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各位 Tamron AF 28-300mm F3.5-6.3 VC MACRO 這顆鏡頭是全焦段 微距嗎
那這支SIGMA 70-300mm F4-5.6 APO DG MARCO 僅可以在200以上開啟微距功能
這兩支比起來 用焦段來看就好其他不比較的話,是不是 Tamron 比較優
因為它涵蓋了28-300的焦距
爬文爬一天了,始終無頭緒@@
感謝解答
我沒有上這兩家網站查鏡頭資料, 但是我想他們所標示的MACRO, 應該是沒有到1x(1:1) 的程度.
以我手上的S17-70 OS HSM MACRO 也只有到 0.37x(1:2.7) 的程度.
你可以上網站查鏡頭資料, 最近對焦距離與放大率大多都會有標示.
SIGMA 就都會註明
SIGMA那隻不是說200mm才有微距功能, 而是在全焦段都是相同的最近對焦距離, 最遠端的放大率最大.
若想知道多大的放大率, 可以把東西拍多大, 可參考我先前的發文
微距 (MARCO) 鏡頭拍起來到底有多大?? 到底你有需要買到微距鏡嗎? 不專業測試.
不過好像快被成變成"硬幣大樓"了

直接看放大倍率就可以了
一般來說
普通的鏡頭放大倍率大概在0.10~0.25之間徘徊
真正的微距鏡通常放大倍率要達到0.5倍以上
(通常就算微距專用鏡最多到1倍,不過CANON有隻全手動怪鏡可以突破這限制到5倍...)
所謂的一倍就是一個東西在底片上的投影剛好就跟底片一樣大
這樣的狀況下
假設妳拍一個正面看跟一張底片同樣大小的郵票
那麼你用放大倍率一倍的鏡頭拍好後洗出來的照片
那郵票剛好就會滿滿的佔滿整張照片的畫面
聽起來不大對吧...
不過想想看
照片是可以洗很大的...
如果用的是數位單眼相機效果就更明顯了
大家通常都是放在電腦上看
想想看
你用電腦螢幕看照片時
一張小小郵票可以佔滿你整個螢幕的畫面
那麼
郵票看起來有原來幾倍大?
很大對吧~
所以通常0.5~1倍的放大率
就代表正常的專用微距鏡的門檻
一個鏡頭能超過0.5倍的放大率就已經算是真正微距鏡了
但是有些一般非微距鏡有些也會標上微距的"有其他用途但兼任微距鏡"的狀況
基本上放大倍率大概都在0.30上下徘徊
放大倍率有比一般鏡頭大一點
就有可能被廠商標個微距的符號兼著用了
所以妳只要看鏡頭的放大倍率
就可以想像物體拍起來大概有多大
不過妳問到了SIGMA 70-300mm F4-5.6 APO DG MARCO 這隻比較狀況奇特的鏡頭
我等一下再解釋
先看
Tamron AF 28-300mm F3.5-6.3 VC MACRO
這隻
放大倍率標示為0.33
你可以用上面的郵票例子想像
那郵票可以拍到大約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一大小
接著看SIGMA 70-300mm F4-5.6 APO DG MARCO
這隻有點怪的鏡頭
這隻鏡頭的怪在放大倍率這個地方
一般鏡頭的放大倍率是固定的
比如SIGMA 70-300mm F4-5.6 APO DG MARCO 這隻
原本的放大倍率是0.25倍
以郵票來當例子的話
拍出來郵票只佔畫面的四分之一
聽起來就比較不怎樣了...
不過這隻怪鏡的放大倍率是"不固定"的
先將鏡頭變焦到200~300mm之間
然後再將對焦模式開關由自動模式切換成近攝模式
然後...
就可以用比原本更近的距離對焦
在300mm端靠近目標到最近對焦距離時(就是一直靠近到再近就沒變法對焦的極限)
可以壓榨出0.5倍的放大率
已經跟一些微距專用鏡齊平的放大能力
也就是郵票可以佔螢幕上一半的畫面
所以
如果你是要只比較
Tamron AF 28-300mm F3.5-6.3 VC MACRO
SIGMA 70-300mm F4-5.6 APO DG MARCO
這兩隻鏡頭的微距能力的話
結論是SIGMA 70-300mm F4-5.6 APO DG MARCO較強
至於除了放大倍率以外的方面表現如何
那又是另外別的故事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