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EV 1/3 Step

小弟在原文說明書裡看到一段
Highlight a bracketing increment and press the multi selector to the right. (EV Step).

這似乎是閃燈的EV設定,但是小弟是攝影菜鳥,實在百思不的其解.
為什麼EV Step 有1/3, 1/2兩種呢? 跟機身上的EV有何異同?
請各位大大幫小弟解惑一下吧,或者是有什麼書可以讓小弟自學的,煩請各位前輩推薦一下
2005-11-10 12:19 發佈
文章關鍵字 EV 1/3 Step 1/3
這是專指 bracketing 時的增幅,可以 +1/2 .. 0 .. -1/2 或是 +1/3 .. 0 .. -1/3

實際使用時跟相機的 EV 值設定不一定相關,閃燈的補償必須設定在閃燈上或是由機身提供的閃燈補償功能控制,相機的 EV 值設定則適用在無閃燈的狀況下使用,這樣可以保證背景 (相機的 EV 補償) 與前景 (閃燈的 EV 補償) 都可以獲得全面性的控制。

至於為什麼可以分 1/3 或是 1/2,主要是看你的心臟夠不夠大顆,一定要取得的影像,包圍值可以大一點,希望儘可能正確曝光,包圍值就小一點。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敗家怪醫 wrote:
這是專指 bracketing 時的增幅,可以 +1/2 .. 0 .. -1/2 或是 +1/3 .. 0 .. -1/3

實際使用時跟相機的 EV 值設定不一定相關,閃燈的補償必須設定在閃燈上或是由機身提供的閃燈補償功能控制,相機的 EV 值設定則適用在無閃燈的狀況下使用,這樣可以保證背景 (相機的 EV 補償) 與前景 (閃燈的 EV 補償) 都可以獲得全面性的控制。

至於為什麼可以分 1/3 或是 1/2,主要是看你的心臟夠不夠大顆,一定要取得的影像,包圍值可以大一點,希望儘可能正確曝光,包圍值就小一點。


謝謝怪醫前輩的教導,受教了.

請教怪醫前輩,小弟看到這些設定是在相機(Nikon D50)的Menu選項裡.如果小弟加掛外閃(ex SB-800, SB-600,..etc),那這些設定是不是也會連動到相機的選項呢?還是外閃設定外閃的值,相機的設定就不用改了?還有外閃跟相機之間是怎麼溝通的?常常在規格裡看到iTTL這個名詞.這個名詞是說相機跟外閃之間溝通的Protocol還是一個支援規格的呢?

小弟最近在survey外閃,有些前輩都說就SB-800給他敗下去;可是也有些前輩說要學外閃就不要先挑SB-800,找台Metz的東東;MIG耐操又強大,可是小弟所找到的外閃知識實在少之又少,希望前輩能指導一下小弟應該往哪一方面去尋找.
1. 我自己的相機 (350D) 可以控制外閃的出力,我是沒試過外閃也加機身也加是怎樣

2. 外閃和相機當然是透過熱靴上面的接點溝通的,早期熱靴只有單點觸發,現在則是可以有許多資訊交流

3. i-TTL 是尼康自己的測光系統,關於這個系統的詳情我並不十分了解。我們 C 家的 E-TTL2 是採用預閃的方式來測量,先用較低的能量預閃,相機會分析主體與背景原先的測光值和預閃的測光值,然後得到正確曝光應該需要的閃燈出力,再打出來。

4. 副廠的高級外閃通常可以支援不同廠商的 TTL 閃燈系統 (TTL = Through The Lens) ,達成自動化閃燈的理想,我自己是使用 Metz 54MZ4,這個透過不同的 SCA 底座就可以給不同的l TTL 系統使用,如果你常用好幾家系統的相機,那麼 Metz 是不二選擇。但是如果相機系統只有一家,買原廠的也蠻聰明的。 SB-800 可以離機閃,這是 Metz 作不到的。

5. 如果有預算的話,直接封頂就好了。

外閃的知識,的確比較少討論,牛肉先前寫過一篇,我個人覺得攝影家手札裡面的討論蠻有技術含量的,水份比較少,可以去挖看看。
文山小藍謅記: http://thomas-lan.blogspot.com 癲癇進修劄記: http://nyepilepsy.blogspot.com

敗家怪醫 wrote:
SB-800 可以離機閃,這是 Metz 作不到的。



喵._.
其實不是做不到啦0.0

以下這個是Metz零件編號SCA 307A的離機閃燈連接線,
其他的地方貓不清楚..但是如果在台中想買比較罕見的配件,
都得訂購然後等上各把個月~_~a
停權計數:3次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