怕新買的 DSLR 本身就有塵點卡在 CMOS 和 IR 濾鏡之間。那才麻煩咧!

用 DSLR 保證一定會進塵的,這一定是要覺悟的!

要是用壓縮空氣配合離子放電除塵
應該是可以把灰塵吹走
喝喝, 都偷偷把相機帶進class 100的無塵室去清灰塵
不就得了
機內主動除塵系統這一點的話...
專利已經被Olympus綁的差不多了

即使是SONY的方式也只是在關機切斷電源前利用防震機制搖一搖CCD
MacGyver3047 wrote:
O家與新出來的S家,他們的相機上都有掛上自家的除塵系統...
可是老牌子的C & N卻都不見動靜!
看板上許多大大也都在討論"除塵"的議題..
而且CCD與CMOS都是高精密度的東西,一個手不小心的話鬱卒
那可能就會"啊!"一聲...無言 然後小朋友又要離家出走了~~掰掰
不知道C & N有沒有這方面的動靜呢?
(為什麼他們遲遲不推出除塵系統呢?是沒技術還是有所考量?小弟實在不解!還有賴各位大大邦小弟解惑~~)
灰塵這東西無處不在阿~~鬱卒
怎麼防都防不住!!!
有時候看到要對CCD或CMOS除塵時...
要進入C家時又會感到很頭痛而不敢下手(現在是無DSLR之徒...)
但又看到那些拍出來美美的照片~~真是令人又愛又恨阿~~~慟哭
不知道有沒有這可能?
C&N公司不知道有沒有再聽使用者心中最微小的聲音呢?害羞
(謎謎音:....我不希望在受灰塵的困擾了...請為我在CN的機上掛入除塵系統吧..



從DSLR問世的那一天開始,就有不少人關心何時會推出全新設計的數位系統?
這裡指的「全新數位系統」,是從鏡頭設計到相機內部的元件配置與相關技術
的整體規劃。為何Canon/Nikon不用?最麻煩的也許還不是專利獨佔問題,而
是整個系統的配置問題。

Canon/Nikon(其他相機廠商也差不多)身為一線大廠,本身的資產豐富,相對
的包袱也很重。我們可以看到CCD的尺寸、像素都在不斷成長,但是鏡頭系統
和其他配套設計卻還是沿用傳統的設計,在ITO的寫真迷網站上,有一段與日本
相機設計的研發人員的訪談,其中提到為何遲遲不開發防塵系統時,這些人的
臉上明顯露出嫌惡的表情,十分為難:
田中希美男的日誌
http://thisistanaka.blog66.fc2.com/blog-entry-31.html
目前,OLYMPUS超音波除塵系統是最實用且有效的技術,許多雜誌或測試網站
對此都有高度讚譽。OLYMPUS的E系統,就像Canon的EOS一樣,拋棄了過去的包袱,
採用全新的設計,一開始就考慮了入塵問題與解決方案,才有這麼好的表現。
實戰上,相信版上的OLYMPUS用家都有相當滿意的經驗吧!我自己使用了一年
多,大多用在拍攝記者會和社會運動的新聞攝影上,用量不算少,可以想見一定
有入塵的可能,但實際拍測試圖檢查,除塵效果的確優秀!

如果Canon/Nikon或其他大廠要在感光元件的低通濾鏡前再加上一個超音波除塵
濾鏡,雖然只是幾mm的厚度,但很有可能影響到整個光路的行進,導致影像劣
化,或其他不可預期的效果。感光元件入塵問題,應該是廠商該想辦法解決的,
把入塵問題丟給消費者去煩惱,並非一件好事。



小弟也是覺得除塵系統還是有一定的實用性
對於使用者來說...也會有一種"心安"的效果在!
雖然說,灰塵無處不在...但有抖有震就會有差
清理感光元件的次數也會降低~
希望CN能找到不錯的解決方案!
現役: Canon PowerShot SX730 HS
銀牙烈虎 wrote:
從DSLR問世的那一...(恕刪)




記得sigma的SD9/10 也有想辦法對付入塵, 方法是在接環處加一片濾鏡, 在反光鏡前就擋掉灰塵. 實際情況好像是仍無法完全避免, 而且一旦入塵處理起來更麻煩. 不過SD9/10的解悉度從一些測試看來還是很好, 我所在意的是, 內部加一片濾鏡真的會影響成相嗎?
garytik wrote:
記得sigma的SD...(恕刪)


Sigma的除塵作法也是有點爭議,因為這一片濾鏡是可拆式的,到最後可能會發生
「CCD、濾鏡內層和外層都同時沾上灰塵」的問題。

這種類似鏡後濾鏡的作法很容易產生的問題就是耀光(flare)導致反差下降,光線
進入鏡頭經過複雜的折射後從最後一片鏡片射出,又遇上這片防塵濾鏡,在光路上
等於又多了鏡片(多支香爐.....),逆光時如何防耀光是比較傷腦筋的問題。不過
這只是個人意見,這片濾鏡有多層膜,Sigma應該能盡量減少這種顧慮產生才是。

不知道Canon/Nikon以及其他廠商的鏡後距離(接環到CCD焦平面)的長度,是否
太短到無法置入超音波濾鏡?如果真要加上超音波除塵濾鏡,需要變動哪些元件?
這也是我很好奇的一點...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